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行知之路 探“财创工匠”培养之道

2022-05-30张存江

职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摘 要:在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指引下,職业学校将“财创工匠”作为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社会经济生活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融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共同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素养,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将职业教育办成“活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生利主义  “财创工匠”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培养跨境电商‘创业合伙人的职校生商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2021/03/179,主持人:张存江、谭薇薇);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立项重点课题“陶行知‘生利主义理论指导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STY14060,主持人:张存江、汪小华)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大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农村传统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发展,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出大批既有远大理想又有实践智慧的“财创工匠”。职业学校将行业、企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痛点”作为办学目标,通过科学整合教学资源,组建教学创新团队,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组织开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乡村健身器材产业振兴呼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的根基是乡村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重点是传统优势产业的振兴。乡村传统优势产业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长时期的优质发展态势,与其所处地域的特点、乡村文化传承、资源优势等密不可分,而要保证传统优势产业长盛不衰,人才是关键。

以如东县健身器材行业为例,目前全县共有健身器材企业425家,2021年总产值为203亿元,年销售额为182亿元,其中外销收入折合人民币为145亿元,占比约79.7%,外贸出货量连续七年居华东地区之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球家用健身器材需求量大增,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家用健身器材行业销售同比增长86%。在这样的行情下,如东县健身器材行业虽有所发展,但仅仅是低水平重复发展,未能走上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业内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少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数据管理人才

伴随着全球健身器材销售行情看涨,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在加速,与此同时,传统企业深陷恶性竞争,进入低水平重复的“死循环”,部分企业转型不及时,运营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配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人员,对于海量、高频度的市场信息,传统健身企业大多只是道听途说,获取的信息极为零散、片面,很难为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对应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二)技术研发人才

如东传统健身器材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行之间大多采取压价策略,利润率呈现日益走低的趋势。与此同时,高端健身器材的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大多数企业虽然能看到高端健身器材的巨大商机,但苦于技术研发人员储备不足,开发新产品遭遇瓶颈,因而进军高端健身器材领域有心而无力,创新发展步履维艰。

(三)营销人才

目前,如东县健身器材行业大多数企业存在营销渠道单一的“短板”,严重依赖传统外贸公司提供的订单,经过转手几次以后,所获利润远不如“一手”订单丰厚。究其原因,一是整个行业不重视营销人才队伍建设,未能将营销人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予以高度重视;二是企业独自培养人才意愿不强,由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投入巨大,而且行业间流动性极强,企业大多不愿意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培养人才;三是很多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位于农村,配套生活、娱乐设施较为落后,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加剧了人才的流失。

二、“生利”之“财创工匠”对于农村健身器材产业转型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曾说:“职业教育以养成生利人物为其主要之目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经过十多年对十五个课题的系列研究,形成了培养当代“生利人物”即“财创工匠”的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所谓“财创工匠”,指兼具财经素养与创新创业素养“双素养”的现代工匠。“财创工匠”既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又可以创造精神财富,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诚信规范的生产者、成熟理性的消费者、社会财富的管理者、多彩人生的创造者,他们能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技能,持续创新,参与创业,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幸福人生。“财创工匠”是当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财经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具象化代表。

“财创工匠”对于财务信息具有充分的认知与敏感性,他们能运用新技术、新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培养“财创工匠”对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撑传统产业决策转型

“财创工匠”定期运用大数据技术,将遍布各大商业平台的产品、营销等关联信息收集起来,运用数据可视化功能,制作出可供企业参考的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打破信息“茧房”,可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描画蓝图,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二)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支撑传统产业的转型

“财创工匠”依据最新的数据分析报告,发挥自身的工业设计优势,为最具销售潜力的“爆款”产品画像,为传统企业量身定制具有“爆款”特质的创新产品。这有利于打破传统产业低端竞争的“魔咒”,使其借助高端产品实现重生。

(三)运用现代网络营销技术支撑传统产业营销转型

“财创工匠”借助现代电商与跨境电商平台,为传统企业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对于传统健身器材企业而言,利用好自有跨境电商平台,将突破传统销售模式的“天花板”,实现成功转型,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三、乡村职业学校培养“财创工匠”的对策与措施

“财创工匠”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担当精神,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力求收到预期的实践成效。

(一)明确“财创工匠”的人才培養目标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财创工匠”,职业院校应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财创工匠”为己任,将其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到服务健身器材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将“财创工匠”的人才培养目标纳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组建专业群,开设课程,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

(二)构建培养“财创工匠”的高水平现代化专业群

根据传统健身器材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这一现实需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打造“机电一体化跨境电商”专业群,将与健身器材产业链相关联的专业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将培养要求落实到专业建设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专业群建设全过程,共同培养服务于该行业转型提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组建培养“财创工匠”的教学创新团队

根据健身器材跨境电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面向校内外征集有一定研究与创新能力、有共同愿景、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和企业师傅,跨界、跨专业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实现团队协同发展。运用财商创客教育的基本原理,将健身器材跨境电商“财创工匠”这一人才培养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分别由不同的团队根据人才成长规律组织开展系列教学活动。

(四)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创工匠”教学资源库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根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需要,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方案。具体到服务于健身器材的跨境电商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不同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任务方向,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生可以将研发新型高端健身器材作为典型工作任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将通过电商和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健身器材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师生则可以将全球健身器材产、供、销关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各专业分别与企业师傅合作,共同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

(五)组织开展从模拟到实战的实训和实践教学活动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采取了“游戏模拟,平台实战”的教学模式,从组织开展模拟现实情境的游戏开始,组织学生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学生经历各种虚拟的挫折与磨难,不断探索化解问题的策略与措施,积累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智慧与技能。

在此基础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通过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师生将健身器材行业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具体教学任务,运用已经研发成功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创新创业情境中学习专业技能。在合作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开展以培养实践技能为目的的教学研究与探索,借助电商与跨境电商平台,将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器材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市场。经过这样的系统培养,学生就能在社会实践中成长为“脚下有根、胸中有志、眼里有光、人生有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2]张男星,王春春,张运红,等.中国财经素养教育的目标建构及阐释:基于“学生为本,国家为重”的教育本然[J].大学周刊,2019(3).

[3]张存江.论农村职业院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财商+”教育方略[J].职教论坛,2019(4).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如东分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浅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346”产教深度融合中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的作用与做法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