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评点深度解读《短歌行》

2022-05-30许云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短歌行罗贯中原诗

许云

评点是一项要求较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各个方面进行恰当的、深度的探究与解读,借助评点,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拓展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课文拥有更深的理解。就《短歌行》而言,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评点其与《三国演义》引诗之间的差异,让学生理解《短歌行》的精彩所在;可以让学生点评“青青子衿”两句及“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的化用是否成功,以此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还可以借助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让学生加以评论,从而探究《三国演义》引用《短歌行》的作用。以下笔者具体由这三点展开,谈谈如何借助评点加深学生对课文自身的理解。

一、通过评点明晰差异

《短歌行》和《三国演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所引《短歌行》,和曹操创作的原诗《短歌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深化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学习作业,让学生找出曹操《短歌行》原诗与罗贯中引诗之间的区别,并说说二者的表达差异。

事实上,曹操《短歌行》原诗与罗贯中引诗之前有着三处的不同,其中有一处,是罗贯中有意改之。鉴于此,同时也为了降低学生探究难度,为学生学习搭建适宜的学习支架,教师可以先给出示例,让学生找出另外两处改动,品味表达差异,试探哪一处是特意改动的。

示例:曹操《短歌行》原诗中有一句“去日苦多”,罗贯中引诗却改成了“去日无多”。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指的是“过去的苦日子太多”,而后一句指的是“未来的日子不会太多”,所以二者虽然都是抒发感慨,但很明显感慨的对象和内容并不一样。

事实上,除了例句所给出的一处差异外,曹操《短歌行》原诗和罗贯中引诗还有两处区别,一处是原诗为“何时可掇”,而引诗中却为“何时可辍”,二者所陈述的内容不一样,前者指的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人才何时可以到来呢”,而后者指的是“我内心你的忧愁何时可以停止呢”,很明显所表述的内容不一样。此外,原诗中的“何枝可依”到了引诗中变为“无枝可依”,二者的意思分别为“哪个树枝(哪个集团)值得你依归”“没有树枝可以依归”,很明显二者所要表述的对象和所要抒发的情感不同。

以上三处改动处,第三处最有可能是罗贯中的刻意改动之处,理由在于在原诗中,曹操将人才比作乌鹊,表达了希望人才不要选择他处,而要为自己效力的初心,流露出对人才的招揽之意。而在引诗中,罗贯中则将乌鹊比作曹操,将乌鹊“无枝可依”作为曹操赤壁之战失败,无处可归的谶语。这样的比較和探究,无疑对学生深入理解《短歌行》是大有裨益的。

二、通过评点探究主题

史上对《短歌行》的评点有一个说法值得关注,那就是有人研究《短歌行》和《诗经》对比后发现,《短歌行》一共就三十二句,但其中就有“青青子衿”两句及“呦呦鹿鸣”四句是引用《诗经》的,进而认为这是对《诗经》的抄袭,是最显著的败笔。教师可将这一评点现象引入教学之中,先让学生思考所引用诗句表达了曹操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再让学生评判这些引用是否属于败笔。

经过探究可以得知“青青子衿”所表达的,是曹操对人才的渴慕之情,而“呦呦鹿鸣”所要传达的,是诗人对待人才的礼待态度。事实上,这六句引用不仅不是诗文的败笔,而且还可以算是诗文的精彩之处,理由是:“青青子衿”在《诗经》原文中指的是男女缠绵的爱情,而在曹操的诗中所指的是上面分析的对人才的渴慕之情,可见曹操在这里是化用,而不是直接引用,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是不尽相同的。“呦呦鹿鸣”在原诗中所指的,是宾主宴会上欢乐的场景,而在曹操的诗中则是虚实结合,不仅写诗人赋诗时的宴会场景,更表达了一旦人才前来,自己必将重视礼待的态度,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因为紧紧扣住了“求才”的主题,因此不但不是败笔,反而是最大的亮点。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名家的评点进行重新点评,用新视角进行重新审视后,我们不但能够理智地评判名家评点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更可以由此了解诗文的真正精彩所在,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通过评点探究作用

有的时候,我们通过名家的评点,得知课文中某些内容的作用,具体到《短歌行》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梳理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从而探究《三国演义》引用《短歌行》的主要作用。教师可以找来罗贯中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选段以及毛宗岗相应的评点(“当歌”“当”字多有莫解之者。如云“对酒宜歌”,则非也。“当”非“该当”之“当”,乃“临当”之“当”耳。如“当风”“当筵”“当场”之类,言人生对酒临歌之时有几时哉,即“人生几见月当头”之意也),探究之后不难发现毛宗岗在这里一是为了塑造曹操踌躇满志、刚愎自用的形象,二来也暗示着赤壁之战失败的结局。

以上笔者以《短歌行》为例,尝试着探究了评点这一方法在文本解读及课文教学中的妙用,希望能够给语文同行提供一点参考建议,为语文同行文本解读和课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也希望借此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短歌行罗贯中原诗
三国演义(六)捉放曹
三国演义(二)乱世出英雄
短歌行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峨眉山月歌
改诗为文三步走
聪明的罗贯中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