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2-05-30季霄妍
季霄妍
摘要:培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要注意教育内容的生活化,采取适合特殊儿童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手段。文章结合教学课例,具体阐述教师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当中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教学模式的,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生活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活语文;智力障碍学生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缺陷,缺乏认知、思维以及记忆能力,对信息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但智力障碍學生仍然具有好奇心和兴趣。生活语文教学需要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将其注意力拉回课堂,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生活语文课堂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为智力障碍学生找到更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培智语文课堂的教学规律,从而提升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思维导图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以全脑学习理论为基础,将负责文字、顺序、推理等智力活动的左脑与负责色彩、图画、情感等智力活动的右脑有机结合起来。思维导图可以将学习材料的结构与内容通过图像、色彩、形状等不同的视觉要素表现出来,将知识可视化,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增强记忆与学习效果。另外,参考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实践数据,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教学在提升智力障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可行性。
1.2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性
智力障碍学生和正常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如眼神呆滞、不能辨识声音、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由于学生的差异性,造成语文教育难度高,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语文课堂,从而集中注意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这类学生大脑发育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差,使其在理解和表达上表现出一定困难。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智力障碍学生记忆感知丰富,大脑皮层完整,学习能力差主要是由于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弱,不能自主分解信息,从而产生记忆障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记忆力,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联合应用图画和色彩等资源,促进全脑联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此外,由于智力障碍学生思维不连贯,很难完整地表述一件事情,只能磕磕绊绊地两个字或几个词地表述,他们的抽象逻辑能力较弱。因此,语文教育需要重视对智力障碍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教学设计,辅助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 思维导图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可视化教学内容
智力障碍学生获取阅读文本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构建出可视化的学习理解框架,将抽象思维变得有迹可循。思维导图强调中心主题,并由中心主题向子主题发散,与在学习中关注中心思想、关键字词的特点是相匹配的。利用清晰直观的视觉要素,如图像、色彩会更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进行分层分类处理,从而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使其更符合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生活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智力障碍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彩色画笔画出学习材料的中心内容,再从中心内容出发,逐步找出低层次的分支信息,也可以从学习材料当中找到关键字、词、句、段来画思维导图。相反,智力障碍学生也可以通过他们所画的思维导图,从学习材料当中找到材料的主要信息来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把握知识点。在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具有趋向于右脑化的学习风格,但却身处于左脑化的教育系统之中,从而忽略了全脑思考,在线性思考的限制下,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更加困难。而思维导图顺应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借助色彩、图片等视觉辅助,充分发挥两个半脑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增强对学习知识点的记忆和学习效果,还有助于提升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2提高课堂参与度
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发现和创造,通过有趣或生活化的图画,联动眼、口、手、脑等多个身体部位,让智力障碍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教育并不是灌输语文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参与探究,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智力障碍学生虽然存在智力障碍,但仍然具备想象力和兴趣,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辅助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思考,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也能促进其智力开发,培养逻辑思维,对学生后续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2.3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为智力障碍学生开展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还要对心理学知识有所掌握,要保持耐心和细心,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思维导图有着多样的变化结构,需要教师结合知识点与实际授课情况和学生发展特点随时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身心特点以及要教授的知识点有充分了解,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使知识点与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学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发展思维能力。
3 思维导图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条件。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营造教学氛围,充分利用情境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智力发育。思维导图能够联合使用眼、口、手、脑等多个身体部位共同运作,有效建设和教材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探索语文知识。一种新的学习情境便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学生能在绘制过程中整合、理解、掌握知识,并对知识进行长时间记忆。思维导图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形成可视化的产品,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提升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想法,不断补充新发现,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获得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花园》一课时,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先用学生所熟悉的学校里小花园的图片:雕像、指示牌、石子路、松树快速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产生了解小花园布局的兴趣。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将图片中的物体组合布局,通过绘制小花园分布的思维导图,了解“周围、东侧、中间”等方位名词。在绘制活动中,学生快速产生学习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活跃课堂氛围。对于智力障碍学生而言,彩色图像能够快速吸引他们,让他们关注教学内容。以绘制思维导图导入课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强调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大部分学生存在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障碍,学生即便完整朗读课文,也很难理解课文的含义。传统教学常面临这一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成为语文课堂的难点。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教师拆分教学难点和重点,用符合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讲解知识,将复杂问题简洁化、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古诗《山村咏怀》时,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较为困难。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将古诗中的景物逐步绘制下来,从“烟村、亭台、花”等景物出发,明晰教学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根据所绘制的田园山村图想象村景,朗读古诗。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利用思维导图,并配合多媒体将山村景象慢慢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在经过两轮熟悉后,可擦除部分景物或将部分思维导图中的景物换成文字形式,让学生再次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将古诗理解背诵下来,从而攻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3.3扩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发现,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快速记笔记,还发展成为学科教学中表征知识的核心工具。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变为网络结构图,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记忆。其不仅有图像,还有简短的关键词,能降低记忆负荷,同时使用颜色、粗细不同的弯曲线条为思维导图增添鲜明色彩和跳跃感,使大脑兴奋起来。把思维导图应用到生活语文系统化教学中,在时间跨度较长的学习过程中,形象的图像可以激活学习者先前经验与知识,协助链接到新知识。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可以记录学习前中后三个时期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弥补了学习知识点不连贯的缺陷,帮助学习者结合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形成创新的表达,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创新。比如,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当中的树形图梳理单元主题,帮助学生清晰地回顾知识内容,对新旧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运用,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此外,图式理论提出运用图式对文章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的过程就是细化理解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图形记忆要比词汇记忆更容易加深印象,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充已有的思维网络图,从而提高对比概括分析能力,使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教师结合绘画、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更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回家》一课时,教师可自行制作学校附近的路线图,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路线图复述自己的上学路线。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记忆路线图,提高其生活能力,自己找到回家的路。另一方面,能够在复述路线的过程中了解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的含义,从而培养其逻辑思维,促进智力发育。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化,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让学生感官体验得到调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3.4进行口语训练,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趣味性。学生年龄较小,对趣味性图像更感兴趣,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互动,提高其课堂参与度。智力障碍学生多存在口语表达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发展其智力。如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将图片与句型结构紧密联系,每出示一个关键词或图片,学生要模仿表达,然后情境对话,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智力得到发育。例如,教师在指导智力障碍学生学习简单句“我在倒水”时,可以先呈现学生本人倒水的图片,图片下方结合树状导图拆解句式结构,呈现“谁?在做什么”。教师通过语言、 手势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这是谁?”(教师说“我”,同时拉起学生的手指向他自己,请学生找到自己的头像照,并将头像照粘贴在句子人称的位置。)“你在干什么?”(教师指向图片里的“倒水”动作,学生回答“倒水”,若学生无回应,教师可轻声提示“倒”“倒水”,直至学生仿说“倒水”,并拉起学生的手将倒水动作的图片贴于句子动作位置。)最后让学生完整仿说“我在倒水”。为提升学生对此句式的理解,教师可结合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重复性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弱化对学生的动作、语言支持,直至完全不提供支持。待学生掌握句式后,教师在句式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替换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表达,例如,将“倒水”图片替换成“画画”,引导其完整表述“我在画画”。
3.5进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基于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语文教学模式中,关于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突出激励与发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开展多元、开放的评价。生活化模式下的培智语文教学应着眼于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的结合来达到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利用思维导图讲故事的活动,这个环节分为简要讲、详细讲、创造讲三个阶段。简要讲故事,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看是否抓住了故事的六要素,说出故事梗概;详细讲故事,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上关键词的提示详细讲清楚故事的主要情节,考查解释和整合能力;创造讲故事,要求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在讲解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仅能讲出合理完整的故事,还能对故事做出简单评价,考查学生评价文本要素的能力。这不仅是一次教学评价,也是一个分享交流平台,学生在评价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实现了思维和语言方面的训练。
综上所述,由于智力障碍学生存在一定特殊性,在生活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从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语文知识可视化,从而补偿学生的智力缺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善教学质量。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思維导图,能够创建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强调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扩展语文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口语训练,促进学生智力发育;进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欣.思维导图教学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绘本故事阅读理解能力的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刘坤.思维导图在印尼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