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情景剧:小学中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范式

2022-05-30沈翀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中段道德与法治

沈翀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阵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教师可在小学中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尝试运用课堂情景剧,从设计模式规范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应用时机精准化、延伸拓展微小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课堂情景剧;小学中段;教学新范式;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5-0045-03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是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追求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体现其重要价值与意义。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习得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再回到生活,指导生活。从认知到实践,每一步都不可缺少。如果教师过多地依赖教材,课堂上直接将教材内容教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体验、实践的过程,认知便会停留在表层。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中段的学生还没有脱离低年级的稚气,但又趋向自立,他们喜欢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希望自己能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笔者尝试进行课堂情景剧的运用实践,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对所学内容从认知到领悟再到笃行,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从设计模式规范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应用时机精准化、延伸拓展微小化等四个方面着手,谈谈如何运用课堂情景剧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一、课堂情景剧设计模式规范化

一选、二编、三演是设计课堂情景剧的“三部曲”,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方法,每一步的展开力求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

1.一选:明确主题,确定素材

首先,帮助学生确定情景剧的主题,明确情景剧的教育目的;其次,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亲身经历或他人经历等方面确定素材。这一步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教育者。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采用以下主题(详见下表)。

《安全护我成长》情景剧主题及素材表

2.二编:师生合作,相辅相成

每场课堂情景剧只涉及一个主题,虽然简短,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有限,所以情景剧的编写需要师生合作完成,即教师确定主题,把握主线发展,学生收集素材,创编情节。

(1)教师编提纲

剧本的提纲由教师编写。确定主题、编写提纲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基础,做到情景剧展现出来的关注点适当,资料收集的難度适中。

(2)学生编内容

在教师编写提纲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剧情的编写和调整,这样能让剧本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切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编写和调整剧本的内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编语言对话。如对白、情境说明等都要为主题服务,语言表达尽可能生活化。例如,编写情景剧《我是独特的》时,学生增加了一句反复出现的台词:“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令人轻松愉悦的台词来自学生的想法,不仅适合剧情的发展,而且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二是编动作神情。学生要对剧本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情进行设计,为表演者提供更准确的方向。三是编场景环境。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和场景,因为巧妙的场景设计有助于剧情的发展,也有利于观众获得清晰的认知。

3.三演:表演展示,从易从简

情景剧的演出是在课堂中进行,受到学生自身能力及学校客观条件的影响,需要一切从简,降低演出难度,切忌劳师动众,耗时费力。

二、课堂情景剧呈现形式多样化

1.模拟式:唤醒生活记忆

模拟式,指围绕主题,把看过的经典故事、教材中呈现的事例、生活中抓拍的典型事件等进行还原和模仿。这是一个情景再现的过程,意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记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拿工具时不遵守秩序,出现场面混乱的问题设计情景剧,并进行现场模拟。一开始大家一拥而上,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根本没办法指挥,后来大家意识到拥挤在一起根本没办法行动,所以让两三个人带头走“单行线”,即一头进,另一头出。渐渐地,又有几人效仿,直到全部如此。最后,学生发现原来定好规则并遵守执行,这样做事才会更快。

2.创演式:图文对接生活

创演式,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把教材或生活中的文字素材进行创编,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让图文对接生活,通过创编角色进行体验。在创编角色进行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用心体会、及时反思,内化新的认知。

3.黑白剧:明确道德标准

黑白剧,指两个小组表演同一情境下不同行为产生的不同结局。将两种行为放在一起比较,截然不同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清晰地明确道德标准。有了标准,学生才会以标准去衡量与评价生活中的人和事,才有判断是非对错的依据。

4.反复式:提升行为能力

反复式,指在课堂情景剧的基础上对已明确的道德标准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有的可能是某种行为单一的重复,有的可能是某种行为在不同情镜中的重复,但不论哪种反复式训练,都应该以学生明理笃行为原则进行展开。例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时,针对一些学生总是乱扔纸屑的现象,教师组织学生把不文明的现象和主动捡垃圾扔进垃圾桶的现象进行抓拍,利用班队课、道德与法治课、晨间谈话等时间进行集体教育。这种真实情景剧的现场再现,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课堂情景剧应用时机精准化

对于情景剧这样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基于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经历感知、悟理、自省、导行、分享的过程,以达到有效教育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1.在观看时形成初步感知

在观看课堂情景剧时,学生会对剧中发生的事情产生一定的认知,形成初步的判断。课堂中,把事情或者生活场景编排成情景剧展现时,可引导学生经历自我感知的过程。例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编写并排演了情景剧《家有喜事》。本情景剧聚焦学生生活,描绘在爱的包围圈里,学生不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的情景。因此,此情景剧先充分暴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再引导“演员”“观众”体会父母的不容易。

《家有喜事》情景剧脚本(第二幕)

爸爸扶着挺着大肚子的妈妈,走进家门。

爸爸:今天去医院检查,走了那么多的路,累了吧?

妈妈(抚摸着肚子缓缓坐下):腿肿得厉害,确实有点累了。

爸爸(挽起袖子):你休息一下,我去做饭。

妈妈:辛苦了!记住,我辣的不能吃,冰的不能吃,太咸的不能吃,油炸的不能吃……

通过观看表演,学生纷纷感叹父母孕育自己时的不容易。这就是学生在原有认知上获得的新感知,对父母生养之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2.在思辨时尝试悟理

小学生认知能力低,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和分辨事件中的是非善恶有很大困难,所以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会比较感性,不够客观。在学生获得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情景剧中的行为进行辨析,分辨善恶美丑,让学生在思辨中悟得道理。例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班 他们班》时,教师组织学生编写并表演以下的课堂情景剧:两个班的学生谁也不让谁,都说自己的班级才是最好的。情景剧结束后,学生对发生的事情有了初步判断,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辨是非。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情景剧中发生矛盾的原因、解决的方法:要正确看待其他班级的优势,学会赞扬,懂得取长补短……学生明白了要正确看待其他班级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

3.在比照时学会自省

课堂情景剧中的某些情节是学生在生活中曾经看到过或者经历过的,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会联系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现实中的人物与情境中的角色进行比照,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4.在明理后坚持导行

通过观看、明理、对比等一系列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所学,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课堂情景剧把行为指导放在自省的后面,意在让学生清楚自身的行为习惯、问题之后,再规划自身未来的行为方向,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規律。例如,在表演情景剧《家有喜事》后,教师设计了一次采访活动:“知道父母生你养你不容易后,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表示:每天回到家,跟爸爸妈妈说声“辛苦了”;不轻易发脾气,多尊重爸爸妈妈的意见,有事好好商量;有好吃的应该和父母分享,而不是将自己不想吃的给他们……

四、课堂情景剧延伸拓展微小化

如果说,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阵地,那么生活就是学生内化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地。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把课堂上的所感、所思、所得在生活中进行转变、内化,但考虑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分配,需要将课堂延伸拓展微小化。

1.微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景剧的主题,通过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经获得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提升他们道德与法治的行动力。

2.微报道

互联网时代,微信、QQ等可以成为我们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随时拿起手机,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个视频、一张照片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督促和引领的作用。同时,在班级微信群、QQ群中晒出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可激发学生你追我赶、互相学习的热情。

3.微分享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实践经验,意在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目标。分享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组内分享,即小组内每个成员谈谈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收获与改变,组长负责记录,最后评选出小组内表现优秀的成员,并注明其优点和出彩点;二是全班汇报,每个小组代表提炼观点,在班内进行总结汇报,真正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

课堂情景剧给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一是教师改变理念,提高效率。为了更好地以课堂情景剧开展教学,教师需要翻阅更多的书籍、杂志,以获得理论支撑,通过不断地深入思考、改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学生乐于接受,更加自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能够接受课堂情景剧,并且喜欢此类活动的比例高达87.6%。毫无疑问,课堂情景剧这一新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大部分学生表示课堂情景剧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与影响。尤其是行为习惯较弱的学生,学会了从他人身上找问题,进而反思自己。这样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更加自律的人。三是课堂精彩丰富,效果显著。原本单一、枯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因为课堂情景剧的出现变得丰富多彩,成为学生期待学习的课程。不论编剧还是表演,抑或点评还是分享,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从课前准备到课中展示,再到课后延伸,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行为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四是班级凝聚力强,积极向上。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实践之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得以改进,已有的道德认知得到提高,整个班风更加积极向上,班级凝聚力更强了。班级每周都被评为最美班级,在期末考核中获得了“校优秀班集体”和“区先进班级”的称号,收获满满!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情景剧进行教学,虽然小有成效,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情景剧开展教学。在后续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还要挖掘更多的资源,形成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小学中段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