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

2022-05-30左健刘美业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2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乡村振兴旅游

左健 刘美业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近些年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参与是影响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文章以文山州广南县牡露村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当地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可行性对策,对乡村提高社区参与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社区参与;旅游;对策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2.07亿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925亿元。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标志着旅游业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质的转变。从乡村旅游的参与角度来看,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成为参与主体,其中社区居民的参与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关系着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当地社区的和谐稳定。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关于旅游业发展与社区参与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很多,在参与模式、影响因素及参与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建萍在2001年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建设的实践中认为:社区利益群体主要包括当地居民、游客、旅游产业的参与者、研究者和政府等几个利益主体所构成。孙九霞、保继刚在《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中认为赋权理论可以应用到社区参与旅游的建设中去,并且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方面,郭华在《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社会排斥的多维度感知——江西婺源李坑村案例的质化研究》一文中以江西省婺源县为案例,分析了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利益博弈过程,提出利益均衡是推动旅游目的地及相关社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张琰飞等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关系网络协同治理机制的个案研究》中认为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关系网络实现协同治理的关键条件,市场机制、组织机制、利益机制、治理机制等因素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关系网络协同治理具有显著的影响;要通过提升农户参与能力、优化农户参与平台、强化组织农户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基层治理等路径,提升社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关系网络协同治理的质量。

本文将文山州广南县牡露村作为研究对象,在诸多学者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深入分析该景区当前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现状,从而查找出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能对类似的乡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牡露村基本情况分析

(一)自然概况

牡露村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董堡乡的一个村寨,地处董堡乡西北边,属于半山区。距离董堡乡9.00公里,距广南县城仅22公里。海拔1410.00米,年平均气温17.50℃,年降水量1050.00毫米。这里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西洋江河横穿牡露村境内,有长达20公里的峡谷景观,拥有较好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具备建立野营地的自然条件和优势。

(二)人文概况

牡露村是典型的壮族聚居地,拥有浓厚的壮家文化,民居建筑古朴,民族服饰、壮锦刺绣、民间舞蹈龙娅歪等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始建于唐朝末年,2014年列入文山州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传统壮族村寨。牡露村依山傍水而居,先祖自唐朝就在这里开山建村,是古代中原地区贵州、师宗、罗平、广南等通往交趾即越南的古道,自古就有交趾古道之说,是壮族娅歪文化的发源地,是壮族寻根问祖的地方。该村2016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浓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资源优势为旅游资源规划将自然、文化、户外三位一体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牡露村社区参与旅游业的现状

(一)旅游发展现状

该村于2014开始发展旅游业,将当地旅游发展作为重点工作,近年来县、乡政府的支持,目前旅游发展初具规模,现已规划出22处游览景点、11个项目开展区域、旅游栈道、游船等基础设施。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3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余萬元。为营地建设、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2018年,该村引入了中国拼品旅游有限公司入驻后,成立了广南县牡露侬人谷景区,在原有国家AAA级景区的基础上,投资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玻璃栈道、时光隧道漂流、游船等一系列水、陆、空旅游项目,将该景区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度假景区。

(二)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该村于2014年9月27日成功注册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105万元。截至2014年4月土地入股326户,现金入股263户90万元。按照“彰显民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重点、发挥优势”的规划要求,仔细研究地域和区位优势,结合农业观光要素需求,认真分析牡露村和沿河村寨区域性的资源条件,将核心区划分为十里花街区、天然水产养殖区、地方特色经济林果示范种植园区(农事体验区)、林下土鸡养殖和药材种植区、农产品初加工区、休闲农庄体验区、天然游泳区和嬉水区、露营烧烤区、休闲垂钓区、峡谷观光区、农民自建房和游客住宿规划区11个功能区,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建设,展示农业、农村、农民的魅力。

2018年,与中国拼品旅游有限公司合作后,合作社制定了分红方式,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的方式进行分配,群众将资金和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与中国拼品旅游有限公司合作的方式,根据土地的性质和面积,合作社每年给予村民400元到500元不等的分红;由于目前公司前期投入太大,景区处在宣传建设阶段,游客少、景区效益差,按照协议只能执行保底分红政策。据了解,村寨的村民来到景区主要从事票务管理、安保、清洁、开船、开观光车等基础性工作,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一小部分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寨,这部分人在参与基础工作的同时也萌生了创办农家乐、客栈等想法,但仍然对景区的经营状况有所顾虑。

四、当地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参与模式有限,参与度不高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主导,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进行运营管理,在参与主体的决策权层面,社区居民几乎没有参与其中。通过走访调查,90%的当地居民表示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规划、开发和运营情况并不知晓。在三方参与主体中,政府和企业作为强势组织,对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并未重视。当前,该地社区居民主要凭借拥有的土地和有限的資金参与到旅游发展,虽然每年能参与分红,但与种植相比,分红的金额明显不足。导致部分村民对旅游发展信心不足,产生排斥心理,造成整体上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二)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较低,参与能力不足

由于该村处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社区居民语言沟通能力较差,加之多数青壮年人群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在村内的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老年人群思想普遍保守,参与旅游开发的意愿和意识较低,导致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虽然有部分年轻人意识到了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但参与旅游发展的形式单一,且村民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对于企业而言,加大力度进行培训的意识也不足,导致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达不到促进旅游发展的要求。

(三)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利益分配机制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基于“政府+企业+合作社”的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政府、企业及社区在参与过程中,没能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多数份额都被政府和企业获取,社区居民从中获利较少。加之,没有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体系,导致财务账目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社区居民对账目的信任度普遍不高。基于上述情况,社区居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不足,长此以往,可能会存在发生利益冲突的风险,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开发水平低,社区文化影响力不足

企业在开发景区的过程中,追求的是低成本高利润化,在开发过程中一味地模仿一些成功的案例,建设诸如玻璃栈道、滑道、直升机游览等,这些项目的开发并没有与当地的社区文化有机结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短期效益,但对于景区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社区居民很难通过文化介入的方式参与其中,一方面使得景区的文化品位不足,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的归属感随之下降。

(五)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不足

当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整体的旅游规划很难落地,例如当地传统壮族民居建筑的保护方面,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将原有的传统民居拆除后重新建造现代化的楼房,破坏了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另外,当地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引导和管理手段方面难有作为,导致村两委人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社区居民的影响能力有限。

五、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增加社区参与度

政府应重视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充分保障当地社区的主体地位,实现社区参与决策、运营和监督全过程,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听取居民意见、强化居民参与意识等方式,增加社区的参与度。充分保障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分享权、发展权、保护权和监督权,强化宏观调控的力度,发挥职能作用引导社区居民有效参与旅游开发和运营,协调和促进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关系,促进旅游业在当地和谐发展。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机制,平衡各方利益

只有充分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各方认可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利益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让其意识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和其个人利益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加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诸如通过自愿入股、居民参与周边项目经营、雇佣当地居民、开发出一系列既具有旅游吸引力又能丰富当地群众生活的旅游项目等形式,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弱化负面影响。

(三)加大对社区居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参与能力

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一是改善村民的参与意识,让村民认识到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和产生的效益。二是通过旅游教育和培训,提升社区居民的旅游服务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三是增加当地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社区居民对本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证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对本地社区外出人才的吸引力,提升参与水平

返乡人才策略的落实对于完善当地旅游服务设施和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大对本地社区在外大学生和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增加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植。一方面联合企业设置相应的岗位,吸引更多本地人才回乡就业。诸如设立讲解员的工作岗位,本地社区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度和熟知度对讲好当地故事,促进旅游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才参与创新创业,丰富乡村旅游的参与形式。通过提供政策和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一部分有意识、有想法的人先从中获益,从而起到良好的带动效应。

(五)提升旅游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社区文化内涵,增强当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的开发应该不断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作为参与的利益主体,各方应努力创新旅游开发的形式,特别是与当地社区居民合作,开发一系列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将社区文化与旅游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深度融合,逐渐构筑旅游六大产业群,形成完整的产业融合经营体系。一方面增加了当地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在提升开发能力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用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对当地的旅游业经营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增强当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促进当地乡村振兴。

六、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其带动效应促进乡村其他产业的发展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最终目的是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因此,通过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社区居民的利益,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最终达到旅游业参与方共赢的局面,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Murphy P.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M].NewYork: Methuen,1985.

[2]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J].旅游论坛,2008(04):58-65.

[3]郭华,甘巧林.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社会排斥的多维度感知——江西婺源李坑村案例的质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1,26(08):87-94.

[4]张琰飞,朱海英.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关系网络协同治理机制的个案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社区为例[J].旅游研究,2021,13(05):59-71.

[5]杨进彦,李泽意,张保壮,刘一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20(08):22+71.

[6]刘颖慧.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困境及改善策略研究——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8(04):62-71.

[7]廖军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困境及治理路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54-2357.

(作者单位:文山州工商信息管理学校)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乡村振兴旅游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旅游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社区参与下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