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5-30徐海蓉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实践阅读教学

徐海蓉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育并提升小学生的良好阅读能力,不仅是课程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生学习成长的客观需要。新课程大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阅读教学环节也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四年级语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时期。因此,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深刻价值,契合学生理解水平开展实践教学。本文基于语文教学工作,以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切入点,简要分析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从指导批注方法、借助思维导图等方面就阅读教学实践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为学生奠定语文学习基础。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非常关键的模块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相关知识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进而掌握文字背后的逻辑关系。通过阅读教学,教师也可以指导小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技巧与方法,为后续学生文字理解与写作奠定基础。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深刻价值,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语文阅读相关的知识,并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阅读相关知识的方法和方式,通过拓宽学生的眼界来激励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吸收能力,强化学生日常课堂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开展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只有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观念,积极响应素质教育。教师应当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深受学生青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日常课堂学习效果以及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以及物质财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有效掌握和运用阅读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教师开展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局限于对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解,而没有拓展课外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课内素材的研究上,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课本,降低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和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的普遍應用,课堂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创新。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合理借助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阅读相关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未能实现小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教学模式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故而收效甚微。由于教师对授课进度的强烈关注,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但是并不关注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从而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此外,在教学主体的思维主导下,很多教师不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互动,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能有效解决。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没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造成阅读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阅读,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逐步形成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信与动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开创符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与创新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吸收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相关知识。

3    开展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开展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课堂阅读以及课间阅读的习惯。众所周知,阅读是获取知识、取得进步的最佳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实现学生能力提升必须要学生自主地多阅读、勤阅读、会阅读,而课堂阅读和课间阅读的习惯形成就非常重要。同时,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起着积极作用。由于这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创新能力,教师在开展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

在文字背后,不仅是小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探索,更是词汇、语法及思维的认识与掌握。故而,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素养的作用也是极大的。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这一手段,切实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各种实践方法的有效支撑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吸收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

4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

4.1指导批注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占的比重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批注法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阅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技巧。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或者描写得精彩的地方进行批注,是促进小学生丰富阅读收获的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并且牢牢把握文章的核心部分,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加深对核心部分的认识。在做了批注之后,小学生对于整体阅读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刻,进而阅读效果也会更加理想。另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不怕犯错,要敢于阅读,大胆批注,切实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与感悟。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观潮》这节课时,教师首先进行文章的整体通读,之后带领学生对文章的某一段落进行批注,对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者一些字词进行赏析和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注式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效果,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提高阅读效率。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批注阅读任务。“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针对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隆隆”“闷雷滚动”这两个词标注起来,通过这两个词的描写,可以观察到潮来之前的现象。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后,应当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针对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犯下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同时,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开展层次性、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借助思维导图,促进阅读教学开展

思维导图是近年来在教学领域应用广泛的一种教学工具。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核心内容及主要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在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精读课文,从而有效地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并找到故事的核心内容,从而有效找到文章的核心,把握文章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课文中的核心和有效信息,从而沿着故事的发展脉络进行阅读教学并且绘制思维导图。

例如,在教学《牛和鹅》时,教师教学这一章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章的发展脉络和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找到文章的核心,找到文章当中的有效信息,把握文章中的核心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理解文章的表层以及深层含义。思维导图还具有灵活多变、色彩鲜明的特征,这也给阅读过程增加了许多乐趣,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此外,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不应当只是为了填补思维导图当中的空白,更应当以提高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厘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核心、重点以及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效果。

4.3结合朗读训练,拓宽阅读教学内容

将朗读训练引入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将阅读教学内容与朗读训练有效结合,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阅读内容。通过开展这种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让学生能够针对该篇文章当中的某一字词、段落或文章整体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朗读训练活动,首先让学生对该文章当中的课后字词进行理解和掌握,然后要求学生以朗读形式阅读文章,从而让学生对该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学生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现实,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教师让学生对這段内容进行大声朗读,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果,让学生理解文章当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这三个词所传递的含义,以及这三个词在这句话当中的含义和在文章当中所表达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采用读写结合,加深阅读教学理解

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展读写相结合的教学训练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的共识。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都应该为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效果服务,借助读与写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丰富课堂阅读教学内容。教师为避免课堂学习内容的单一枯燥,应不断借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课堂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诗歌《繁星》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诗歌当中所蕴含的音韵美以及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无限想象空间。《繁星》这首诗歌是对大自然的想象,有严谨的音韵美。教师应当注重以该文章内容的音韵美来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的朗读进行配音,让学生从朗读当中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朗读过程中体会其意境,并将诗歌当中优美的诗句应用在写作当中,增加素材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将文章当中具有文学色彩的诗句以及诗词摘抄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5丰富课外材料,扩大阅读教学范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内材料是不够的,教师需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有效引入。教师在开展具体课文讲解时,应当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适当进行课外材料拓展,让学生能够有兴趣且不觉繁重,有收获且兴致浓厚,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成果都应当以拓宽学生的眼界为目标,才能够服务学生,让学生有能力、有见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应当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是保障学生进行高效阅读的基石。教师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蝙蝠与雷达》这节内容时,小学生对于蝙蝠的认识多是在动画片当中,认知会有一些欠缺,所以教师为丰富学生的认知,可以拓展关于蝙蝠及雷达技术的相关资料,或者为学生寻找几篇类似的科技文章。例如,《蜻蜓与飞机》这篇文章,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趣味化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类文章使学生认识科普文的特点。拓展课外内容是开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其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热爱阅读并投身于阅读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阅读动力。另外,教师要积极创新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对应的阅读内容采取合适的手段,进而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过程,教师必须立足教学大纲要求,围绕学生主体,利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在广泛的阅读之后,学生必然会有全面的语文素质提升,进而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丽霞.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2(01):36-37.

[2]贺明山.“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1(35):79-80.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03):183.

猜你喜欢

小学四年级实践阅读教学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解析小学四年级英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小学四年级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