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圈层”实施模式构建

2022-05-30马俊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全育人模式

马俊军

摘  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内涵和外延都应适度扩充。为此,需要构建由主阵地、主渠道的基础圈层;扩大发展的扩展圈层、巩固提升的强化圈层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圈层”实施模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圈层”;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内涵和外延都应适度扩充。[1]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肩负着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南方科技大学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积极探索,逐步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圈层”实施模式。

一、基础圈层:“三全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2],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圈层。基础圈层需要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构成了这一圈层的核心。

(一)建立“引、养、流、留”四位一体的人才建设机制,迅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南方科技大学仅有11年的建校历史,如何迅速形成一支“来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效果还持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一个难题。为此,学校实施了“引、养、流、留”四位一体的人才建设机制。

“引”就是引进教师。为了迅速形成“戰斗力”,改变了以往引进应届毕业生再逐步培养的“生手——熟手”模式,直接按照教学需要的“老、中、青”梯队人数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注重引进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资深退休教授和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奖项的中青年教师,适当引进一些有着优秀教学潜力的名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届博士毕业生。

“养”就是引进教师的培养。引进优秀教师只是起点,要持续保持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性和行动力,必须进行教师培养。采用“师徒制”,即发挥资深教授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每一位中青年教师配备带教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

“流”就是人才流动。南方科技大学实行全员聘任制,与传统大学相比人才的流动性更大。采用一定的竞争机制,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产生一定的优胜劣汰,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有利于队伍建设的高效化和持续性。特别是对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坚决清除出队伍。

“留”与“流”是辩证关系,有“流”就一定要有“留”。对于政治信念坚定、师德素养高尚、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采取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等多种方式,使得其能够长期稳定地在南方科技大学教书育人。

(二)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稳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创知、创新、创业”是南方科技大学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内容与广东特色、深圳特色内容相结合,展示广东、深圳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艰难历程,展望深圳未来发展前景。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具体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抗日战争”中加入东江纵队的抗日历史。

在教学手段方面,增强“体验性、沉浸性”。将深圳博物馆、深圳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东江纵队纪念馆等设为红色教育基地,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前往参观体验;使用新兴媒体资源,将微电影、微课、慕课、VR技术等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在实践教学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同学工部、团委、书院的协作关系,采用课内、校内和校外多种教学形式。课内实践由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独立完成;校内、校外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制定教学原则与要求,提供业务指导;学工部、团委、书院负责具体实施。课内实践采取讲座、专题报告、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教学、情境体验、案例分析、影视教学等形式;校内实践可采取课外阅读、教师推荐原著与名篇欣赏、征文、学习小组、学习竞赛活动、主题教育、参与社团、志愿者活动、校园采访、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调查、组织学术讲座、自制小课件等形式,并且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个红色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做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全覆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校外实践利用好第三学期(暑假)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社会调查、假期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考察、调研、支教、支农、普法等活动。例如,每到寒暑假,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就以社会公益活动、扶贫助困、“三下乡”等活动为主,把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寒假母校行等活动结合起来。

在成绩评定方面,注重“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将平时表现的形成性分数与期末考试的终结性分数比例调整为1:1,引导学生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与效果。课内考核包括:随机测试、参与教学、小组答辩、期末口试和笔试等;课外考核主要由书院和学院的辅导员结合学生日常操行表现进行评定。

二、扩展圈层:“三全育人”的扩大发展层

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完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圈层的工作,要做到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3],必须建设“课程思政”;同时,基于学校和书院教育资源的“校本”和“院本”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扩展圈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秉持“家国情怀与现代科技”的育人主题,逐步建设“校本”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校以来,每年新生入学伊始南方科技大学书记和校长都会分别为其讲授“思政第一课”,以“为祖国的强盛创新奋斗”和“科学与技术的时代担当为主题”的“思政第一课”为新同学详细介绍“国情、区情、校情”,帮助他们树立科技报国、科技兴邦的学习科研使命感,起到了良好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在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的基础之上,南方科技大学“基于本校资源”的“校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这一系列课程秉持“家国情怀与现代科技”的育人主题,涵盖十九大报告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七大发展战略”;同时形成了由两院院士、国际会士、特聘专家、讲席教授等15位专家学者构成的主讲教授团队。截止目前已建设《家国情怀与现代科技》《深圳改革开放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青年的使命担当》三门“校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30学时左右,为1学分,并于每学期开设,设为通识选修课。每学期课程信息一经公布就成“爆款”,近千个听课名额都被“秒抢”一空。

这些课程主题关乎国家命运和个人发展,这些主讲教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深受全校师生喜爱,起到了立德树人的预期效果。“校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功实施和良好效果,为后续课程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19年开始,南方科技大学进一步开发校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国家关于深圳“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新形势,邀请深圳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优必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高科技企业和金融行业)、科研院所学者等各行各业的专家来校讲授《改革创新与先行示范》课程,介绍深圳科技创新企业的理念和经验,展望深圳未来发展前景,实现现代科技與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二)发挥“敢闯敢试、求真务实”的书院理念,大胆探索“院本”思想政治理论课

书院制是南方科技大学“三全育人”的独特机制,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引导和不间断教育。每位本科生入学伊始就可以自由选择入驻的书院,并得到一位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担任的生活导师的悉心指导。现有六个书院除了贯彻“敢闯敢试、求真务实”这一基本理念外,还都有体现自身价值观念的一套标识系统,包括书院名称、标识、核心价值、领军人物、育人团队等。

从空间上来看,书院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由若干栋公寓楼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组成的师生活动社区;从时间上来看,书院所有活动均是在课余时间展开,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从人员上来看,书院由德高望重的教授担任院长和副院长,带领生活导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团队开展各项工作。书院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选择希望获取的教育资源,书院领导和生活导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学识和人生经历予以满足。例如,有学生希望了解生活导师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生活导师就会举办以“求学·探索·报国——我的人生选择”、“海归记”等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以学生需求为主导,由书院组织生活导师开设的“基于书院资源”的“院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贴合学生心理诉求又有效盘活了生活导师的各类资源,营造学生愿意听、老师愿意讲的良好氛围,深受师生欢迎。

(三)实施“明理、同理、真理”的改革方案,积极试点课程思政

通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是构成大学课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并且专业课程往往所占比重还更大,更为学生所重视。因此,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融通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进各类课程中去。为此南方科技大学制定并实施了“明理、同理、真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明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主旨,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性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这方面的改革创新已经在前面的论述中有所体现。

“同理”是其他通识课程实施的要义,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获得的知识在语言、艺术、人文、体育等各类通识课程中进行再加工,形成两类课程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层面的同理性。南方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将爱国主义融入艺术教育之中,每年校庆日举办大型合唱交响音乐会“祖国颂”;由艺术专业教师指导本校理工科学生创作爱国主义绘画作品,遴选优秀作品参展“绘南科·赞祖国”大型油画作品展;还有,在定期举办的艺术与科学大讲堂中贯穿立德树人的主线,将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真理”是专业课程实施的目标,鼓励学生将自我追求真理与科技报国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道理”落实到学习科研的“小细节”。为此,需要从专业课程教师的引导与培训入手,在思想上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对试点课程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能力与技巧的培训,使其能够自然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合贯通,再者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互相听课、结对共建,在两类教师同向同行基础上实现两类课程的同向同行。

三、强化圈层:“三全育人”的巩固提升层

高校学生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有各自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这两项工作又都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成了对前两个圈层的教育效果进行巩固和提升的强化圈层。

(一)借力“夯实基层、强抓质量”的党建行动,形成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维一体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4]南方科技大学从创校开始就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鲜明地提出“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范例”,构建“党的全面领导+现代大学治理”的高校党建模式。连续两年分别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基层党建质量年”行动,逐步形成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维一体的高效形式。

要实现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打造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队伍。为此,南方科技大学着力加强学生的“身边人”——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党建工作。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天然的“偶像”,党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向师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首先抓好专业教师的党建工作。南方科技大学90%以上的教授有海外工作的经历,如何吸引“海归”高层次人才入党,成为颇具特色的命题。为此,学校创新性地将党建和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在基层党务中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与服务。例如,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鼓励出国前是党员的“海归”高层次人才恢复党籍、积极吸纳高层次人才教师党员参与党务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培养党员和发展党组织的力量、邀请高层次人才中非党员教师参加党支部活动等。截至2019年底,学校共有党组织83个,党员共计1746人,数量为2015年12月的5.1倍。大量的优秀专业课教师加入到党组织之中,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輔导员是大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党员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先天优势,辅导员的党建工作绝对不能落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南方科技大学的专职辅导员已经全部发展成为党员。党总支通过举办读书会、双周学习分享会、外出培训等,不断提高辅导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他们既是基层党务工作的骨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平时与党员学生同在一个支部,是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要实现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必须构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进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和形式。南方科技大学着力打造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学生会、社团联、义工联为链接的“一核三环”学生工作组织。引导学生自行召开共青团代表大会、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学生会代表大会和义工联代表大会,以此为契机明确共青团领导队伍,制定学生组织章程,抓团建促党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促成学生“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建立。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尝试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组建基层党支部,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016年,南方科技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党支部正式成立。基于学生活动时间差异化、活动形式个性化以及活动内容多样化的现实情况,着力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聚焦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学生社团联党支部组织建设开展方式是紧紧围绕爱国主义这一根主线,抓住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两个重要教育关键节点,完善党员联系机制,规范活动和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学生社团联合会党支部的设置有效地呼应了学生呼唤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党建的质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弘扬“爱国上进、责任坚毅、崇礼尚美”的校园文化,促成文化浸润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校园文化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面,南方科技大学不仅重视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深圳最美校园”;同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上进、责任坚毅、崇礼尚美”的校园文化,不断扩展“强国修身”主旨教育。学校党委做出了深化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部署,发布了“大学文化培育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出台的《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建设性地提出了“十大行动”计划,成为学校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总纲领。从建校开始到现在,“强国修身”主旨教育已经逐步扩展到三大系列20多个活动,成为学校“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上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使学生要能够在未来担负起国家赋予的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南方科技大学90%的教师都从海外归国的,他们心怀报国梦和高等教育梦,有的放弃国外名校终身教职,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拓荒者,这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2018年,一本汇聚南方科技大学教师思想的访谈录《立德树人创新筑梦——南方科技大学教师故事》汇编成册,集中展示南方科技大学教师身上高尚的爱国品质。这本书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很多归国教师因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还有,南方科技大学还创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阅读空间、建设“家国情怀学习书坊”、举办“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生平事迹展、进行“寻找民族脊梁”探访、开展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等几十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责任坚毅”重在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为此,南方科技大学开展“责任坚毅”系列励志活动,除了定期组织“青春·奉献”公益宣传月、组织“校内献血活动”、“3·12植树节活动”、公益之夜、青春行迹等公益活动外,还发动专业音乐人与在校师生共同打造校歌《一路向南》。这首为南方科技大学“量身定制”的校歌,以饱含青春朝气的笔墨,描绘了南科人肩承使命、心怀梦想、为响应时代召唤而筚路蓝缕、“一路向南”的鲜明群像。一经推出就在校园广泛传唱,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学生“责任坚毅”的人格特质。

“崇礼尚美”强调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自我修养,使当代大学生产生对礼和美的追求,追求谦谦君子的风范。虽然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未来的理工科大学,但是也不能缺少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润养。为此,学校连续多年举办“礼遇南科”中国传统文化节、文化创意集市、校园形象大使选拔、户外体育文化节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项目为主导,通过演出、讲座、展览、参与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从“听、品、摄、赏、演、乐”多维角度鉴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参考文献:

[1]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与发展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9):28-35.

[2]骆郁廷,唐丽敏.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跨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2):133-142+162.

[3]李辉,陈三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46-51.

[4]刘书林.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14-20.

责任编辑  宋  猛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全育人模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