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衔接,从好宝宝到小学生
2022-05-30高秀云裴善好
高秀云 裴善好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幼小衔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每年的九月是小学最为繁忙的时候,而其中又以刚进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最为茫然。他们新奇而又惶恐地看着这个新的校园,如何如厕,怎样上课,怎么与同学交往,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看到这些惶恐的眼神,我总想做些什么来消除他们眼中的焦虑。我主持幼小衔接课题已经一年多了,课题组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摸索中我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存在差异的问题,很多幼儿并不喜欢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并且幼儿喜欢的元素没有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这就导致整个幼小衔接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没有重视幼儿充满创造性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只是扮演了课程使用者的角色,教学活动也是按照提前设定的课程内容展开,无法结合幼儿的真实反应来灵活选择教学手段。今天我们要改变观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一、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树立自豪感
(一)家校同心,做好“我是小学生”的心理建设
一年级新生入学,表面上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交费、领书、进入班级,就完成了角色转变。事实上我们需要更早地做更多工作,才能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宝宝到小学生的转变。
1.初探校园,激发好奇心
每年六月,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月,我们会组织对口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来小学参观。幼儿们看着庄严的升旗仪式,唱着雄壮的国歌。这种氛围,这种气势是幼儿园所没有的,一种向往在孩子们内心深处油然而生。随后幼儿走进小学课堂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坐同一张课桌,听同一节课。上课的老师们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幼儿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后幼儿们信心大增,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小学霸。接着参观党史室、荣誉室等各种功能室。幼儿园像个小小的家庭,温馨而惬意,而小学像大大的天空,广博而深邃。幼儿们的眼界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
2.角色转变,做好心理建设
在幼小衔接正式开展之前,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要从生态学角度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正确看到这两个教育时期之间的关系。同时,家长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幼儿的心理准备水平,保证幼儿园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小学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在步入小学校园之后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家长们可以陪伴孩子阅读一些有关小学的绘本,懂得一定的小学规则,这样入学后孩子就不会出现慌乱现象。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教学游戏,让孩子当老师,家长当学生,而且是不听话的学生,让他纠正“家长学生”上课的一些小缺点,或者处理上课出现如厕、喝水等一系列小问题。孩子在教育家长的同时,也知道自己以后怎么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入学需要仪式感
入学仪式,是幼儿角色转变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9月1日,幼儿背着新书包走进五彩的智慧门,用镜头定格这一瞬间,在希望的展板上写下稚嫩的笔迹,我想此时此刻,每一个幼儿心中都会告诉自己一句:“我是小学生啦!”这才是真正完成幼小衔接中幼儿到小学生这一身份的转变。
二、常规的教育,让孩子建立秩序感
走进小学校园,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没有严格的上课下课观念,而小学每一节课,每一科都很分明。这就要求老师为孩子建立秩序感。新生入学第一件事不是上课,而是适应环境。我们静坐教室聆听铃声,告诉孩子这是上课预备铃声,听到铃声我们应该停止游戏,回到班级,准备好上课用品,等待老师上课;上课时不可以随便走动,按老师提示进行学习。下课铃响后,收拾学习用品可以先去如厕,然后去操场活动。对于学生的要求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或者歌曲,让学生吟唱。不知不觉中帮孩子建立了秩序感。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家长们要做些什么呢?家长们要注意发展幼儿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研究、定制一个适合的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规定时间学习和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个专门的书桌,在书桌上放上相应的书籍以及各类学习用品,把这边設立为孩子的学习区域。发展孩子的专注力:日常生活练习是幼儿热爱的学习项目。这些工作之所以容易让他们安静、沉稳和专注,是因为学习动机是自然的——比如为自己准备早餐、为自己制作漂亮的书包或将环境清理干净。
幼小衔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适应,进入小学以后,很多问题都要让孩子有秩序地完成,树立准时的时间观念,讲规矩,都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开始形成习惯。
三、交换课堂,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和学制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学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学段相互分离、互不衔接,很多儿童入学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成为基础教育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小学老师对幼儿的课堂也非常陌生,为此,课题组做了一个有意义的探索——交换课堂。不定期地组织幼儿园老师走进小学课堂,小学老师走进幼儿课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获得了很好的反馈。小学老师们走进幼儿课堂,让老师们对幼儿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观点就简单得多了,交换课堂的老师就成了“我的老师”。进入小学以后,看到的是“我的老师”,走进的是“我的班级”,那种归属感就像他从来就属于这所学校一样,满满的都是幸福。
四、运动游戏,使孩子获得愉快感
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在体育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他们自觉锻炼意识不强,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等比较差,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体育又多以游戏为主,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孩子参与的兴趣很强。而小学体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很直白的运动、体能的训练,大多都有固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还对学生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和怕吃苦的情绪。这就要求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阶段,教师在组织方法上要接近幼儿园,教学方法需要符合学龄初期儿童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开展“主题——运动”的组合型体育运动开展活动,利用情境式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运动。例如,我们可以开展《恐龙岛探险》,孩子通过“探险、遇险、脱险”等情境下的角色扮演兴趣盎然地投入体育运动。孩子通过听信号做游戏在走、跑、爬、跳、滚、折返中发展了孩子的运动速度、反应能力、灵敏素质。同时又增进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避免可能发生的冲撞、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在情境式运动中不知不觉地达成了。孩子们在情境式运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获得了愉快感,更快地融入了小学生活。
五、多做表扬,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截然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其实他的内心是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充满了惶恐。这时,教师要尤为注意,要多表扬少批评。保护孩子对小学的热爱和新奇。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议: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
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降低作业的难度,做普通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内容,让孩子容易达成目标,获得小小的“成就感”。表扬就要大声说出来,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成功,在全班面前大声表扬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当然有表扬就有批评,当学生做错的时候,我们也要适时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批评时可以采用私下批评的方式,严肃指出他的错误,并给他提出改正的建议。当孩子认识到错误,你可以凑到他的耳边小声说“我原谅你了”“我相信你不会再犯”,让批评成为你们两人之间的小秘密。当你们成了拥有共同小秘密的人,你就是他最信赖的人。大声表扬,小声批评,让孩子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我们的教育就容易多了。
当我们在向幼儿传授学习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来渗透幼小衔接的知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可以提供体裁多样化的图书,如益智类的图书,不仅让孩子玩到了有趣的游戏,还增强了幼儿仔细阅读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幼儿园也可以开展儿歌诵读、制作小书、讲故事、猜谜语比赛等主题活动,激发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如果孩子的兴趣与学习不相关,成人也要想辦法把它与学习关联起来。譬如孩子爱玩,你就用玩作为孩子完成作业的奖赏,给孩子一个正强化,但这里的作业必须是孩子通过努力完成的,否则这种奖惩就没有任何意义,达不到激励孩子自觉学习的效果。
六、培训家长、教师,双向衔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进入小学孩子的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变得更大了。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做,只会严格管理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让孩子对上学产生厌恶情绪。这时,迫切需要学校给家长一定的指导。我们可以联系心理专家、儿童教育专家开展讲座,以家校互动的形式,定期向家长推送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献等多种方式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首先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要纵观孩子的发展,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对于孩子的不足要委婉提出并引导改正;其次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意识的能力;第三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对教师进行幼小衔接的培训,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化小幼协同,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通过对小学教师进行幼小衔接的培训,强化理论学习,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俯下身子,放缓衔接坡度,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接纳儿童。这样,小学教师俯下身子,幼儿园教师伸长手臂,双向衔接,让幼儿在温馨的氛围中获得安全感,从而顺利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
做好幼小双向衔接工作,培训合格家长,培养优秀教师,创设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氛围,家校园共育,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儿童平稳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转折期,轻松快乐地融入小学生活,从幼儿园的好宝宝蜕变成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本文系安徽省马鞍山市专项课题《幼小衔接,借助绘本培养城郊儿童的想象力》(课题编号:MJG2006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