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对城市垃圾分类践行现状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2022-05-30王奕纯邓月芳黄位巩海旭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2期
关键词:城市环境垃圾分类节能减排

王奕纯 邓月芳 黄位 巩海旭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对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高,垃圾分类不断受到重视。不少城市已采取一些强制性行为规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2020年11月,《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在取得一定收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线下走访、文献搜集、问卷分析等方法,探究垃圾分类目前在南京的实践现状、开展效果以及改进措施,并对垃圾分类的未来开展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垃圾分类;城市环境;节能减排;广义线性模型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下一步要广泛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并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争取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2020年7月31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议的《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获全票通过,确定该条例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施行。截至目前,南京的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已实施了近一年。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对国家而言,垃圾分类处理关系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处理也提高了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效益。

(二)为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从2019年开始,国家强制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本文通过对其实施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作用。可服务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門,为其提供参考依据。

(三)从居民角度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本文通过对市民关于垃圾分类的意识、参与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市民垃圾分类思想、行为的转变,并挖掘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从而提升城市的环保水平。

三、现状分析

(一)从垃圾分类实行者的角度

为深入了解南京市垃圾分类的实施现状,对南京各小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随机访谈,并发现南京市垃圾分类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 缺少知识普及,市民难以准确分垃圾

根据受访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很多居民表示自己也支持垃圾分类管理的规定,但当被问及具体投放方法时,一些业主表示还是“不会分”。部分小区配备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但因为垃圾混合情况较多,缺少指导时很多居民还是无法准确投放。

2. 相关措施缺乏民心,容易引起矛盾

根据调查发现,部分物业由于没有提前告知业主试点小区的方案及后期推行的方法而直接采取措施,导致业主不理解不配合。比如有关垃圾分类亭的建设选址,南京垃圾强制分类采取的是“撤桶并点”模式,但这很难满足每一位业主的需求。很多分类亭建好之后仍沦为摆设,缺少氛围。

3. 部分居民自觉性不高,加重保洁员工作负担

居民普遍对垃圾分类政策存在不适应现象。一些人遇到投错时,不听分类志愿者的提醒直接离开;还有些人将垃圾混装试图浑水摸鱼,需要保洁员二次分拣;甚至有居民为图方便逃避分类,直接将垃圾袋放在地上,极大地增加了保洁员的负担。

4. 垃圾运输的物流问题难以得到保障

相关部门并未对垃圾收集的后续处理给出详细介绍,导致居民对分类后垃圾的走向产生质疑。还有不少保洁员在收集时仍将各个垃圾桶进行混装,分类的作用形同虚设。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理和物流问题应受到重视,让居民知晓其中步骤、达到流程透明化,从而促进垃圾分类从强制走向自觉。

(二)从垃圾分类执行者的角度

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运动,实施过程中也少不了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因此,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新突破点,即从垃圾分类执行者的角度进行分析,重新审视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情况。

本文对南京市栖霞区综合执法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他们表示,最初实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居民的分类意识不强,还未形成良好垃圾分类社会氛围,因此转变广大居民的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垃圾分类困局虽有所突破,但现阶段仍面临许多挑战:如各阶段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宣传还不够全面深入等。他们还提到,执法不是目的,是手段,核心功能是警示威慑。综合执法部门一定会将垃圾分类推广下去。

四、数据分析

(一)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在统计分析时,选取基本信息部分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地区、收入水平作为自变量,将对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了解程度,对垃圾分类目的(意义)的了解情况,不同地区居民垃圾分类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降维分析。

1. 年龄对居民了解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影响

通过SPSS软件对年龄和健康重视程度做交叉表卡方检验,由表1可知,卡方值为0.006<0.05,由此可以判定年龄与居民了解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之间具有关联。

由SPSS软件得出两者之间的条形图,通过图1可以看出,30~50岁的居民群体是非常了解这一类型的主力军,18~30岁之间的中青年群体大多偏向于比较了解的状态。相较年轻一代,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在各项指标上都显得不突出,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中青年群体。

由此看出,老年群体对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较为陌生。年轻人可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信息,但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则主要来源于社区宣传以及子女、身边人的介绍。同时,由于子女长时间在外工作,进行垃圾分类的一般都为家中的父母,若他们没有了解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就会导致社区垃圾分类并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宣传力度,可定期开展社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提高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2. 受教育程度对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目的(意义)情况的影响

在前期调研中,通过采访相关管理人员发现,进行垃圾分类最主要的是提高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通过SPSS软件,对受教育程度和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目的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也越深。因此,进行垃圾分类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提高全民素质。

3. 南京市不同地区的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分析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将11个地区归纳为主城区和郊区两大类,其中玄武区、秦淮区等5个区是主城区,栖霞区、浦口区等6个区是市郊区。通过条形图3可发现,郊区的居民严格遵守规定,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相对于主城区而言更高。但比较矛盾的是,未进行垃圾分类的这一群体所占比例却高于主城区。结合现实情况我们给出以下解释:郊区主要偏向于学生、教师等群体较多,在校园内一般都会有专门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因此他们较少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因为校园内对垃圾分类等知识会有相应宣传,教师、学生等受高等教育群体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较高,他们严格遵守规定且积极进行垃圾分类。

4. 居民关于垃圾分类想法和建议分析

本文在问卷最后设置了一道开放题:“您对垃圾分类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将收集到的答案内容做成词云图后,可以直观地得出居民对于一些信息的需求强度。其中“居民素质”“积分兑换”“执法力度”“知识普及”等词尤为突出,由此可看出,大众对垃圾分类的关注焦点。此外,还出现了“再生资源”“环保”“志愿者”等关键词,说明居民心中都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只要正确引导,都愿意为环境做出贡献。

(二)垃圾分类软件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目前推出的新型垃圾分类软件,其使用效果和市民接受程度仍有待考查。因此对这一部分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

1. 假设检验

(1)不同年齡之间对垃圾分类软件使用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受教育程度之间对垃圾分类软件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2. 模型构建

通过SPSS软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Omnibus检验中p值小于0.05,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差异,即年龄、学历以及年龄与学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3. 模型分析

(1)年龄主效应。由表3可知,P值小于0.05,可得不同年龄之间对垃圾分类软件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从成对比较中可以看出,除了部分P值大于0.05,其他年龄段两两之间都存在差异。

(2)受教育程度主效应。由表4可知,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垃圾分类软件的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3)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由表5~6可知,P<0.05,不同年龄段在高中及以下、本科或专科以上、研究生及以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样,不同学历在18岁以下、18~30岁、50~65岁、65岁以上存在差异,即学历与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对因变量垃圾分类软件使用意愿存在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总结垃圾分类政策开展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从行政角度

大部分市民虽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并未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部分城市把垃圾分类当成一个独立的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措施太过急切强硬。垃圾桶标识不清、奖惩制度不完善等治理措施不到位也制约了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2. 从法律角度

虽然已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或办法,但我国缺少全国层面的专门针对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法律,传统行政治理手段的法律效力不高,垃圾分类缺少强制约束保障。

(二)建议

1. 社会层面

给出垃圾分类标准的详尽说明,建成全民分类的良好风气。调查显示,有53.6%的调查者有时分辨不清如何分类。因此对分类的标准应给出尽可能详尽、通俗易懂的图文解释,辅之大量实例以加深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理解,并通过宣传画册、电视广告、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加以普及推广。

2. 政策层面

可借鉴上海市“绿色账户”、北京市“小票积分兑换”的做法,完善激励机制,采取面向多对象的多样化奖励手段。各政策实施前要充分听取民意,同时设立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奖励经费,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管理、“文明小区”等考核内容。还可将个人垃圾分类行为与居民信用体系挂钩、建立优秀志愿者表彰制度,以此来激励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和服务工作。

3. 物流技术层面

努力提升垃圾转运处理能力,推进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并将运输处理过程透明化,可组织居民进行参观。同时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模式的推行,通过构建线上APP等进行引导,将老年、低学历群体考虑在内,研究出普及度高的产品。

六、结语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很多人明白垃圾分类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分类时却总会受到各种阻力。通过调研垃圾分类的真实开展状况,听取各方声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从而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到实处,最终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Zijie Dong.Intelligent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J].International Core Journal of Engineering,2021(04):147-152.

[2]李万博,吴潇琳,黎蔓,郑博航.福州市垃圾分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山西农经,2021(06):87-88.

[3]张家盛,张玲菲,马艺菲,侯佳慧.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前端分类模式调查及垃圾分类现状剖析[J].山西农经,2021(06):91-92.

[4]李华甜,王艳,梁嘉嘉.拉萨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现状及路径选择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3):116-118.

[5]刘英.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进展及其优化建议[J].低碳世界,2021,11(02):52-53.

[6]王喜军.当前垃圾分类的法治治理[J].人民论坛,2021(07):89-91.

[7]张梁,李苗,潘钰盟.城市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研究——基于高校的典型案例分析[J].科技风,2021(08):117-119.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猜你喜欢

城市环境垃圾分类节能减排
浅析国内城市环境中的涂鸦艺术
浅析涂鸦艺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发展之我见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