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读写融合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2022-05-30李明尚
李明尚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组成。相比常规写作而言,微写作的字数常在一二百字左右,篇幅较小,体量较轻,可在不占用大块时间的前提下较为轻松地完成,因此受到广大师生普遍喜爱,并逐渐成为语文读写的重要形式。但微写作并非简化写作,其教学有其自身规律。下面以部编教材为例,结合课堂实践,就读写融合下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谈谈具体实践。
一、以写助读,增强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开展文本探究的最先一步。部编教材对“预习”环节非常重视,在重点篇章开头部分都精心设计了不同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深入文本、搜集资料、探究语言、关注情感、预习词句等,但其落脚之处多在于“读”,现实情况下由于无法对学生真实预习情况进行掌握,因此其教学效果易流于形式。若能将微写作方式纳入预习,引导学生读写融合,在文本研读中反馈预习所得,用语言表达体现个人所思,不失为一种可行之路。具体有以下形式。
(一)于预读中书所思
预习是学生与教材选文的初识之时,也是饱含新鲜感与探究欲的最佳时刻。在文本预习探究体验中,学生会渗入自我经验,投入个人情感,体现自我思考,沉淀个人感悟。将这种学习体验,以微写作形式呈现出来,在增强预习效果同时,无形中也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为例,本文“预习”设计中提到“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同时展开想象,头脑中再现春景,“感受大自然蓬勃生机”。于是,笔者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以《春》为题,结合文本感悟与个人想象,以微写作方式创作一首150字左右诗歌,提交到“班级写作群”中进行集体展示。学生为完成诗歌的微写作,必将深入研读文本,为了让自己作品能够博得老师、同学们的赞扬,势必激发他们浓厚预习兴致,在文本预习中体现读写教学的融合。
(二)于预识中理脉络
对课文生字生词的预先认识甚至掌握,也是预习中的重要任务。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每课之后均设有“读读写写”单元,用以收录当篇选文中的重要生字生词。将该处内容巧妙组织起来,通过“以写促识”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脉络或句段梳理。以课文《散步》预习为例,本课“读读写写”共收纳了“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等七组生字词。预习中,笔者要求学生不仅要全部熟识熟记,更要求学生能使用上述词汇将文章进行串联,以实现对课文大意的概括归纳。此举不仅有助于预习效果深化,也在文本梳理中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以写促读,深化文本探究
阅读教学专注对篇章结构解析,引导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感受作品情感、感悟作品情境中实现对文本内涵深入理解。实践中,将“微写作”形式融入文本阅读,借助微写作特有的灵活高效形式,通过以写促读方式来助力文本探究,在深讀精练中增强阅读能力,加强学生与文本间深入对话,也是微写作教学得以运用的高效形式。
(一)以文生写,促进文本深读
语文课程独特的人文性特征,促使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形式多元化呈现。在众多文本阅读探究学习中,那些灵动多彩的教学形式总能吸引学生更加投入,从而诱导学生对文本深入探究。这其中,将微写作适时介入阅读教学,将极大增强课堂兴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文本空间,深化语言思维与感悟。以部编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本文是鲁迅先生为回忆美好童年生活而作的优美散文,通过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动描绘,体现对儿童时代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其中,最为精彩段落无疑是文中第2段,以“不必说……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描绘出百草园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致。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模仿上述句式,以200字左右微写作形式来描写一处景致。学生们为了完成上述写作任务,不得不反复研读课文内容,梳理文本组成结构,审视其中写作顺序,在写作练习中增添对文本深入探究的机会,无形中强化了文本阅读,拓展了语言感知。
(二)以文增写,丰富文本内涵
“留白”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显著特征,不仅赋予文本含蓄意境,更给读者留有无穷遐想与想象空间。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谈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范文中多有留白,教学中借道其中,以微写作方式引导学生巧妙构思,展开想象,填补其中空缺,丰富文章内涵,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以课文《老王》教学为例,老王临终前曾去作者家中送香油、送鸡蛋。当看到作者“转身进屋”拿钱后,赶紧制止,说“我不是要钱”。这个细节耐人寻味,隐含丰富情感留白。老王如果不是要钱,那他到底想要什么呢?他有什么心里话想要表达呢?此处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对老王心理活动进行深入体会,模仿老王的口吻进行一二百字心理活动微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老王临终感恩的举动,深刻领悟到作者在反思与老王相处中付出不对等,从而内心生发出的浓浓“愧怍”之情。
三、读写融合,凸显语言实践
虽然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中均安排了针对不同主题不同训练方向的写作教学任务,但每学期六个单元的习作练习无法满足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需求,且传统写作的文章体量要求较大,耗时较长,难度较高,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结合文本研读,以微写作方式融合教学,可在更高频次的作文实践中,助力学生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模仿文本,锤炼写作技巧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在语言组织和运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立意表达等方面还略显稚嫩。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既是语言教学的范本,更是写作教学的经典。从写作角度对散落在教材中的各种“亮点”“范式”进行学习模仿,可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白杨礼赞》教学为例。文章第五自然段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开篇,通过对白杨树树干、树枝(丫枝、树叶、树皮)的特征描绘,体现白杨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种的语言描述给人大气磅礴的气势及一挥而就的流畅感。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对该处描写进行细致研读与分析,通过语言模仿,感悟其中奥秘,最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从大自然中任意选取相关事物,进行微写作方式的模拟练习。经多次训练,学生在景物特写等语言应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写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再如,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篇章中含有大量景物描写优秀片段。教学中,笔者首先与学生梳理上述选文中的写景语言特点与行文逻辑,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洞悉周围景致,打开风景画轴,以小练笔、微写作方式对所选景物进行生动描绘,几经修改,学生对写景技巧了然于胸,写作能力显著提升。
(二)品读文本,拓展写作思维
伴随文本赏析,围绕教材相关内容,适时适情延伸,以拓展形式组织写作训练,构设读写交融的教学情境,在发展学生语言实践同时,也有助于写作思维提升。以《卖油翁》教学为例,课文讲述善射的陈尧咨与倒油技艺高超的卖油翁之间的一番对话,表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临近本文小结,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思考:高超的箭法真的等同于向葫芦里倒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从质疑、思辨角度展开探究,用一两百字的微写作方式阐明自己观点。在课堂上,学生以文字方式体现对文本解读的不同思考:有学生在作文中提出射是六艺之一,有更高技术含量,非倒油等雕虫小技可比;有学生则在行文中表示善射与善倒的前提必然以熟练为基础,两者有共通之处;更有学生在文章中认为射箭是贵族的游戏,倒油则是百姓的生计,射箭之熟不过娱乐,倒油之熟则在谋生,劳动最光荣,卖油翁技艺更高超,等等。类似以微写作方式进行的拓展练习,可促进学生多角度解读教材文本,也可在语言表达中促进思维提升,丰富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将文本研读与微写作教学融为一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实践的可行之路。探寻读写融合的微写作教学策略,以期在帮助学生提升文本解读与语言感知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写作能力,在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