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实践路径

2022-05-30郑继聪叶运黎

关键词: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高校

郑继聪 叶运黎

摘  要:随着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高校公寓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学生公寓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是高校党建工作提升覆盖面的基层需要,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的迫切要求。由于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公寓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高校公寓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三是高校公寓党建工作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方小小学生宿舍,立德树人大有可为。因此,要使学生党建和学生公寓管理形成1+1>2的育人合力,高校必须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模式、建立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制度和创新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党建以往的工作模式出现组织力发挥不够的新问题。这对高校学生党组织组织力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积极创新,拓展工作新思路,主要研究新时代下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机制和路径。[1]结合实际,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因此,高校必须深入探究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公寓管理的有机融合机制,增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层次和宽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搭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有效平台,使学生党建工作在新时代取得新成绩。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在校生活主要呈现“公寓—食堂—教室”的“三点一线”方式,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公寓氛围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高校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公寓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因此,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

(一)党建工作进入学生公寓是高校党建工作提升覆盖面的基层需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贯彻党的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使党组织覆盖面更全。随着基层党建工作的持续探索,学生党建结合自身实际推进工作创新,有利于学生党组织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建设党组织。高校要在组织设置上主动思考,丰富创新党组织活动,推动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全面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工作的双重覆盖。学生党建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做到“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组织”。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是突破以往组织设置和工作模式的做法,能够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延伸。

(二)党建工作进入学生公寓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坚定理想信念。随着学生公寓环境的不断提升,学生公寓已经成为了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良好育人环境。高校要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忽视这一重要阵地。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延伸,学生党组织是联系学生的重要组织。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党组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到学生公寓当中。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价值引领。因此,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高校必须要大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

(三)党建工作进入学生公寓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的迫切要求

目前,高校注重内涵式发展,学校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深刻转变,高校“双一流”建设也提上日程,高校学分制改革也在持续深入开展,这些都将推动高校体制机制的转变。新时代教育形势下,学生的个性教育愈来愈得到关注,高校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价值引领。與此同时,传统党支部设置方式也进一步暴露出不足之处,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不高,组织生活的内容枯燥,少数学生党员甚至会存在反感的心理。如果不重视这一问题,任之发展,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将大大减弱。如何更好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更好发挥学生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亟需探讨的问题。党建工作进入学生公寓,能够有针对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党组织活动,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有效方式,也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公寓党建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工作,但是高校多把党建工作的重心落实在院系层面,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实践。教育部早在2020年就指出,学生公寓是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不少高校仅仅是把公寓党建作为一种工作延伸手段,对工作开展存在敷衍心态,主动研究和充分运用程度有待加强。例如,有些高校仅仅是在学生公寓中设立党员值班室或是活动室,具体开展的党建活动缺少长远规划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不少高校对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建设思路不明晰。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有所改善,但是公寓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继续研究和完善。

(二)高校公寓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学生公寓党建公寓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系统规划性不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党建管理部门和学生公寓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不足,各自为政,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职责模糊,学生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的各个环节管理同公寓管理规章制度融入度不强。甚至部分高校在开展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过程中,组织设置、管理体系、软硬件配备和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上明显不足。由于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专职负责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人员几乎没有,经验也严重不足,管理模式需要长期实践摸索。这样也就导致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未能发挥应用的作用,对党员教育培养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高校公寓党建工作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揮不突出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是青年大学生中最先进的分子。在大学生中,学生党员就是旗帜,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身边普通同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朋辈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对身边的普通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促进学生近距离了解党组织、认识党员。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学生公寓党建仍未能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学生党员在学生公寓中的作用发挥有待提升,党组织在学生公寓中发挥组织力的目标尚未达成。另外,在学生公寓中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也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开展的党日活动和组织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学生党员对身边同学的正面引领作用效果不突出。

三、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具体路径

(一)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模式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设置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党组织进公寓,以楼座为单位建立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能达到提升组织覆盖面的良好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公寓之中,[3]实现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和学生公寓管理建设的双重提高。高校要注重顶层设计,研究贴近学生、组织力易于发挥的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探索学生易于接受、作用力发挥突出的组织模式,从而更好突出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申请入党的比例不断提升,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学生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任务量也在增加。当前,高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不到位,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发挥较少,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不够全面具体。在学生公寓中建立党组织可以提供管理的新思路,宿舍成员之间相互了解较为深入。这意味着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可以更为全面,使院系层面党组织更好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表现,从而形成一种公寓党组织考察培养、院系党组织综合鉴定的良好发展模式。

(二)建立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制度

制度是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保障,一个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高效运行。一是要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教育形式开展党性教育和锻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注重理论学习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估,使理论学习取得实效。二是完善社会实践制度。党组织要设计学生党员的实践锻炼工作内容,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机制,广泛听取身边同学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稳健运行、紧贴身边同学。三是完善组织发展制度。学生党组织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组织发展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党组织要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公寓中的表现建立组织发展制度,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四是注重日常管理制度。党组织要对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以规范学生党员的行为。五是建立鼓励创新制度。党组织要主动研究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创新做法,[5]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提供创新平台,以更好发挥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活动方式,构建活动载体。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找准学生党建的工作抓手,构建效果突出的活动载体。[6]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开展要注重质量,认真研究和主动探索学生公寓的工作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突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突出党组织的创新性,让党组织活动真正“活”起来。比如创建学习型公寓、服务型公寓,建立党员帮扶“结对子”机制,探索公寓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党员活力。学生党组织要主动研究大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合理管理,根据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学生公寓党建的管理模式。一是优化学生公寓管理体系,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党员参与到学生公寓的管理和建设之中。二是实施先锋引领工程,打造“党员寝室”,号召普通学生向身边党员学习,开展学生党员“义务奉献日”党日活动,解决身边同学实际困难。三是开展素质拓展工程,在公寓中开展文体活动,将学生公寓作为素质拓展的育人新阵地。[7]充分发挥学生党建进公寓的作用,带动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到学生公寓的创建中。

创新工作阵地,增强工作合力。注重虚实网络阵地建设,要探索学生公寓网络党建工作机制,通过线上的党员工作站,实现形成“网下发现问题,网上反馈问题,网下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为处理学生公寓中的突发事件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在学生返校后,学生公寓网络党建工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网络党建工作模式,能够弥补传统线下党建覆盖面不足的短板,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在学生公寓中探索建立“线上党员先锋岗”。“线上党员先锋岗”是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使党建工作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进入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点和辐射点,是与时俱进开展工作的要求,对于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主动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多途径共同发力,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应有作用,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面貌,开创大学生公寓管理的新风貌,使学生党建和学生公寓管理相得益彰,形成1+1>2的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庆,兰天.高校学生党建运行机制的优化与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2):104-106.

[2]许海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模式的探讨——基于党建进公寓的视角[J].学理论,2016(10):132-133.

[3]赵秋丽,季文豪.鲁东大学学生公寓设立“党员工作站”[N].光明日报,2018-03-30(10).

[4]曲志刚,李绍龙.大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建设初探[J].教育周刊,2018(18):45-46.

[5]潘颖.以公寓为载体的高校党建工作发展模式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36-37+52.

[6]刘宁,熊冬梅,郭婷.基于公寓育人视角的立德树人实践探索[J].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40-41+44.

[7]周莉.高校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建设的策略[J].教育研究, 2020,3(6):74.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高校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