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重构研究
2022-05-30张艳洁
张艳洁
摘 要:日本是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乡村旅游在日本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强烈的影响。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认同。乡村旅游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日本的文化特色,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构。本文分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乡村旅游的类别,明确了乡村旅游产生的文化重构的积极作用,旨在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重建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乡村旅游;文化重构;传统文化
日本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更加多样化。由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不同的乡村旅游具有其自身相应的特点,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公民每年至少会参加一次乡村旅游。因此就日本的经济环境而言,乡村旅游市场占其国内旅游市场份额的50%以上,进入日本的外国游客也非常渴望体验日本的乡村风情。因此,对日本而言,乡村旅游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已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此外,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日本民众和海内外游客加强了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为当地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乡村文化的重建,也为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重构提供了有利机会。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
日本传统文化由中国文化演变而来。通过对中国早期文化的消化、吸收和创造,日本早在飞鸟和古坟时期就从中国学习了水稻种植、青铜和铁的生产技术,并引进了纺织技术,而汉书和汉学也成为日本的一种重要文化风格。中国儒学和佛教对日本的传统精神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日本进入奈良时期后,深受唐代的影响。日本进入平安时代后,逐渐摆脱了中国文化生产的桎梏,逐渐由汉式走向融合式,正式进入日本传统文化时代。在镰仓、室町、桃山时代,日本通过对中国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逐渐形成浮世绘、彩瓷、漆器、和服、茶道等文化艺术。受到日本审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它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并流傳至今。
(二)日本传统文化的衰落
从16世纪中叶开始,日本逐渐开始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取代中国文化。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引进了大量西方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本的传统艺术正逐渐走向衰落。1945年,在美国占领下,日本完成了民主改革,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城乡生活方式。在美国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日本居民的意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甚至一些居民提出了改善种族、离开亚洲进入欧洲的想法。与几千年来吸收和消化中国文化而形成的日本传统文化相比,日本近百年的现代文明发展迅速,但其发展步伐并不稳定,甚至存在许多发展冲突。例如,现代化进程中突出的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土壤更加贫瘠。在现代文明和技术的影响下,日本的家庭和亲属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没有后继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繁荣走向衰落。
(三)日本传统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发展平衡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日本被视为文化孤儿。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约46%的日本居民感到缺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因此近年来,日本国内开展了各种文化寻根活动,日本社会对传统文化重建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现象不仅是日本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为了让国民大众重新重视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日本政府先后出台多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政策。伴随着战后日本旅游业蓬勃发展,在新形势下,日本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入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重点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有日本传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传统文化的重构不是一种发展旅游业的活动,而是一种反对西方文化、重建自身文化秩序的文化自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日本的传统文化,加强其文化特色和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日本乡村旅游的类别
(一)探亲旅游
日本大部分城市人口的父母或祖父母来自农村,在农村定居。每年的盂兰盆节和正月,这些人都会回到他们的家乡去看望他们的父母或祭祖。因此,对日本来说,每年节日期间都会形成全国性的大规模返乡潮,这在日本被形象地称为“u-tu”现象。此外,一些世代居住在城市的人会以某个村庄为家乡,在当地购买房地产,并与当地人建立类似亲属的关系。这种情况在日本也很常见,被称为寻根旅游。这种类型的旅游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规模性,是日本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大多数企业甚至政府都会在节假日或正月积极推广各种旅游参考活动,吸引不同城市群体参与乡村旅游,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观光体验型旅游
农业观光体验旅游是日本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供城市居民在乡村环境中参观农场、采摘、放牧、垂钓。随着农业观光旅游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一些村庄甚至建立了租赁农业公园。通过种植谷物,可以提升自我,而身体劳动也可以带回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日本的渔村也受到大量游客的青睐。海观光、渔网垂钓、海草垂钓等活动具有很高的体验性和旅游吸引力,是现代城市居民无法参与到的活动。
(三)乡村自然风光旅游
虽然日本的土地面积很小,但日本的许多村庄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自然景观。由于日本先进的城镇化建设,农村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植被茂密,农村卫生条件良好,风景如画的村庄随处可见。进入不同季节后,游客们可以在乡间欣赏风景。樱花、红叶、冰雪和潮汐都是受欢迎的旅游形式。特别是对中国游客而言,到日本的自然风光旅游是最常见的乡村旅游形式,对中国游客极具吸引力。
(四)乡村文化景观旅游
日本村庄里有许多寺庙和神社,还有许多古民居。日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好,许多村庄都有博物馆,适合进行文化旅游活动。例如,白川乡和富山县的普通古村落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活与当地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相结合的重要模范。在白雪的覆盖下,棕榈树丛中的著名小屋就像一个纯粹的童话世界,每年冬天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三、乡村旅游对传统文化重构的积极作用
(一)让现代居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日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并具有强大的现代媒体优势。通过乡村旅游的宣传,许多盲目崇拜西方的日本居民可以提高他们的乡村意识,成为潜在的乡村旅游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再需要崇拜欧洲和美国,而是重新发现他们传统文化的美。
(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乡村旅游保护和发展了日本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为了开展乡村旅游,日本各级政府都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再造,中央政府也颁布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得到了相应的鉴定。日本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村文化保护协会,使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从濒危走向再生,在现代旅游市场中发挥了新的作用。
四、结论
在时间的长河中,所有的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这些文化应该不断发展,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文化生态美感。在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不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工具,而应该进行重构和再创造,使文化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特色资源。中国需要对日本的乡村旅游模式进行审视和分析,以获得启示,从而促进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突出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何忠禹.政策体系与日本农村特色保护的启示[J]. 农村规划与建设,2017(01):96-105.
[2] 吴乐平, 肖美璇, 苏莹.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的重建——以日本乡村旅游为例[J],生态研究,2012(05):154-157.
[3] 雷明,叶全良,发展中国农村旅游——从日本温泉旅游中启蒙[J].经济管理, 2008 (17):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