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年贺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探析

2022-05-30杨娟张杨宋雨欣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翻译策略

杨娟 张杨 宋雨欣

摘要: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愈发倾向于使用概念隐喻,目的是将不可感知的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物,将陌生的言辞转化为熟悉的话题。文章通过人工筛选、分类和统计近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探析其中的翻译策略,总结新年贺词隐喻翻译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象,探究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无误地传达意象,以期为政治语篇的翻译提供帮助,推动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新年贺词;概念隐喻;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0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大量使用概念隐喻,以期将不可感知的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物,将陌生的言辞转化为熟悉的话题。本文探究近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总结新年贺词翻译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象,旨在为政治语篇的翻译提供帮助,推动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

1 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

20世纪80年代,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表明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1]。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模式,一般包含源域和目标域。隐喻中人们较为熟悉的、比较具体的和容易理解的域称为源域,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域称为目标域。隐喻是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过程。2004年,查特里斯-布莱克提出批评性隐喻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隐喻,揭示政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信念和态度,着重分析隐喻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2]。

在隐喻识别方面,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标准判断一个词或隐喻表达式是否属于概念隐喻。第一,是否包含隐喻的两个不同的域,即源域和目标域;第二,两个不同的域之间是否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第三,判断与识别该隐喻表达式的隐喻意义[3]。本文选取中国日报网发布的2018—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中文字符8332字,英文字符6303字。依據隐喻识别的三个标准和过程,对所选文本进行筛选隐喻和判断隐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2022年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共运用了178个隐喻表达式,涉及13种概念隐喻类型(见表1)。

统计表明,在近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中,隐喻表达式数量较多与出现频次较高的是四种类型的概念隐喻,分别是战争隐喻、身体隐喻、建筑隐喻和旅行隐喻,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政治讲话中的语言使用特点。在四种主要隐喻类型中,战争隐喻的类符数是33个,形符数是43个;身体隐喻的类符数是21个,形符数是26个;建筑隐喻的类符数是18个,形符数是26个;旅行隐喻的类符数是15个,形符数是19个。

2 新年贺词中概念隐喻翻译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包含对过去的总结、对现在的评价和对未来的期望,探析其官方译文的隐喻翻译策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2001年,彼得·纽马克提出7种隐喻翻译策略:在目标语中重现相同的意象(直译);用目标语中的意象代替源语意象;用明喻代替隐喻,保留源语意象;使用明喻,增加意义解释;将隐喻转化为喻底(意译);省译;统一隐喻与喻底[4]。下文基于彼得·纽马克提出的隐喻翻译策略,总结近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中5种典型的隐喻翻译策略。

2.1 保留与译入相同意象(直译)

在对外关系的相关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对外关系时指出,党要“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而在这里,译者保留了源语中“船帆”“风浪”的意象,将其译为“By setting sail together, we could ride the wind, break the waves, and brave the journey of ten thousand miles”,彰显了世界各国休戚相关,一同抗击困难的重要性。

2.2 目标语意象代替源语意象

在隐喻翻译中,为符合源语表达意义又顺应目标语语境,根据目标语的语言特征,译者需要适当调整源语中的喻体意象,或者将原文中的喻体用目标语中近似的喻体意象来替换[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我们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沙场点兵,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此句中的“沙场点兵”被译为“a military parade”。“沙场”在源语中是死隐喻,其隐喻意义已经消亡,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不能再构成意义联想。译者激活了目的语的意象,弥补了源语意象的消逝,用“a military parade”(阅兵仪式)代替了“沙场点兵”,非常巧妙地调整了喻体意象,具有特定的意义。

2.3 译入明喻

译者首先要考量读者的认知与思维习惯,可以在翻译时添加比喻词,将隐喻转换成明喻,将源语中的概念隐喻表达出来。例如,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被译为“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be no easy task like a walk in the park; it will not happen overnight, or through sheer fanfare”。源语中的名词“一马平川”并非常见的隐喻词,但“简单的路程”的意象可以被源语和目标语双方的受众接受。“简单的路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复兴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译者选择保留“简单的路程”的意象,以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努力。由于目标语中无功能对等的隐喻,考虑目标语读者的认知思维方式,并且充分尊重他们的语言习惯,翻译时需要将该隐喻转换成明喻,将其译为“no easy task like a walk in the park”。

2.4 意译隐喻

当找不到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内容时,可以采用意译隐喻的翻译策略[6]。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时,提出“新高地”“新台阶”“磨砺始得玉成”,指新中国在新时代会抓住新的机遇,快速发展经济。“高地”“台阶”“磨砺”等词指的是新的发展机会。译者将这些词译为“new heights”“new chances”“only in hard times”。其中,“台阶”意译为“chance”,清晰明了地传达了源语的内容。如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有“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一句,其中“书写”的隐喻内涵指“对待生活的态度”。译者采用了意译的隐喻翻译策略,将其译为“live life”。意译隐喻在一定种程度上有利于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原文中“书写”的意象,展现了其文化内涵与精髓。

2.5 省略隐喻

隐喻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当源域中的概念比目标域更陌生、抽象、复杂时,对于意义冗余或没有意义的隐喻,可以删除原文中不利于目的语读者接受的喻体。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敲锣打鼓”“风雨同舟”等词,“敲锣打鼓”这一隐喻在目标域中没有映射,因此译者舍弃了原文中的隐喻,译为“through sheer fanfare”,以便目标语读者接受。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在翻译时省略喻体翻译,能使译文更加简洁,译为“conversation at his cave-dwelling in Yan'an”,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3 政治隐喻翻译反向或双向考量

3.1 保留趋同性内涵

正是因为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存在趋同性内涵,政治话语的隐喻翻译才具有可行性。这种趋同性内涵不仅使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翻译成为可能,而且使两种语言代表的文化得以沟通和交流[7]。因此,在政治话语的隐喻翻译过程中,十分有必要保留隐喻的趋同性内涵。例如,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了“天道酬勤”,其英文译文为“fortune favors the diligent”。此处,“favor”有“帮助”和“偏袒”之意,表示幸运会帮助和偏袒勤奋的人,使“天道酬勤”的意象在目标域中被激活。再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刷屏”用了“flow of information”来表达,这样更能突出网络上信息传播速度之快。

3.2 弥补差异性外延

在政治话语隐喻翻译中,如何处理差异性外延,一直是隐喻翻译研究的聚焦点和关注点之一。为弥补源语与目的语不尽相同的隐喻外延,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间性。例如,“脊梁”,本意是脊柱,在中文中的比喻意义为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译者将“脊梁”译为“backbone”,很好地弥补了“脊梁”的引申义。因为“backbo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system, an organization, etc.that gives it support and strength”,也就是“中坚力量”。同一篇贺词中的“硬骨头”则用了“hardest nut”,“nut”其中一个释义是“a small hard fruit with a very hard shell that grow on some trees”,很贴切源语,因此“hardest nut”弥补了“硬骨头”的含义。

4 结语

文章总结近五年新年贺词官方英译文本中使用的五种隐喻翻译策略,即保留与译入相同意象(直译)、目标语意象代替源语意象、译入明喻、意译隐喻和省略隐喻。与此同时,政治话语的隐喻翻译既要保留趋同性内涵,又要弥补差异性外延。研究政治话语的隐喻亦能够有效帮助挖掘中国语言中的辞藻精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政治话语隐喻翻译,不僅有助于世界看清中国的全貌,也有助于中国传播主流价值观,展现大国风范,实现中外文化互相交融、中西文化美美与共。

参考文献:

[1] 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0:3-13.

[2] 查特里斯-布莱克.批评隐喻分析之语料库研究方法[M].纽约: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04:50-100.

[3] 杜思婕,李思琦,杨娟.批评隐喻视角下的政治语篇探析: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现代交际,2019(5):79-80.

[4] 彼得·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4-96.

[5] 唐艺嘉.政治话语隐喻翻译分析:以2019年习近平国事访问的演讲和文章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5):81-85.

[6] 王媛媛.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隐喻英译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76-81.

[7] 梁娜,陈大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十九大报告政治隐喻翻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2(3):48-57.

作者简介:杨娟(1978—),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张杨(2001—),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

宋雨欣(2000—),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翻译策略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