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照己 引历史尚德
2022-05-30石娟
历史学科是一门记录历史发展和探究时空发展的、包含历史人物活动的、文化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对于中学老师而言,如果可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设计出富有感染力的历史文化教学案例,并利用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就可以起到用历史照己,并引用历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让他们可以在瑰丽深邃的历史长河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做具有道德理念和唯物辩证史观的优秀学习者,这个也是论文选题的意义所在。
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渗透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德育的课程体系构架和德育文化的渗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立足本学科将思政课堂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立德树人的潜力挖掘出来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类学科,其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是巨大的,历史学科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历史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史政结合是当前历史学科育人的一个研究趋势,利用史政结合的育人理念来设计课堂,构建课外活动是最佳的立德树人策略。
一、用历史照己,引历史尚德之中学德育特色化育人的学科背景分析
目前在中学历史的教材中有关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实;有国家发展中涌现出的历史名人更有唯物史观下朝代更替和人类劳动生产下的社会发展情况等。从纵向上看,历史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社会文化和人与社会有机关系的写照;从横向上讲,历史是人文文化和社会科学的有机交错。因此紧扣历史学科特性和学科育人中所包含的积极内容,来探索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文化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下面围绕历史学科文化教育中育人的要求谈谈今后需要努力探究的方向。
(一)历史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和道德伦理
纵观历史学科的文化素材,包含着丰富的名人故事,社会精英和家国英雄以及社会历史现象等。无论是哪个角度的历史知识点都是在引导学生用历史发展观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因为学习历史的初衷就是要引导他们从客观和历史唯物辩证观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尤其是学生的家国自豪感和家国文化素养是需要在历史学科中得到进一步重视的。因此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负责学科发展的负责人都应该从家国情怀的培养和有机渗透道德伦理关系上入手来挖掘历史学科的发展,让学科的德育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二)历史学科应将辩证观与文化思维融合在一起历史学科不同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用人类认可的方式和辩证唯物史观来客观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前世今生”,因此在整個特色化的育人过程中历史学科首先教给学生的是用客观、辩证的视觉来看待整个历史的发展,透过历史的发展看本质,另外,历史学科在教学素材的整理和课堂教学中都应围绕辩证观来教学,尤其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历史文化案例,去结合社会发展反思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事件来做多元化的反思。这样的历史学科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枯燥的历史知识点,更是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和有着穿透力的文化思维,从而达到了历史学科育人的根本要求。
(三)历史学科需要文化反思与文化传播来激发道德
在明确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导向后,教师就需要从微观处入手精心设计学科育人的各个环节,在这些设计环节中加大对学生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与道德认知之间的有机联系,历史学科需要文化与道德认知相统一,历史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统一,历史学科的素养与学生的历史文化观和历史价值观相统一。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要让历史学科的对照价值发挥到最大,就需要围绕历史学科课堂的个性化设计来突出历史学科中的文化性,在文化互动中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从而为学生道德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学历史学科中的德育文化渗透与德育价值的挖掘路径
(一)基于历史文化案例多元渗透德育文化,强化学科立德树人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历史文化案例的构建是非常核心的立德树人的手段。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鸦片战争”这一章节时,非常注重将这节课所涉及的历史案例分解出来,并设计出对应的历史文化案例活动,我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文和历史评说设计成PPT呈现在电子屏幕上,然后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课堂学习任务,如第一小组讨论林则徐虎门销烟在历史的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小组讨论在清政府及其腐败和衰退的大形势下,林则徐为何还能虎门销烟。剩下的小组查阅资料后讨论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和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内在影响。我设计好课堂的历史案例以后,指导学生分组积极去挖掘这些问题,在文化背景的引导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林则徐的认知: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林则徐的果断精神和林则徐对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中国人民前途的担心。另外,学生也将“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内涵解析了出来,国难当前仁人志士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看似非常简单的活动却在小组的多元互动与探讨下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辩证的唯物史观激发了出来,对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历史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而且在情境化的探索中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小组讨论与老师的引导下将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家国精神与抗击列强的家国精神凸显出来,从而促使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形成道德价值感。
(二)基于历史文化议题分组推进议题讨论,强化学科立德树人
在当前的历史研究中,相当一部分历史老师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历史知识点学习和历史名词的记忆,随着历史学科内容的增多和记忆负荷的加深,学生会对以纯记忆为核心的历史内容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只有将复杂多变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历史文化议题,才可以以学做结合的形式来完成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培育。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将抗日战争的起源、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的一些历史节点以及工厂当后方游击战的战略等文献设计成文化议题,具体的操作是历史老师将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经典战役的视频剪辑呈现在电子屏幕上,学生鉴赏完毕后,围绕文字型的文化议题(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抗日战争从开始到结束,是哪些感动人的力量支撑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决定抗战胜利的核心因素是哪些?)在这些文化议题的讨论下,学生各抒己见,而老师围绕学生的综合表现来做思想的引领。例如,中国共产党是决定性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着对家国的热爱和对外抗击一切反动力量的决心以及爱国人士的爱国之举,另外有坚强的领导,让中华民族从灾难中走出来。这样的文化议题结合视频赏析教学让学生的道德情怀奔流而出,使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以及家国保卫意识大大提升,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全员参与其中,让所有学生的情感认知都得到极大的激发,而且丰富的文化案例和视频资源为学生的全员参与和个性发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在全面道德大提升和国家教育教学中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的大环境下,中学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是大势所趋,但是长期以来中学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一直都是空有其表而无其实,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育人策略,论文围绕引史尚德,构建了两方面的案例,为今后开展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月香.海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在中学德育中的价值探析与应用[J].新教育(海南),2017(4):50—59.
[2]柯西远.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初中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实践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8(5):60—69.
[3]刘丽萍.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3):50—59.
[4]高智.德智并举:浅谈高中历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21(9):70—78.
注:本文系2019年度白银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学思政课中的探索与实践”(BY[2019]G391)系列文章。
作者简介:石娟,女,甘肃白银人,一级教师,就职于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