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指导下的低年段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陈佳明

教育界·A 2022年19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充分践行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双线组元”特点的教材编写体系,此种立足特定主题合理规划单元具体教学内容的先进模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材结构的一些不足,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对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童话故事教学展开深入剖析。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童话故事教学

作者简介:陈佳明(1998—),男,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该目标肯定了童话的积极意义,也明确了它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的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教材中,童话这一体裁所占比重較大。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其共收录24篇课文,其中童话故事10篇,童话故事约占课文总篇数的40%,这一数据足以说明童话故事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可知,其设置了“故事中的道理”这一主题,同时围绕该主题编排了三篇童话故事,分别是《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些故事分别以动物、人物为主角,以丰富的想象力,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通过之前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童话故事想象之丰富,并对童话这一体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1]。对此,本文将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对大单元教学下的童话故事教学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更加高效地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展童话故事教学提供思路借鉴与实践参考。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阐释

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大单元教学打破了课文与课文之间独立平行的关系,克服了长久以来单篇课文孤立教学的弊端,从单元整体着手来把握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统编教材在编排课文时特别注意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得益于统编教材双线组元、内在勾连的编排特点,大单元教学紧扣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创设出能够充分融合单元各方面内容的、高质量的整体教学情境,赋予其总主题的地位,并设计出符合课文情趣的小主题情境,开发学习任务群,以任务驱动为抓手推动单元整体教学。

大单元教学应当以“大”字为立足点和切入点。第一,“大”反映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大单元教学不再是单个章节的教学,而是将整个单元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在大框架下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它反复审视当下的内容,不仅如此,还会将之和过去、将来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分析,而非以孤立视角去看待。第二,教学结构大。传统的教学是单独进行的,而大单元教学则是融合了各学科的教学,发挥了每个学科的优势,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第三,教学视野大。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局限于考点或知识点,而开始引入“前后勾连”的理念。不管是课堂内外还是学校内外,教学视野有了极大的拓展,教学范围延伸至日常生活,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学习就是生活”这一先进的教育观。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以单元主题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讲精练,力争做到省时高效,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与学生进行互动,加强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2]。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的立足点无疑是更高的,其基于整体视角进行教学,成功突破了课文间的壁垒,加速和加深了知识迁移,构建了更契合一线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创设了更真实的教学情境,采取任务驱动模式,使教学环节更紧凑,使学生的参与度与自主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大单元教学下的童话故事教学策略

(一)游戏激趣,初步掌握故事情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游戏导入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产生对童话这一体裁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对童话故事情节的初步认识。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若干幅描绘某个故事的画,并要求他们结合这些画猜一猜故事名称。有名学生猜对了,教师请这名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充当“小小故事家”来讲一讲故事。如此一来,课堂气氛很快便被点燃,学生纷纷踊跃参与。

这时,学生的热情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就此引导学生讨论完整的童话故事应具备的要素。在讨论之后,学生归纳出童话故事应具备的三大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导入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故事《坐井观天》,并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故事中的三要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人物、环境都很容易找,而童话情节则有一定的概括难度。这时教师提示学生:“青蛙和小鸟共有几次对话?我们怎么用一两句话概括呢?”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都是围绕天空的大小展开的。有了这个发现,学生们很快就把童话情节梳理出来了。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两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童话故事的基本方法。

(二)适度解读,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若想打造高质量的童话教学课堂,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赋予语文教学活动足够的发展性,还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和做好细节工作。童话最核心的功能并不是教育和认知,而是充分解放学生的天性,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其受到美的感染,同时让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下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理解文本内涵,而不是以成人的视角过度解读、挖掘童话故事,导致本应趣味盎然、生动活泼的童话教学成为道德训诫的工具[3]。

以《我要的是葫芦》为例,这则童话讲述的是一个人种了一些葫芦,他发现葫芦叶子上有蚜虫活动却并不在意,邻居善意提醒他,他依然毫不在乎,结果蚜虫数量不断增加,把所有的小葫芦都吃掉了。故事语言、插图生动形象,学生在品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认识到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讲解这篇童话故事时,从成人视角去评价种葫芦的人,指责他无知愚昧,这难免有过度解读之嫌。学生在立足自身视角体悟文本内涵,挖掘文本深意时,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或联系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把握童话故事内涵。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还童话教学以趣味,助力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三)感悟童话本质,了解童话故事特点

与其他文体相比,童话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夸张的手法与丰富的想象力来塑造各种形象,生动反映、折射现实生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明确各单元的核心要素,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自由翱翔,深入品味和体悟童话语言,把握童话内涵,切实打造具有童真、童趣、童心的童话课堂,体现童话的非凡魅力。教师千万不要将童话等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如果将其当作一般的记叙文进行讲解,势必会导致童话教学失去原有之义。

1.聚焦情节,展开想象

童话故事的情节具有一波三折甚至一波多折的特点,具有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重点分析童话故事的部分情节,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在体会此类故事趣味性的同时,感悟其哲理。例如,在《坐井观天》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底后可能会去哪里?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从而使故事得以延伸。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出示几幅图片,播放几段音频,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想象支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双重提升。

2.角色扮演,深入想象

童话故事的语言十分生动,情节设置高度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因而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重现故事情节,形象地呈现童话故事,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体会童话故事的内涵。例如,在进行《寒号鸟》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喜鹊和寒号鸟这两个角色。在表演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揣摩喜鹊和寒号鸟的语言与心理活动,然后结合自己对这两个角色的理解来进行演绎。学生将喜鹊的勤劳与寒号鸟的懒惰表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角色扮演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把握童话人物形象,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同时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好。

3.借助插图,丰富想象

部编版教材中的插图形象生动、极富美感,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大单元教学下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插图,充分想象童话故事发生的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故事情境和对童话内涵的理解。

例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种葫芦的人看着长势喜人的葫芦,感到很高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葫芦的长势,种葫芦人的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揣摩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体会种葫蘆人内心的期盼。而另一幅插图则是小葫芦掉了一地,种葫芦的人又惊讶又难过。教师则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种葫芦人的动作、表情,并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体会种葫芦人由满心期待到希望落空的心情。

《寒号鸟》中同样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对应的是第三、四自然段中,喜鹊衔着枯草飞来飞去,忙着做窝,而寒号鸟却不以为意,呼呼大睡的情景。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喜鹊和寒号鸟的动作、神态,并思考喜鹊和寒号鸟的心理活动,体会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好逸恶劳、得过且过,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童话故事的重要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四)拓展阅读,编写童话故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听说读写四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基于全局视角组织平时的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和保障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以此为指导,在大单元教学下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品读童话、演绎童话、理解童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童话故事,具体可分为续编童话、仿写童话、改写童话等。

第一,续编童话。所谓续编,就是围绕童话的中心事件、故事人物,续写新的情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内容的一种语言训练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续编原则,故事人物的性格变化要合情合理。如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后,葫芦都掉下来后,种葫芦的人会怎么做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展开续写。第二,仿写童话。仿写,就是在观察、分析、研究某一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写出与该童话故事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童话故事。仿写要求在“仿”中创新,在“仿”中求变,而不是一味复制,是以别人的思维启迪自己的智慧的过程。第三,改写童话。改写,就是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改写童话故事中的事件经过或人物性格,进而改变故事的发展走向。例如,《寒号鸟》中喜鹊的勤劳与寒号鸟的好逸恶劳存在明显反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若寒号鸟变得特别勤劳,故事又会怎么展开呢?让学生从这一角度对故事进行改写。

结语

总之,在大单元教学下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既要全面了解、精准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深入思考,整合、生成教学资源,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悟童话世界的美妙,关注和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养成由此及彼的思维习惯,主动接触、阅读更多优秀的童话,铺就学生从学习语文知识,到养成语文学习习惯,直至具备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邹一军.走进儿童心中讲童话:简析低年级童话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48-49.

[2]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1):59-60.

[3]林彩云.童话教学的“双味”探寻[J].华夏教师,2020(06):63-64.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