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2-05-30李观文方春生
李观文 方春生
摘 要:加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必要性方面,二者的融合是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需要,通过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作用。当前,二者在融合上主要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融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融合的实施效果不理想三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拓展深化二者融合的路径,在建立有利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强教学内容体系的融合、深化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三个方面不断加强,使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进而提高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从教育的目标任务、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来看,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很多共性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价值联系,这也决定了二者具有很好的融合基础。加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是新时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是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高校军事课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4]国防教育在高校德育大纲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价值和育人元素,二者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即立德树人。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军事技能训练、军事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国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曾下发通知指出:“国防教育是往心灵里注入精神……往意识里注入责任,在塑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以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核心。”[5]国防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国防教育始终。通过二者的融合,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6]《纲要》也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7]军事课作为高校公共课程的一部分,也应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教育、理想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教育结合起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军事课程的“思政元素”,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新时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8]高校担负着育人的重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国防教育之中,使它们进行有效地融合,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实现全方位育人,提升教育的效果和拓宽教育的广度。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国防教育训练的实施也能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和促进作用。比如,大学生入学军训时,由于训练强度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心理素质较差,诱发了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做好学生们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使军训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军事课的教學活动中,通过优化军事课教学设计,拓展军事课内容,创新军事课形式,将“国防”与“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大学生国防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共同提升。
二、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是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当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部门在编制设置上五花八门:军事教研室在部分高校是和人民武装部合署办公,部分挂靠在体育系,部分归在教务处,部分设在保卫处,部分归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于很多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不同部门,分属不同的领导负责,并且缺少统筹课程思政的相关组织机构,导致二者长期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协同育人的机制。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很多高校的军事课由武装部人员担任,或者由校内辅导员和其他课程教师兼任。机构设置的混乱与不合理、师资力量的薄弱,影响了国防教育育人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二者的融合,亟待完善。
二是融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军事课教师忽视了国防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塑造培养,把军事理论课局限于国防军事知识的传授灌输,把军事技能训练等同于军事队列训练,影响了国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效果。同样,部分思政课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国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少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部分高校把就业率作为重点,认为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对二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偏差,教学质量没有保障,影响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还有部分高校没有把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融合上做得不够,导致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脱节。《纲要》指出:“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9]国防教育既要注重“国防”,即国防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思政”,如果不重视挖掘国防教育的“思政元素”,就会割裂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教学失去“灵魂”,影响教学整体质量。因此,要注重发挥国防教育本身具备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提高教育的“精神”驱动力。
三是融合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個较为全面的系统体系,既要有体制机制的完善,也要有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既要有专业知识的讲解,又要有“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巧妙融入。在教学活动中,很多军事课老师也想把课程思政实施好,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无处着手、融合不了、路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部分军事课老师的“思政素养”和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思政课老师的“国防素养”还比较欠缺。做好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关键是要深刻把握两个教育的联系和共同点,找准融合的路径,提高军事课的“思政元素”,扩展思政课的“国防元素”,这样才能把国防教育的“思政目标”完成好,把思政课的教育目标优化好。
三、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根主线,把握协同效应这个关键点,把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个目标,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具体可包括体制机制、内容体系、教学形式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二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精神的融合共生。
(一)建立有利融合的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课程思政方面,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当前,一些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不同机构,融合机制还不健全,为加强融合,需要形成有利融合的管理体制。高校可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亲自抓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设置专门的办公室,统筹协调好学校各工作部门、各系(院)部、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形成管理一体化网络。推动课程思政在各高校的有效实施,需要完善这些机构部门的工作运行机制,发挥专门机构在二者融合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管理合力。由于国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可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部门牵头负责军事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必要时也可将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部门管理当中。
二是健全评价监督体系。《大纲》要求:“各学校要建立军事课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并将军事课程评价纳入学校课程评价总体框架、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评估。完善高校军事课评价体系,把军事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作为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10]《纲要》指出:“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11]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对推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各级部门和教师对融合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高校要对各系(院)部进行检查督导,以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的实施促进人才培养效益的提升。当前,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规划,制定了一些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等方面建设的评价标准,出台了相关的奖励制度,教师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的高校军事理论课还在采用慕课的形式,但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好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着力解决师资队伍存在的短板。当前,各高校既有国防教育资格又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教师还比较少,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师的选拔、培训、交流、激励等方面统筹考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方面,重点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融合能力,提高其“思政素养”。对军事理论课教师和军训教官进行思政教育业务素质的培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及相关军事知识的培训。现在网络培训日益兴起,国防教育的课程思政网络培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效果明显。2021年1月,由新华网主办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在线培训了300多位高校专、兼职教师。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找准育人角度,强化了军事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育人能力。[12]一些高校还通过课程思政讲座、教学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课程思政能力。交流合作方面,军事教学部门和思政教学部门可定期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探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以更好地改进教学。还可以就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科研项目上进行合作,促进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加强教学内容体系的融合
一是促进理论教学的融合。一方面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军事课内容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军事课教学全过程,不能单纯为传授军事知识而上军事课,这不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进行思政课教学中,也要注意把握思政课内容的“国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生动教学素材。比如,一些好的军事方面案例,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避免思政课的空洞说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教育的效果。2021年初,很多高校把中印边界冲突中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事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国防教育的第一课,取得良好效果。高校军事课和思政课课程体系的融合,要做好课程设计,注重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注重融合的系统性、有效性,注重教育的效果。军事理论课老师在向学生传输价值导向、观点时,可将国防知识与思想政治观点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增强军事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比如,军事理论课中的国家安全等内容和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可以相互融合,通过对国际局势、大国关系、军事动态等国际国内、热点焦点问题的剖析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比如,军事理论课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有关党史军史的部分内容相互融合,通过讲好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使他们从先辈们的奋斗足迹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通过学习先辈们那种坚如磐石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献身精神和爱国热情,激励象牙塔的学子们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另外,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与国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加强二者的融合渗透。通过政策宣讲及课堂讲解,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踊跃报名参军,报效祖国。
二是推进实践教学的融合。军事技能训练是高校大学生必修课,高校新生一般在開学后要进行2~3 周的军训。军训强度大,军事化程度高,条件比较艰苦,这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当前,部分高校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滞后,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新时期要适应国防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提高军事技能的“训人”,转向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上。要注重学生人格品格塑造,作风纪律养成,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加强军训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益于调动大学生军训的热情,磨练意志,增强其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作风,提高军事训练的效果。比如,军训之前通过动员会、班会等形式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动员;军训期间重点加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以及“勇争第一”的荣誉教育,使大学生传承和发扬军人那种不畏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勇敢顽强精神;军训期间开展经常性“评先创优”活动,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做好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精神愉快地投入到军训中去;军训间隙,组织学生进行拉军歌、做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忘记军训的苦和累,增强乐观主义精神;军训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缓解学生们的精神压力;军训末期,总结表彰军训先进个人,发挥榜样的精神激励作用;另外,在生活上对学生们多关心,广泛开展谈心交心、资助帮扶等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除军训外,实践类的教学活动还有参观革命旧址、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组织国防题材演讲、军旅生活体验、重走红色之旅、唱红歌比赛、走访英烈模范家庭、学校军事社团、国旗护卫队、升旗仪式等等。比如,高校和附近部队建立起合作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大学生走进军营,通过亲身体会军营生活,观看官兵训练,与部队官兵面对面地交流,了解人民子弟兵的英勇事迹,学习“最可爱的人”为国奉献的精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家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其学习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实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 [13]高校国防教育实践教学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二者实践教学的融合,使大学生接受生动的军魂教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洗礼。
(三)深化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
一是打造共享线上资源。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几乎所有高校都把课堂放在了线上,也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一些高校老师制作了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军事理论课和思政课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教学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教学问题,为高校加强二者线上资源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线上资源的融合需要在课程内容、框架设计上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再借助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发挥出最大化的教育功能。随着新媒体新技术引入高校教学,高校思政课资源平台、军事课资源平台和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将会提速,线上资源的融合也将会越来越方便。
二是注重文化育人融合。“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危机感和责任感降低,高校要注重发挥校园国防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校园国防文化不但承载着国防教育,还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国防文化精神的弘扬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碰撞出理想信念的“火花”,使学生们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凝聚奋斗的力量。中华民族厚重的优秀传统国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和精神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4]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国防文化建设,比如,在校园设置革命英雄雕塑,在橱窗中讲述英雄故事,在标语牌刻上名人名言警句等,还有高校还将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的实物或模型放在了校园里。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宣传红色历史文化,弘扬先烈革命精神,宣扬英雄模范,为高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也为开展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新时期一些高校更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电影等多种载体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文化。部分高校还和部队合作共建,举办军营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播部队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并传承到大学校园,激励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部分高校为参军入伍的大学生设置了荣誉墙,宣扬其荣誉事迹,那一枚枚闪闪发光的军功章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携笔从戎,投身到火热的军营中建功立业。
三是重视隐性育人融合。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时含蓄的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军事课和思政课老师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免疫”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显性教育的同时,重视隐性教育的融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先进的思想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2017年一部《战狼2》的电影得到大家很高的评价,该影片通过主角冷锋的故事,展示了一名中国军人临危不惧、不怕牺牲、英勇奋战、顽强拼搏的战狼精神,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与风采。很多人为祖国强大而无比自豪,为主人公勇敢坚毅的战斗意志和拼搏精神而感动,民族荣誉感油然而生。2021年9月,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长津湖》上映,短短2个月,票房就超过50亿,高居2021年全球票房榜冠军,刷新了红色革命电影新传奇。一些大学生观看后,深受震撼、感动,也深受教育。《纲要》指出:“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15]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可以鼓舞人、激励人,是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纪录片、微视频、演出、歌曲、图片等,也都是良好的隐性教育载体。通过一些故事或设置一定的情境、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拨动学生的心弦,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
四、结语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忽视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导致二者在两条平行线上,没有发挥出“合力”的效果。新形势下,中央提出高等院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这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为国防教育开展注入了新活力, 国防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注入了新内容,二者互为推进,互相渗透,形成了协同作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脉搏、时代特征,注重方式方法和内容手段的创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感召力,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7][9][11][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1-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齐鹏飞.课程思政: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N].光明日报,2020-06-16(15).
[3][10]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2019-02-01)[2021-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1061/s3289/201902/t20190201_368799.html.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01).
[5]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部署今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EB/OL].(2017-02-26)[2021-02-02].http://www.mod.gov.cn/shouye/2017-02/26/content_4773718_3.htm.
[6][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5-12)[2021-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8][1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01).
[12]新华网.“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圆满落幕[EB/OL].(2021-01-22)[2021-07-02]. http://education.news.cn/2021-01/22/c_1210989896.htm.
责任编辑 宋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