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情境教学策略初探

2022-05-30冯后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

冯后福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实现依法治国教育目标的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该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小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能促进课程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做简要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现状:几多欢喜几多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小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教育部制定了课程标准,对该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社会、家庭和学校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不够到位,效果不甚理想。

(一)家长认同度不高

家长是学生第一任教师,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该学科教学的实效。笔者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有一些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目的认知有一些误区和误解,不知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不清楚此课程在法治方面的教育拓展,普遍还停留在“做听话、诚实的好孩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传统观念上,在小学高年级班级更是如此,只注重主干课程的发展而忽略了锻炼学生、发展学生人格的科目的学习;还有一些家长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认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还是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不考试的科目,可以放一放、缓一缓,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生背诵记忆就可以了……如果家长观念认知上缺失,将严重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及法治观念的形成。

(二)课程落实不够到位

笔者通过走访基层学校了解到,依然有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学校给学生发放了《道德与法治》课本,在班级课程表上也做了课时安排,但在实际执行时并未完全落实到位。笔者随机让学生拿出《道德与法治》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道德与法治》教材都没有带,问其原因,大多说不用带,早已被其他课程给占用了。教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趋于形式化,上课随意性大,有的让学生完成语文和数学作业、背英语单词和句型;有的让学生自行看教材学习,或者让学生学习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有的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是照本宣科、一味灌输,不会引导、不会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核,导致学生学习参与度降低,师生互动少或没有,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课程落实大打折扣。

(三)专业师资队伍不足

笔者在走访基层教师中了解到,有许多学校没有配备《道德与法治》专业教师,即使配备也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笔者调查了一所拥有40多个教学班的小学,了解到该校只有2个思政专业教师,但由于该校教师缺编缺员现象严重,仅有的思政课专业教师也被安排去教语文、数学等学科,大部分班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则由班级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或者其他教师担任;就算学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也只能承担少部分班级的教学任务,也还有大部分班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仍由语文学科或班主任教师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专业性较强,学校对这部分兼任教师或转岗教师在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重视不够,相对滞后或没有,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培训也跟进不够,其师资配备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现象较为突出。

二、实施策略:巧创情境启智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方式也呈多样化趋势,情境教学模式也逐渐融入教育教学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成长规律,从基本学情出发,运用情境教学策略,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到,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来源于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和情境创设相结合,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知与认知,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情境教学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陶冶心灵、启迪智慧。有价值的情境教学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形象性。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基于学生生活逻辑,创设的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

学科性。创设的情境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和学习重点,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场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學科知识的内涵。

情感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精神需要,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进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的使用原则

暗示性原则。教师应遵循学生“无意识与意识统一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情感、兴趣、愿望等无意识潜能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精神的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下,暗暗累积感知、增添技能、升华情感。

体验性原则。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结合起来,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

自主性原则。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和快乐的情境和氛围中“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并获得为人处事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创设情境的基本途径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单一,如今的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情境教学的运用不失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有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材是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课堂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我国,现行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教材内容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内驱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入情入境,借境悟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如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师最大限度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选取大量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祖国美丽的风光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情境,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萌生出庄严的国家意识,并为祖国的发展和巨大变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為学生幼小心灵播下了一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这正是本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再如在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利用教材设置问题来创设情境:我国为什么要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图片、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及活动园资料,了解到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生活环境、文化习俗都有差别,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

妙用生活故事创设情境。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他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以生活为前提、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实际结合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都能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点,教师据此挖掘生活中的趣味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把生活故事内容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探究,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由此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教学实效性,能更好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讲授《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时,教师选取深受学生喜爱的经典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一个片段,创设匹诺曹说谎后鼻子长长的故事情境,并让学生亲自戴上一个长鼻子,感受鼻子长长的缺点和难堪,体会说谎的严重后果;随后教师再次引入历史典故《立木取信》,引导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体验讲诚信带来的收获,从故事中初步感受诚信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匹诺曹的鼻子会长长,长长后的感受如何?不诚实(诚实)会给个人、他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懂得: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黄金有价,诚信无价,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再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到马小虎的“小毛病”及“大危害”后,在教学“克服马虎”的环节时,和学生一道编写故事《马小虎历险记》,巧妙地将教学内容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引进现实课堂,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既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成长。

活用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其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课程,教师应根据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和生活经验、认识能力,着眼于活动的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等,因地制宜,因班制宜,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与教师互动,主动获取对大自然和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感悟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讲授《学会尊重》这节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角色扮演”的小任务,让学生扮演国王和医生,也可以由教师扮演国王、学生扮演医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教师适时给学生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表演,让学生从谈话聊天、分享收获中意识到“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做到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再如在讲授《分享真快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在课外兴趣学习训练方面的照片,并在课堂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类体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巧用“角色扮演”“收集资料”等多种活动创设情境,不仅让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潜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和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课程,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依托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法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德俊.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J]. 知识文库,2021(07):56-57.

[2]刘林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探究[J]. 新课程(上),2019(08):129.

[3]孙红梅.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J]. 新课程(上),2019(03):26.

(责任编辑:秦  雷)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