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探析

2022-05-30宣慧

职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幼儿策略

宣慧

摘 要:相关研究表明,0~6岁的幼儿正处于创新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引导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 自理能力 合作共育 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从目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大多数是幼儿园在做这项工作。相关专家学者和幼儿教师对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研究也都停留在家园共育方面,鲜有涉及社区的。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要通过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三方合作共育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小班阶段幼儿初次走出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与众多小朋友一起开始幼儿园集体生活,这一阶段是他们独自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会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及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依赖幼儿园,多方合作共育的培养才是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合作共育对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以某幼儿园小班为例,对100名家长进行的涉及幼儿吃饭、穿衣、穿鞋、上厕所及物归原位等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有65%的幼儿能够自主使用餐具,独立完成吃饭;有56%的幼儿上厕所还不能够独立完成;有63%的幼儿对左右鞋的辨别还存在混淆;有70%的幼儿对使用过的东西不能物归原位。同时发现,小班老师几乎都有给孩子穿衣、喂饭、穿鞋等经历,而且每次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们都要花时间去完成活动材料的归类整理工作,这说明幼儿将使用完的物品回归原位的意识比较差。绝大多数老师虽然知道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却没有系统的教学规划,社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活动开展得少之又少,导致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一)家庭方面

著名心理学研究专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做过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试验,即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不仅会模仿他们所看到的,而且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性地改变。如今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群居的生活经验,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许多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竭尽所能满足孩子,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听之任之。家长对幼儿在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日常生活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长此以往,孩子离开家庭后就不能独立生活。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尚小,对其自理能力的培养尚早;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幼儿的生活大包大揽,恰恰是这两种家长教育的方式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内吃饭、穿衣、穿鞋、上厕所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需要幼儿园老师的帮助。

(二)幼儿园方面

在良好的区域活动时,幼儿的动作技能和自理能力得以初步形成,自我意识也会被唤醒,幼儿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较少,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计划不明确。

幼儿园老师是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高素质的学前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学前教育要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高素质的学前师资队伍就显得异常重要。学前教育目前虽在我国已经普及,但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园初任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意识及心理认同程度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社区方面

社会对幼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耳濡目染。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迁住地,后来孟子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这说明环境和人的成长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好奇心、模仿性极强,不同的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然而,现在不少社区对幼儿教育的工作尚未开展。社区与幼儿园、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虽然社区承担着辖区未成年人的引导关爱工作,但是实际开展的相关活动却少之又少,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影响和作用也就比较小。

二、三方合作共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能够直接影响孩子,如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个公益广告:妈妈忙了一整天后,不辞辛苦为长辈打水洗脚,被一旁的儿子看见了,当妈妈忙完准备休息时,儿子晃晃悠悠地端着一盆水来给妈妈洗脚。这说明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够影响幼儿的行为举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深,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也比较长,对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比较了解,在教育引导幼儿的过程中也更具有针对性。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进行良好的教导,再施以行为习惯的表率,就会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幼儿园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时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对幼儿的影响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就要求幼儿园老师的专业素质高、指导能力过硬、观察力强,并且还要做到既细心又有耐心和爱心,同时还要学会创新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幼儿,将培养自理能力的理念、方法穿插于教育教学当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细致的观察

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反映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等。幼儿园老师不仅要看到幼儿在动手层面上的能力,而且还要透过幼儿的行为习惯,去发现幼儿的潜力。例如,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提供相关游戏材料,来提升幼儿操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参与、合作、自理的能力,尤其是在活动结束后幼儿对玩具材料的收拾整理、分类摆放,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

2.多样化教育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差异所在,并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融入活动中,有层次地开展幼儿教育,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鼓励和指导。例如,在小班组织“娃娃家”游戏活动时,通常情况下都会要求幼儿脱掉鞋子进入区角,活动开始时鞋子要正确摆放,活动中与同伴合作玩耍,结束时玩具摆放整齐;幼儿园老师可在现场指导幼儿,对能够独立完成的幼儿给予表扬,对能力弱的幼儿园老师可以进行单独施教。

(三)社区方面

社区作为幼儿走向社会所接触的环境之一,也被称为微观环境。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离不开社区的积极配合。社区相关人员可以配合幼儿园和家长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带领幼儿去体验和学习,特别是可以邀请消防战士、公安干警等来社区宣讲,通过现身说法,让幼儿学习如何独自面对突发事件,以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三、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并且恰当地指导,对幼儿的未来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合作共育。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共同配合,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才能形成“三位一体”的合作共育模式,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長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杜爱武.家园合作共育促进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2]高亚楠.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3]李倩.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J].菏泽学院学报,2014(S1).

[4]杨照辉.家园同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幼儿策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