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研究综述

2022-05-30王润阳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5期
关键词:会计政策关联交易上市公司

王润阳

摘要:文章主要是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研究性文献进行选择性评述。文章首先研究了利润操纵的定义,然后从时间上就对利润操纵手段的初步研究、《萨班斯法案》之后国外学者的研究、新《会计准则》发布后国内学者的研究三阶段对文献进行了回顾。从研究方面上,文章将相关文献分为综合研究类、对特定手段进行专项研究类、新《会计准则》影响类、特定行业研究类、宏观总结类。最后,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分为财务层面、业务层面、地方政府扶持层面和关联交易层面,并进行了相应总结,提出了研究不足和展望。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关联交易

近年来,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行为日益突出,各种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例如震惊全国的康得新和康美药业舞弊案。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危害巨大,不仅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经济秩序、为投资者带来沉重损失,而且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危害法治社会的建设。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有哪些,如何识别这些操纵手段,成为监管部门、会计界和学术界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因此整理了相关学者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研究文献,试图进行科学完善地归纳总结。

一、利润操纵的定义

关于利润操纵的具体含义以及其与盈余管理的区别,国内外学者作出了大量研究。

国外学者Paul M. Healy等(1999)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操纵财务报告或者调整财务报告的交易结构以使得股东对于公司的潜在经营情况产生误判或者影响一些与财务数据挂钩的合同结果(比如对赌协议等)。此时尚未将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区分开来。

Anand Mohan Goel等(2003)认为盈余(利润)操纵都会使企业利润不准确,而盈余管理是利润操纵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表现为在不同期间内调增利润以使利润变化平缓。

Francesco Paolone等(2014)认为由于许多学者发现了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通用的方法和模型,因此两者可以合并研究。利润操纵可以被视为是盈余管理的一个分支。

Pizus Biswas(2018)认为利润操纵是利用会计政策间的选择以操纵企业的利润的一系列管理或实际操作行为,目的是让管理层或股东实现某些具体目标。

国内学者对于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区别研究更为深入,对于盈余管理更为宽容。贾剑锋等人(2001)认为,合法的盈余调节手段属于盈余管理,而非法的盈余调节手段应归为利润操纵。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的重要区别在于利润操纵突破了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边界,其目的在于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而其结果是导致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严重受到影响。

张虹(2003)比较了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手段,并提出了利润操纵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余,为一部分人(如少数管理者)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损害了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杨倩(2005)认为利润操纵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极端表现,是滥用盈余管理手段的结果。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以盈余管理之名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十分普遍。利润操纵的手段主要有操纵计提和置换资产。

王向芳(2007)则认为,单纯从含义上无法区别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只能从其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来划分,即是否违反社会公德、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盈余管理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范围内,运用得当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益;而利润操纵则是一种欺诈行为,损害了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利益,站在了公众利益的对立面。

综上所述,利润操纵是一种欺诈行为,其手段突破了法律法规、会计政策、会计原则所容许的界限,其目的是为少数人(如企业管理者、控股股东)谋取不正当利益,其结果是误导性的会计信息损害了大部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二、对利润操纵手段的初步研究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内外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案例此起彼伏,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公信力,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变更会计制度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更严厉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会计界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利润操纵手段和其识别、预防措施。美国于2002年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而我国于2006年发布并于2007年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这可以视为两国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研究的分水岭。由于2002年以前国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文仅引用Paul M. Healy等(1999)的一段论述:“我们的结论是,对于标准制定者和立法者而言,目前大部分关于盈余管理的学术研究只具有有限的价值。现有的文献,很少能提供标准制定者所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证据,比如盈余管理到底是普遍现象还是相对不常见,哪些应计收益被操纵了,而这又会对资源分配决策产生哪些影响?因此,关于盈余管理尚有大量可研究空间。”

因此,可以认为国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研究主要起步于《萨班斯法案》之后。相比而言,国内学者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研究同样起步于20世纪末,在新准则颁布前便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段主要讨论这段时间内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综合研究

邢精平等(1999)认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关联交易;利用控股公司调节利润;变更会计政策;利用会计体系中的空白。

杨成中等(1999)对企业非营业类科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上市公司与这些科目相关的利润操纵行为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投资收益操纵,主要分为: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随意切换;对于亏损子公司并表与不并表之间随意切换。第二类是营业外收支操纵,主要分为:虚减营业外支出;虚增营业外收入。第三类是补贴收入操纵,主要分为:税负减免;无缘无故的财政补贴。第四类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操纵。第五类是利用关联交易,以不合理的价格转让股權或变卖固定资产。(这一类在原文中被拆分成两部分并归类于投资收益操纵和营业外收支操纵,但由于关联交易的特殊性,本文将其单独列示)

陈华东(2000)认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式主要有七种。其中利用地方政府规定调整利润与杨成中等的观点近似。对于关联方交易,进一步提出了关联方常利用的方法有资产重组、费用转嫁、转移价格、虚构交易、改变投资核算方法。而其他方法可总结为以下几类:第一,提前确认收入与推迟确认费用,比如房地产公司未售出房产便确认收入、固定资产挂靠在建工程推迟确认折旧;第二,潜亏挂账,主要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投资损失、重大或有负债及有关损失挂账;第三,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变更折旧年限和折旧方式、变更存货计价方式、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随意切换、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比率等。

钟新桥(2003)认为上市公司常用的利润操纵手段有八种,分别是:虚构业务,包括虚构销售对象、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单据、混淆会计科目等;关联方交易,包括关联方间存货购销、资产置换、受托经营、资金往来、费用分摊等;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操纵收入确认和成本费用转结的时间;利息费用资本化;潜亏挂账,包括待处理财产损失、三年以上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等长期挂账;操纵股权投资以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隐瞒不报重大不确定事件。

(二)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特定手段进行的专项研究

部分学者也对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的特定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

王化成等(2002)对于上市公司通过关联重组实施利润操纵进行了单独研究,发现关联重组中的资产置换常常是上市公司以不良资产置换关联方的优质资产,而资产剥离、资产赠与等关联重组行为也存在明显利润操纵的痕迹。

郭超贤(2003)则对于上市公司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实施利润操纵进行了单独研究,提出了相关常见方法有将本期费用调整至以前年度、调整利润在不同年度间的分布以避免连续亏损或实现扭亏为盈、重复计算收入等。

康玲(2005)认为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的關联交易可以分为经营往来类关联交易和资产重组类关联交易。经营往来类关联交易的形式有:经营业务,主要包括产品购销、资产租赁、转嫁费用负担;资金融通,主要包括非法贷款融资、资金拆借、担保。资产重组类关联交易的形式有: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与上市公司间的资产重组,主要包括资产剥离、资产置换和转让、托管经营和相互持股;上市公司与其下属公司间的资产重组,主要表现为改变持股比例以实现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资产租赁从形式上属于经营业务,实质上更接近资产重组)

张劲松等(2006)对资产减值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濒临亏损时对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提或者少提;在亏损年度超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扭亏年度通过会计变更巨额冲回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在经营态势较好时加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内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研究的起步阶段,已经有学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且有学者对关联交易、关联重组、重大会计差错、资产减值准备等利润操纵的“重灾区”进行了深入研究。遗憾是,此时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分类尚不够明晰科学,对于财务层面的操纵手段研究并不深入。

三、《萨班斯法案》之后国外学者的研究发展

(一)财务操纵手段和业务操纵手段

Sugata Roychowdhury(2006)认为利润操纵手段可以分为不直接影响现金流的财务操纵手段和影响现金流的业务操纵手段,并且将业务操纵手段定义为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导致其发生的动机是经营者试图误导部分利益相关者使他们相信一些财务报告指标是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实现的。同时他指出常见的三种业务操纵手段有:提供价格折扣和宽松的赊销政策以短暂提高销量;减少费用类支出,如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维修费用;通过超量生产摊薄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Daniel A. Cohen等(2008)比较了《萨班斯法案》对财务操纵手段和业务操纵手段的影响,并且发现《萨班斯法案》之后,财务操纵手段呈现出明显减少,而业务操纵手段呈现出显著的增加。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详细分类

Mojtaba Shayan Nia等(2015)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分为了七类,并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对其进行了说明。这七类分别是:“洗大澡”,当企业无法避免重大非常支出时,比如需要减计资产、关停营业部门、建立重组储备时,企业会选择一次性甩掉所有旧包袱; “饼干盒储蓄”,企业在业绩较好时,少报或者误报一定的利润,然后在业绩较差时释放利润; “未来的豪赌”-“冲洗”证券投资组合,企业拥有一些含未实现收益的证券投资组合和一些潜亏的组合,当企业需要增加利润时就售出含未实现收益的组合,需要减少利润时就售出潜亏的组合;出售经营性长期资产,做法与上一条类似;利用资产的售后回租; “船体缩水”,即利用股份回购。

Cinthia Valle Ruiz(2016)认为财务操纵手段主要包括切换不同的折旧方法、存货与资产估值基准的选择、对准备金的估计;业务操纵手段主要包括操纵销售、过量生产、减少费用类支出。

Ahmad A. Toumeh等(2019)认为常见的利润操纵手段有七类,分别是:不恰当的收入确认; “洗大澡”;利润平滑; “饼干盒储蓄”; “未来的豪赌”;引入新会计准则;利用折旧、摊销和损耗。以上方法如果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就属于盈余管理,超出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就是利润操纵,或者说舞弊。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利润操纵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者是否欺骗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出发,对于是否违反了会计准则并不过多强调,因此往往将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合并研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不涉及现金流的财务操纵手段和改变现金流的业务操纵手段,而两种手段都各自有若干常见做法。

四、新《会计准则》发布后国内学者的研究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影响研究

李吉栋等(2006)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产生较大影响,预计会产生的影响有:引入公允价值使得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冲回操纵利润将受到限制;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操纵利润将被彻底堵死;利用合并报表操纵利润将受到限制;利用投资性房地产操纵利润将会更加容易。

阴坚毅(2008)认为新《会计准则》将会遏制上市公司通过长期资产价值准备、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但是新《会计准则》下利润操纵的空间依旧很大,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不恰当地使用公允价值;利用债务重组增加营业外收入;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

栾红莲(2008)认为新《会计准则》扩大利润操纵空间的影响有以下若干方面: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操纵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寿命;利用权益工具授予;利用债务重组。

(二)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特定手段进行的专项研究

王娜(2011)认为一般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手段有三种,分别是:获得债务豁免或者以低劣资产冲抵债务;操纵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方式;操纵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计量。

安凌云(2012)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利润操纵进行了专项研究,提出了八类容易导致利润操纵的会计估计变更方式,分别是:变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包括改变提取比例、改变提取方法、改变提取范围;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变更折旧方法、变更折旧年限、变更预计残值率;操纵无形资产摊销(较少);操纵资产减值;变更预计负债;操纵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操纵收入确认,比如在建工程;其他方式,比如变更长期待摊费用的分摊期间。

魏婷(2012)认为上市公司用于利潤操纵的会计政策变更有: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变更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韩素芬等(2014)对上市公司操纵公允价值计量以实施利润操纵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五种常见手段,分别是:操纵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频繁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操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资产减值;操纵债务重组,特别是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而对于企业合并时低估资产或高估负债、误判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操纵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等,同样存在通过操纵公允价值实施利润操纵的空间。

(三)对特定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研究

不少学者就某一特定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利润操纵手段。

郑晓鸥(2013)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房地产行业常用的利润操纵手段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利用资产重组操纵利润。二是利用关联方交易,包括:高价售出产品、股权或低价购买原料、劳务、股权;关联交易去关联化;转移费用;利用资产租赁。三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包括:利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比如在风险未完全转移时就确认收入;利用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复杂性,比如调减以预算形式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费用支出;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可选择性。四是利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五是将借款费用资本化。

李云柯(2015)认为出版发行行业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运用会计方法操纵利润,包括:利用委托代销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提前或递延操纵利润;操纵商品退货确认方法或存货跌价(应报废图书)长期挂账;利用书号管理漏洞进行收入成本调节。二是关联方交易,包括:低价购入优质资产;以劣质资产进行债务重组;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武鑫(2021)提出了上市互联网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四类手段,分别是:计提高额研发费用;后台伪造交易数据;线上线下全链条伪造,表现为先刷单后发出空包;平台化造假,表现为在社会上召集人员进行所谓的“薅羊毛”行为。

(四)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进行的宏观总结研究

黄延莉(2011)认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类;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类;通过非经常性收入操纵利润类;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操纵利润类;其他类型的利润操纵。

徐晓萍(2012)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分为了六类,分别是: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类;通过变更折旧方式进行利润操纵类;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类;通过跨期进行利润调整类;通过变更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类;其他类型的利润操纵。

李新海(2012)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分为了五类,分别是: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类;利用变更或滥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类;利用会计手段操纵利润类;利用地方政策操纵利润类;逆向操纵利润类。

五、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总结

结合国内外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分类方法和具体研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财务层面、业务层面、地方政府扶持层面和关联方交易层面。其中,地方政府扶持层面和关联方交易层面也是通过财务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操作实现利润操纵,但是由于其与企业外部实体高度关联导致操作手段较为特殊,故单独罗列。

(一)财务层面的利润操纵手段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层面的操作修饰利润的手段最为众多,可以分为调整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调整确认时间三大类。

1. 调整会计政策

企业将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随意切换,往往还伴随着对子公司并表或不并表进行切换;企业滥用资本化手段,将借款的利息费用过度资本化(常见于房地产企业)和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过度资本化(常见于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企业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

2. 调整会计估计

企业通过多记或少记准备金操纵利润,主要涉及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企业调整或有资产与或有损失的金额以操纵利润;企业调整存货计价方法,改变存货成本以操纵利润;企业操纵公允价值以改变利润,主要涉及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企业调整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预算支出以操纵利润(主要涉及房地产企业)。

3. 调整确认时间

上市公司往往会在不同会计期间调整收益、费用、损失等的确认时间以避免连续亏损。

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益或推迟确认费用以临时提高利润,当然也可以通过反向操作以临时降低利润;企业通过潜亏挂账以推迟确认亏损,主要涉及三年以上应收款长期挂账、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待摊费用与递延资产不摊销;企业通过一次性巨额冲销,在以后年度冲回,实现先亏后盈;企业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以实现先亏后盈。

(二)业务层面的利润操纵手段

企业通过修改单据虚增营业收入;企业通过修改单据或删除单据虚减营业成本;企业通过伪造单据或伪造交易数据虚增业务量;企业通过伪造现金流入冲回坏账准备虚增應收款收回;企业调整业务处理方式,比如委托加工视同销售处理。

(三)地方政府扶持层面

地方政府降低企业税负;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地方政府影响银行减免贷款利息;地方政府提供价格优惠的地块。

(四)关联方交易层面

1. 实质上属于资产重组类

低价获得优质资产,包括低价购得和低价租入;高价剥离劣质资产,包括高价售出和高价托管获取收益;获得关联方捐赠后售出;利用债务重组,包括获得债务豁免或者以劣质资产冲抵债务、操纵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方式、操纵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计量。

2. 经营类

操纵经营往来,包括高价售出商品、低价购入原料或人力资源、调低或转移费用;操纵资金融通,包括非法拆借资金获取利息、通过委托投资或合作投资转移利润。

3. 关联交易去关联化

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隐藏同一控制的关联情况,比如将对子公司持股比例降低至20%以下、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分属于不同控制人、对应披露的关联关系不披露、隐瞒重大关联交易等,将关联交易伪装成非关联交易。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研究还集中于是否存在和有哪些即定性分析上。缺乏对于各种利润操纵手段的历史发生频率、历史发生金额、行业分布特征等定量问题的研究。本文是以现有的文献为支撑来综述相关观点,所引用的利润操纵手段过于传统,而有的新型利润操纵手段尚未被研究归纳。因此当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定量分析方面,可以从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数据和证监会查证处罚数据处罚,比较不同利润操纵手段的发生频率、发生金额比例以及历史变化;比较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股权结构对于利润操纵手段的偏好;比较不同利润操纵手段的平均暴露时间,分析哪些利润操纵手段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等。这都是今后可以研究的方向。

对上市公司的新型利润操纵手段的研究方面,可以关注近些年新兴行业中诞生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前者由于其主要产品为软件平台或数据、后者的产品涉及大量商业机密,因此缺乏可比性,对审计和识别利润操纵造成了较大困难。行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产品、新的交易模式、新的会计方法发展。会计方法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利润操纵手段的发展,利润操纵手段的发展促使会计准则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发展又推动了新的会计方法的发展,这三者伴随着行业发展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新型利润操纵手段,应该有无穷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Paul M. Healy,James M. Wahlen.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04):365-383.

[2]Anand Mohan Goel,Anjan V. Thakor.Why Do Firms Smooth Earning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3,76(01):151-192.

[3]Francesco Paolone,Cosimo Magazzino.Earnings Manipulation among the Main Industrial Sectors.Evidence from Italy[J].Economia Aziendale Online 2000 Web,2014,5(04):253-261.

[4]Pizus Biswas,A Study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in the Form of Accruals Earnings Management (AEM):Evidence from Bangladeshi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8,5(11):829-848.

[5]贾剑锋,李淑花,阚亚利.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差异[J].财会月刊,2001(14):41-42.

[6]张虹.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会计,2003(02):18-19.

[7]杨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4):59-61.

[8]王向芳.利润操纵含义与盈余管理辨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06):72-74.

[9]邢精平,温茹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常用手段与防范[J].企业经济,1999(03):59-60.

[10]杨成中,陈晓剑,锁炳勋.上市公司非营业类科目的利润操纵[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05):40-41.

[11]陈华东.试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上海会计,2000(07):34-36.

[12]钟新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J].财会月刊,2003(22):26-27.

[13]王化成,任庆和.上市公司关联重组与利润操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18-23.

[14]郭超贤.会计差错更正与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J].事业财会,2003(04):40-42.

[15]康玲.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5.

[16]张劲松,管楠楠.资产减值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性[J].商业研究,2006(09):53-55.

*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1287091P)的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猜你喜欢

会计政策关联交易上市公司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关联交易审计思路
浅析关联交易抵销系统在大型企业集团的探索与应用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的比较研究
高管薪酬、关联交易和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