如何在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5-30柴婷
柴婷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生个体而言,初中是身体发育和心智成熟的时期。从根本上来说,体育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的载体"。体育核心素养的构建其实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往往相对曲折。为了实现这个过程,体育教师在实际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进行教学时应认清核心素养培养的功能与地位,并将其在体育与健康学科内做出有效渗透。
一、实施体育与健康的“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学业较之小学更繁忙,而繁忙的学习任务也往往催生了学生对体育的渴望。因此就目前而言,初中生往往对体育课程充满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体现在心理方面,更体现在生理方面。而为了迎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师在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进行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特征,依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为出发点编制严密、详尽且可操作的计划2。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当做到“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需求,可以尽早做出实际判断,最终实现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方面,可实施的策略主要包括两点:(1)体育教师需结合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储备的体质与体能状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随着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青少年群体的体质较之以往也有所改善,是以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针对过去青少年群体的教学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当今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需求。为了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例如,针对不愿运动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开展针对性的体育与健康普及课程,而针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体育教师则可以引入趣味体育与健康项目,以此确保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够得到持续保持。(2)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特征各不相同,而这种特征正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针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如通过趣味运动来提高学生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而针对初中高年级的学生,其学业任务比较繁重,体育教师需要将体育运动转变为一种帮学生放松的方式,如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开展门槛较低、娱乐性较强的篮球竞技比赛等,以此实现学生健身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总体而言,这个过程对学生后续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及其在社会中的发展均具有切实而深远的积极意义。
二、转变教学方式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在整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运动能力虽不是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但也是促使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的基本元素3。在实际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时,体育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育理念,改变“为体育而运动”的体育教育格局,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理念得到改变后,教师后续要做的便是在教学中“凸显实践”,换句话说,即让学生参与到体育实践中。例如,当教师在对排球的垫球动作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先向学生讲解排球垫球的正确姿势、动作要点和手型,如通过对职业选手的动作进行拆解、教师自身的动作示范形成基本教学。
综上所述,在長期的历练和学习中,学生也会养成自己的运动习惯和获得某些技能。而体育核心素养也是在这种历练中形成的,对学生今后的健康习惯有一定的价值。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中的渗透为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当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不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做出深化,以此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阁智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研究[J].体育学刊,2021,28(5):14—22.
[2]徐荥,徐焰,朱琳,等.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多元协同策略研究[J].体育学刊,2021,28(4):106-11
[3]于素梅,许弘.《<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4):37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