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22-05-30张丹丹

健康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急诊

张丹丹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ICU护理,强化组采用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护理指标(导管滞留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 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强化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强化组患者的导管滞留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均低于常规组(P < 0.05) ;强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结论 在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缩短患者导管滞留时间,并进一步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建议在实际的ICU护理工作中予以借鉴和采纳。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强化护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通常需要连接各种导管辅助治疗,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在ICU护理工作中针对感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 [1]。因此,本文将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45例。强化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1.47±10.37) 岁;常规组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41.23±10.28) 岁。组间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可对比。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的相关诊断结果符合国家医学会颁发的重症ICU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加入本次研究中;患者依从性较高,完成相关随访。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妊娠情况;患者具有精神异常问题;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加入本次研究;患者未完成相关随访。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ICU护理。

强化组采用强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建立专门的强化护理小组: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正确ICU护理技巧。由护士长负责安排工作,保证所有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 [2]。

(2) 强化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在对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采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在置管前进行APACHEⅡ评分采集工作,对于分数较高的患者,应当优先予以抗生素等药物治疗,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

(3) 强化无菌操作:在ICU护理时需要严格保证护理期间全程无菌操作,护理人员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手套以及隔离服装,并定期进行清洗和更换。

(4) 引流管護理:在护理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引流液的性质、数量以及颜色等情况的变化,如果患者引流液呈鲜红色,则有可能是患者出现出血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在为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需要保持无菌操作 [3]。此外,引流管放置的位置需要处于引流部位的下方,防止引流管出现扭曲或者折叠等情况,降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风险,并确保引流管始终保持通畅。

(5) 呼吸机导管护理:在使用呼吸机前对设备及相关器械进行全面的消毒,护理过程中定期更换导管,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按时为患者进行排痰等护理干预。保证导管通畅,避免出现扭曲或者折叠等情况。

(6) 穿刺点护理:对穿刺位置进行定期消毒干预,并观察穿刺位置情况,避免穿刺点出现肿胀、出血等情况 [4]。

1.3 观察指标

(1) 相关性感染:血液系统感染、尿路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

(2) 不良事件:出血、呼吸困难、反流、水肿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强化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比较

强化组患者导管滞留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均低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强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3。

3讨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重症患者通常需要予以各种急诊抢救治疗,进而使用导管作为辅助。而在为患者使用导管时,患者会有一定概率出现感染等情况。在当前的急诊治疗中,通常需要为重症患者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输液、置入导尿管等护理干预,这些护理工作都需要将导管置入患者体内,进而导致患者受到细菌以及病毒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5]。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与患者导管滞留时间有关,随着导管滞留时间的延长,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也会上升 [6]。此外,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相对复杂:(1) 护理人员操作失误。例如在穿刺时皮肤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合格、导管与皮肤长时间接触等,置管操作人员的熟练性是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7];(2) 器材因素。如果无菌纱布、敷料等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局部皮肤过度出汗潮湿,造成微生物繁殖速度增加,进而出现感染;(3) 药物因素。在为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会为患者使用血浆、人体清蛋白以及肠外营养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也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如果带菌药物经导管输入,也会引起感染 [8~9]。因此,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导管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在强化护理中,会进一步强化整个护理工作的无菌操作标准,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在ICU护理工作中遵循相关要求,将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导管以及相关的敷贴材料等定期进行更换,减少导管以及相关材料上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数量[10]。此外,在为患者进行穿刺等操作时,会按时对穿刺位置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穿刺位置与细菌、病毒接触。在护理过程中,会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护,并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进一步降低患者导管滞留时间,减少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根据本文数据分析显示:强化组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此外,强化组患者导管滞留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均低于常规组。由此可见,强化护理干预对于ICU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缩短患者导管滞留时间,并进一步减少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数量,建议在实际的ICU护理工作中予以借鉴和采纳。

参考文献

[1]胡玲,刘签,钟敏,黄滢洁.风险预警预控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21,19(26):3652-3654.

[2]胡健.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2):111-114.

[3]马惠萍,孙玲,王凤侠,等.某医院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感染率评价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2):119-122,126.

[4]王琤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138-139.

[5]白丽娜.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S1):54-55.

[6]张晓幸.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4):133.

[7]尹晓燕.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0,6(10):148-149.

[8]吴正艳,马荣荣.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J].全科护理,2022,20(4):560-563.

[9]沈婷,李淑仪,周琳.集束化管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69-71.

[10]赵路,任华亮,牛敬荣,等.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7(2):209-213.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室急诊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试论重症监护室的实习带教体会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
急诊输液护理中的风险成因与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