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2022-05-30马孟义
马孟义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政策制度的推进落实,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改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对于保障单位的高效有序运转管理至关重要。文章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分析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一些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就做好新时代下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流程体系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推动事业单位职能履行,促进社会公用事业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和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然而,一些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体系不健全、监管乏力等问题较为突出,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可靠以及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分析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是单位所占有及使用,法律上能够进行认定确认,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各类经济资源。在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等。其中,流动资产主要是相应周期内可以变现、出售或者是耗用的资产、现金及等价物,包括了单位的库存现金、存款、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应收以及预付款等内容;固定资产主要是单位内部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或者是单位价值超过千元的,使用中可保持原有形态的各类资产,以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批的同类物资;无形资产则主要是指单位内部不具备实物形态的,但是可以产生效益的各类资产,包括了专利、著作、土地使用、非专利技术以及商誉等形式。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管理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基本要求。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的价值规模以及数量种类持续增长,国有资产管理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单位应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防范资产使用管理中出现贪腐或舞弊等行为。其次,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是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要求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服务于单位的运转管理,这也是确保单位各项业务高效开展,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基础保障。此外,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落实财政管理要求的基本内容。在当前各级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更加要求应该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使用,进而达到高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同时,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也是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单位的预算绩效水平至关重要。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不少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较为突出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管理活动的开展实施需要完善的机构设置和组织体系作为保障。然而,有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不少单位还没有专设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中往往主要是采取分类归口的管理模式,多由行政后勤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资产的采购、管理以及调配等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资产的账务处理以及涉及财政资产管理等内容,这种模式下,普遍存在着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资产管理中各自为政,缺少协调管理机制,造成资产管理流程中的购置、监管、使用等具体职责划分不清,因而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相对较为粗放。一些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购轻管的问题,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具体的资产管理措施。有的单位对于资产的购置,未能与预算充分结合,也没有充分考虑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资产的配备方面缺少必要的论证分析,造成了购需不匹配,一些资产购置后便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产的浪费。有的单位日常管理工作跟进不及时,资产编码等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真实完整反映资产数量,也没有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日常管理中还存在着资产随意领用甚至隨意处置的问题,导致经常出现资产毁损或者丢失,公共利益受到损失。
3. 国有资产管理程序不够严格规范。近年来,虽然各级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定了系列的措施办法,对资产管理程序进行明确,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执行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尤其是表现在资产处置报废方面。一些单位资产的处置报废没有专业人员负责,而是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由于对于政策制度了解不准确,往往是凭借经验评估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对于资产实际情况掌握不清、资产报废审批程序不规范。有的对于一些应当报废的资产,没有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及时清理,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卡片也没有进行注销,造成资产价值虚高。
4. 存在一定程度资产流失的风险。有的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而且人员编制数量不足,因而对于资产管理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制衡制约,在资产管理中出现了管理与监管是同一责任主体的现状,容易造成在资产管理中出现不正当利益关系。有的对于单位的资产没有进行全面的清产盘点以及价值评估,尤其是在资产出租出借以及处置过程中,一些价值评估缺乏真实性,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将其出租出借,甚至租赁年限超过法律认可年限,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综合分析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主要是:一是缺乏精细化的资产管理意识。有的单位对于资产管理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精细化的资产管理理念,特别是重视货币性资产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资产购置后续管理缺失,资产底数不清、缺少预算,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且容易出现资源浪费。二是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单位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对于资产管理责任人员的监督,容易出现不正当利益输出,或者是低价出租单位国有资产等风险,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资产管理专业化能力不足。不少单位负责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而且还不少单位还是会计兼职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单位资产折旧、摊销、处置等具体的政策要求、工作流程掌握不准确,再加上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较为落后,信息化手段缺失,资产管理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较差,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质量。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提升策略
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体系设置。对于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应该完善资产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由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统筹负责成立资产管理小组,按照统一管理、分类归口、使用负责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资产管理专职岗位,并对单位内部各个业务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责权限进行明确,落实资产管理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落实资产管理中的不相容岗位分离与制衡。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由资产使用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单位内部的行政后勤、业务部门等作为资产的采购、分配、调剂以及监管部门,财务部门作为资产的核算管理、财政资产管理、资产内控管理、绩效管理以及清查管理责任机构,共同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增强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的协同性,以良好的管理体系促进提高资产管理整体水平。
2. 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体系流程。实现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革新,应该注重对单位资产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完善。重点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新增资产,应该坚持优先采取调剂的方式进行资产的配置,确需购置、建造或者租用的,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以及单位的集体决策,根据资产配备的情形以及配置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后,进行集中采购或者购置,并根据资产新增情况及时做好资产账务处理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确保资产财务账、信息系统、采购部门以及使用部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二是对于资产的变更,应当通过资产管理的分类归口部门及财务部门进行调整,按规定做好移交手续,并做好有关资产管理数据信息等内容的变更,提高变更管理的协同性。三是对于资产的处置,应该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形,综合采取无偿调拨以及出售或者投资、报废报损等方式进行资产的处置。对于单位内部资产的处置,应该严格执行资产处置程序流程,做好登记备案、审核审签以及现场核实、账务核对等工作,严格确保资产处置程序的严格规范。四是对于资产的使用管理,关键是按照责任分工做好资产的日常维护、清查盘点等管理工作,尤其是突出加强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做好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台账的核查,账实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盘点情况做好盘盈盘亏的分析处理,以确保实现账账、账卡和账实相符,促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
3. 强化国有资产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的内控体系,是确保单位资产管理规范有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国有资产内控管理,首先应该强化制度管理,针对资产的申购采购、调剂维护、清查盘点、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细化制定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细则办法,对各个程序以及环节的具体职责及工作内容进行明确,以制度的形式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规范和约束,从根本上提高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其次,在资产内控管理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行资产绩效管理制度,结合资产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绩效指标以及绩效标准,突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资产配置合理性、资产使用效益、资产处置规范性等方面情况,完善单位资产的绩效评价,确保资产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提高资产使用管理的绩效水平。第三,在资产的内控管理方面,应该注重强化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结合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资产监督检查,重点对资产实有数、账面数是否一致,资产的使用维护等是否正常等,常态化监督检查,严格防范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种违反规定及程序的问题。对于各种非法占有或者使用资产,以及通过弄虚作假手段低价处置资产,及其他造成国有资损失的行为,应该严格追究责任,促进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
4. 推动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应用信息系统平台,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资产管理模式的革新上,应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将资产管理制度流程固化于信息化系統,建立全生命周期系统化管理模式。在资产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上,应该突出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审批流程的合理规范,积极引入RFID、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Gis等技术,结合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实际需求,可以采取数据大集中的方式,通过设置中心服务器及数据库平台,建立动态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在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上,应该主要涵盖资产申购、固定资产增加、资产变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资产折旧管理、原始数据整理导入、查询、资产清查及条码建设、资产维护、资产绩效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资产决策分析、APP管理等模块,提高单位资产购置验收、配置使用、报废处置、清查盘点、查询统计工作效率,推动资产管理更好与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单位资产管理直销。
5. 增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关系资产管理水平。在国有资产管理力量配备上,应该进一步充实资产管理专业人员,从财务、行政或者业务部门选择坚持原则、精通业务以及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作为单位的专职资产管理人员,确保资产管理的常态化开展。同时,应该针对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岗前培训以及在岗培训,进一步改进完善业务知识培训体系,重点结合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相关内容,以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开展专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确保资产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有关规定和要求,掌握资产管理的规范流程,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做好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
四、结语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性、专业性较强,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应该结合单位的职能属性特点以及资产实际状况,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机制,加大资产监管力度,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革新,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照波.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2022(07):111-112.
[2]马超群,逯毅瑾.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22(03):56-58.
[3]火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21(21):87-89.
[4]黄蔚.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J].财讯,2021(08):170-171.
[5]谢永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13):54-55.
[6]金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当代会计,2021(06):76-77.
(作者单位:聊城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