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阶段如何实施跨学科综合与实践教学

2022-05-30赵同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跨学科

赵同辉

【摘要】当下的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综合,这一发展趋势下,跨学科学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跨学科学习可以强化学科的贯通,让学生在跨学科的互动和整合中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的统整,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为什么我们的学习需要跨学科和如何实施跨学科综合与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跨学科;综合与实践;基本程序

一、为什么我们的学习需要跨学科?

在传统的教学中,各学科教学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教师“孤立”地教,学生“孤立”地学,最后的的结果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孤立、死板,无法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联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整合,没有融会贯通,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一)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是不分科的。一旦让学生活动起来,尤其是问题解决的活动,这一定是跨学科的。

(二)把创新实践提前到了学生的学习阶段。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就是为了他将来能够进入到社会生活,能够从事创新实践。我们过去的教学观念是,先学再用,教学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完全割裂的。现在的社会是不可能完全割裂的,整个创新生活已经进入到了教学阶段,而跨学科学习就是要自觉地把将来学生可能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前到教学阶段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阶段就模拟从事创新。

跨学科学习最终的切入点和目的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更要让学生喜爱、相信,并且能够用行动来证明。

(三)回应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以跨学科为目的的项目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过程和结果都不确定。不确定就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令人期待,充满魅力;因为它的不确定,才有了探索的可能性,学才觉得有意义;因为不确定,就会有主体介入,因为各类因素而多变,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

(四)跨学科教学利于拓展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传统教学体系下,教师往往只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和研究,对学科外知识较少涉猎,即使是有所涉猎,也只是皮毛,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面对某些学科交叉处综合性较强的知识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可能还会出现被学生问的哑口无言,令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高大形象一落千丈,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施跨学科教学则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教学火花,不仅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而日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如何实施跨学科综合与实践教学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综合与实践的活动主题,既要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内容要求,又要与相应的数学领域内容的特殊功能与目标定位、素养相呼应(如函数、几何、统计)。可以选取课标中或教材中设计的主题,也可以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资源条件自行开发设计。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①活动目标的定位

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和项目式学习目标表述应该站在学生视角和立场,描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向学生传达清楚具体的活动要求,以便学生在清晰的目标下制定方案,展开问题解决的系列活动。

②活动目标的整体规划

课标明确了综合与实践不少于数学课程总课时的10%。教学实践中,要从整体上纵向规划好各阶段综合与实践的活动目标,以确保各维度的活动目标进阶发展。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这些显性的目标。还应关注学生参与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需要锻炼的思维能力,可能使用的学习方法与问题解决策略等这些隐性的目标,应将隐性目标也显性化。

(三)活动内容的设计

①设计活动的基本程序

教学实施随着活动任务的复杂程度而有所不同。基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方法指导→活动实施(查找资料、组建小组、中期交流、撰写报告等)→解决问题→展示交流→评价反思”等。这些环节不是机械的,可以灵活调整步骤次序。

②支持条件

综合与实践活动需要一定教具、学具、场地、信息技术(如网络、软件、计算器、教学装备、实验器材)、人员等条件支持,应伴随着活动环节的设计同步考虑进来。

设计活动时需要多方沟通,以方便学生在方案设计中采访教师、获得学校、家庭、社会等相关方面的支持等。

(四)教师的指导

①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学生共同商量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方式,增加选择性。如组织形式,分组,班内、校内的活动还是校外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的性质、难度、范围,在与学生共同商议。学生在选择具体的研究问题、组建小组等事项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鼓励并尊重活动中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处理问题的策略。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交流、调查研究、探究分析、猜测验证、实验论证等多种方式的学习。

②关注活动过程,注重学习反思

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关注认识和体验变化、创造性火花、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加以运用,将活动引向深入。有目的引导学生经常反思、梳理自己或小组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想到的?这样做对吗?这样合理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指导交流汇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正确把握教师的角色

学生在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在现实情境中与客观世界对话,教师可以是活动的协调者、参与者、示范者、指导者、协助者、评价者,而非控制者。

教师需要主意协调活动资源,参与交流讨论,倾听学生思考与困惑,鼓励学生實践探索,适当提出建议,欣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评价,引导活动顺利开展。甚至以合作者、学习者的身份,共同参与到项目活动中。

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可以是个性化的,丰富多样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多学科的,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

可能有多学科的老师共同参与指导或共同上课。

跨学科综合与实践教学是创新育人模式的一项重要探索,它是学科间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必将成为今后教学探索的热点之一。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