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大地上的“百年孤独”
2022-05-30王迅
王迅
王霄夫
历史小说是当代文学书写中长盛不衰的小说类型。它不是真实历史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史实的加工、想象和虚构,实现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再发现与历史文化的再造功能。王霄夫的新作《六尺之孤》,就是这样一部别开生面的历史小说。
王霄夫,山东肥城人,写小说,也写戏剧和影视等。他的作品多关注人文历史、家国安危,《六尺之孤》也不例外。小说聚焦1949年这样一个历史节点,讲述那个特殊年份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之下的世俗生活潜流。故事从一场刺杀开始,1949年元旦,主人公哼四少爷在众目睽睽之下,枪杀了自己的养父蓝大首领,而后离开。魔幻、悬疑、谍战、传奇等融为一体,《六尺之孤》可以说在历史小说中独树一帜。
首先是鲜明的地域性。作者把个体、家族的命运置放到一个架空的世界——东南之境的瓯越大地上,书写属于这一独特地域的“百年孤独”。小说虚构了三大家族:哼人、嚣人与山人,他们之间漫长的、纠缠不清的血脉恩怨,构成瓯越大地上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人物称号也独具地方特色:蓝大首领、贤者嚣人、哼四少爷、饶舌师尊、不死巫娘等,都包含了种种隐喻:“嚣人”因富而骄,自我膨胀、骄横跋扈,具有侵略性;“哼人”以哼语交流,低调务实、卓尔不群,具有反抗和献身精神,哼氏父子是典型代表。同时,这种地域性叙事指向民风民俗,“山人”的风俗如三月三、歌队、乌米饭等,都与浙江畲族相近。传统瓯越文化的精髓在人物身上体现,尤其是刺客精神,是作者着力的地方。
其次是突出的传奇性。《六尺之孤》开篇有言:“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哼四少爷是一个时代的孤儿——父亲是革命者,20年前发起山民暴动,遭到军阀和地方豪强联手镇压,最终被处决,遗孤被敌人收养。这种身世,決定了他天然承担着哈姆雷特式的使命。但在故事推进中,革命场景退居为故事的背景,作者把书写的重点放在瓯越族群的历史生态与人间世相的揭示上。家族之间的角力,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与演变,最终导致革命的总爆发。同时,人物及其关系的变奏也不乏传奇色彩,哼四少爷与当年暴动的镇压者贤者嚣人之间的仇恨,不死巫娘与贤者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种种世俗恩怨贯穿于地方革命史和生活史。
最后是潜在的先锋性。说实话,翻开小说,初始阅读并不顺利,人物繁多,且人物命名也非常态化,对既有的阅读经验构成很大的挑战。但先锋之所以为先锋,是因为创作主体思考的超前性。细读小说,就能感受到作者对种种人伦微妙状态的观察,有对生命的叩问,有对情感的剖析,有对人生归宿的终极思考。而关于瓯越族群存在与命运的终极思索,又是借助隐喻、铺排、互文等修辞来实现的。这种形式上的创新,带来的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也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包含了其对“先锋”概念的理解。
《六尺之孤》以其独特的故事形态,带领读者一头扑进一场历史的迷雾中。它颠覆了当代文学对地域文化的传统想象,同时它又促使我们反思传统人文精神,对当下人文精神的状态亦是一种无声的追问。
《六尺之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