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
2022-05-30李筱曼林小敏
李筱曼 林小敏
摘 要:粤西地区农村学校长期存在固定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情况,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后。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优化农村发展模式。厘清和分析粤西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限制因素,运用比较法研究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差距,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决策提出相应措施,进而改进粤西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随着国家脱贫政策和各项脱贫工作的强有力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工作完美收官,全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指明方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紧密联系。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教育条件滞后的农村学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一、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大计。我国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倡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互通联系。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平台传递信息知识内容。教育信息化促进国家教育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具有便捷高效、与时俱进、丰富多样等特点,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相结合。教育信息化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增加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2]
(一)便捷高效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便捷。师生通过信息化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双方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受限。教育信息化的便捷性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整体实效性和质量,实现线上和线下教育相衔接,为教师的线上教学或学生的居家学习提供便利。教育信息化的便捷性突破传统唯学校教室场所和固定教学时段的局限,提供良好的集体或个人实时学习和交流的环境。
(二)与时俱进
教育信息化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与时俱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当前互联网科学技术为教育提供最前沿、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涵盖多方面多种类的信息数据,实时提供各类信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中坚持信息开放、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发展方向,顺应当前大数据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
(三)丰富多样
教育信息化的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多种教育信息传递平台。各类信息化设备是开展线上教育的主要载体。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化教学软件,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呈现和传递教学内容。师生借助网络平台传递和交流信息。教师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辅助各教学过程和环节,利用信息化资源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育信息化的多种智能渠道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化平台设备包括手机、电脑、学习机等。信息化学习渠道包括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教育信息化设备多样、功能齐全。教育信息化的多样性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多种选择方式,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粤西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粤西地区位于广东省西部,常住人口超1000万。因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和人口流动等客观原因,粤西地区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大。近年来,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实施、资金支持下,粤西地区各地级市迅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粤西地区各地级市教育教学结合信息化科学技术,运用教育技术设备,体现教育信息化水平,而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条件滞后,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限制因素,农村教育信息化未全面覆盖。
(一)教育模式固定
粤西地区农村的教育模式以传统课堂讲授方式为主,主要依靠落后的教学设备。教育模式固定,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条件受限,教育信息化未全方位普及。相对于城市多种先进教育信息化设备,农村的固定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师生的需求。农村地处偏远地区,网络通信设备不健全,维护教育信息化教学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成本。农村学校配置教育信息化网络系统困难重重,无法改变原有的教育环境,依旧保持着固定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难度加大,学生更新学习信息的方式减少。[3]
(二)教育觀念传统
教育观念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粤西地区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与沿海城市和其他二三线城市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别。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由于经济和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农民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劳作。农村耕作和劳作是农民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此外,客观环境导致上一辈农村农民整体受教育层次低,部分农民对自身和子女的学历层次要求低。农村教育观念传统,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守旧思维固化,较难适应先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不高。农村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保守的教育思想,造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覆盖面小。
(三)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
人力资源是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粤西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力量不平衡。相较同一地市级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人员配置比例低。由于城市发展前景广阔、科技发达和待遇优厚,大部分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和计算机技能人才倾向于前往城市就业和选择城市发展。粤西地区城市学校掌握教育信息化教学总人数远远超过农村学校掌握教育信息化教学总人数,教育信息化教学成效差异明显。每年农村学校招聘计算机课程教师和信息化技术员工缺口大,学校缺少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此外,农村教师整体队伍的高龄教师人数占比高,教师队伍结构呈高龄化趋势。高龄教师习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频率低。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运用能力参差不齐,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人员亟待增加。
三、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强有力后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加大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和增加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粤西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结合当地特色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并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城乡学校教育信息化定点合作,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因地制宜,缩小差距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基础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方向。教育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区域特色。大力开展乡村振兴行动,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特色,发挥农村本土优势,制定适合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案,统筹发展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保障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和当地教育部門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要求,规划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财政经费支持、先进的教育设备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改进固定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农村教育作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有利于推动粤西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普及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及推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
(二)定点合作,资源分享
粤西地区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定点合作、资源分享,能有效缓解城乡学校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和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学校以定点合作的方式,聘请城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职业技术人才指导交流。定点合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农村学校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式,提供成功和宝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城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分享,为农村学校教育提供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形成良性的教育互动和“先进带落后”的帮扶交流理念。城市学校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联通和教育进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补齐农村学校缺乏教育信息化的短板,帮助农村学校实现自我价值,推进农村学校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三)培养人才,提高就业
学校承担着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国家教育任务。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和运用信息化技术设备的能力,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提升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农村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4]大力培养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人才,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对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鼓励更多农村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扩大学生填报相关志愿的选择空间,为学生个人成长成才打下基础,为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方向,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农村学校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领域就业率。农村学校培养信息化人才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农村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提前适应信息化教育模式,接触大数据电子技术平台,了解电子商务模式,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农村学生就业机会,加强农村人才建设,带动更多的毕业生运用信息化技术回馈和服务家乡。当前受广大消费者追捧的直播带货渠道和多种扶贫助农的信息化交易平台,激励农村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技术,激起学生毕业后返乡开启创业之路和扎根农村的热情,鼓励毕业生为家乡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农业技术助力。农村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和电商平台在国内或跨境有效推广和销售农产品,能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或电商行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引导学生熟悉农贸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产业链条,解决农村农产品的滞销问题,为农村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生力量,为造福家乡做出贡献。
(四)重视师资,吸引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粤西地区的农村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与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引进密切联系。农村学校需重视师资引进,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量,强化教师的信息化运用能力。农村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水平,保障农村教师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高信息化教育成效。农村学校要优化教育环境,投入教育信息化设备,吸引更多的外来优秀人才加入农村教师团队,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生命力。农村学校教师需时刻学习信息化技术知识和掌握信息化技术设备,主动学习其他学校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改进原先的教学模式。
(五)全面覆盖,创新发展
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象不局限于农村学校师生,还包括农村的全体劳动人民。教育信息化涉及全方位全领域。农业种植生产、采摘加工、推广销售等环节的工作成效与信息化理论知识、信息化实践技术相联系。教育信息化全面覆盖各领域教育对象,创新发展多种农业模式。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三农”工作队伍。中国是农业大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改进固定的农村学校教育模式,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学资源环境,为农村教学工作提供便捷,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改变农村传统的教育观念,带动全体村民加入教育信息化学习队伍,加大教育信息化发展力度,改进农村农业发展模式,增大农村生产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
新时代农村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带来希望和曙光,推进粤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模式已经进入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优势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6]随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和发展,现有农村教育设备和教育模式升级,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帮扶农村发展教育信息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常态性和持续性发展有利于破除农村固定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壁垒,提高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1-11-11)[2021-11-9].https://www.12371.cn/2021/11/11/ARTI1636625498968857.shtml.
[2]陈纯槿,郅庭瑾.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态势与走向[J].教育研究,2018(08):129-140.
[3]万淼.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6):40-46.
[4]徐姗姗.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人才振兴研究[J].农业经济,2021(06):109-110.
[5]王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统筹发展[J].当代教育学,2020(04):69-75.
[6]人民网.信息化助力亿万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EB/OL].(2018-08-30)[2021-09-07].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830/c1053-30261006.html.
责任编辑 杨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