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定“人才九条”的历史溯源与现实价值

2022-05-30崔晓培刘贵来

客联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

崔晓培 刘贵来

摘 要:正定“人才九条”的提出,距今已近四十年,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期开展的系列改革发展行动中的重要环节。“人才九条”能在正定形成并实施,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当然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通过对正定“人才九条”的历史溯源与现实价值展开研究,对于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好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正定“人才九条”;历史溯源;现实价值

正定“人才九条”的产生,是在“文革”结束,全国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战略决策的恢宏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孕育形成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为当时长期受“左”的思想干扰的河北注入了新的活力,助推了燕赵大地改革发展的前进步伐。

一、正定“人才九条”产生前后国内的政治环境

1977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文革”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发该文;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解放日报》等予以全文转载。

在此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全国各省市及大军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其主要负责人纷纷对“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做出鲜明表态。截至9月5日,甘肃、湖北、黑龙江、广东、宁夏、青海、四川、吉林、辽宁、云南、新疆、河南、河北13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公开讨论真理标准问题。

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他语重心长的告诫全党:“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开启。率先启动改革进程是在农业,会议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等文件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其实,在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经过秘密商讨按手印签订的一份包干保证书,事实上已经宣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降临。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经营自主。

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文件指出,包产到户“没有什么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1982年1月1日,在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进一步明确,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是以中央的名义第一次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至此,在农村有关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一锤定音!

二、正定“人才九条”产生前后河北的政治环境

河北自古为京畿要地。1949年7月12日,中共河北省委正式恢复成立。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地保定。河北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恢复省级建制的省份,但受到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影响,从1951年开始一直到1971年1月,20年间省会城市经历了由保定到动议迁往石家庄,再到迁往天津,再到迁回保定,再到定在石家庄,后几经周折最终长驻石家庄。省会城市变迁频繁,给河北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

时间来到1978年5月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5月13日《河北日报》全文转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6月25日,《河北日报》又全文转载了《解放军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8月23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委党校联合召开的全省范围内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会举行。时任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纯性回忆道:“这场讨论在我们省思想战线‘经历了一场比较深刻且又曲折的革命。说深刻,是因为它影响到政治路线的贯彻;说曲折,是因为这场讨论是在克服各种阻力中进行的。”

9月10日,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才是真理,才应当坚持……”,是河北省委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明确表态。10月4日新华社对講话内容予以播发,10月5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发布新华社的这条消息。根据《人民日报》报道的关于各省主要领导人谈真理标准讨论的时间来看,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的表态在全国排在了第8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河北省委积极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把全省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中央会议精神和省委的部署安排在落地执行中存在不平衡、不完善的问题。比如1979年6月21日发生在正定县留村公社南庄大队的“毁瓜事件”——南庄大队在棉田里间作了西瓜以增加收入,公社党委认为这属于资本主义自由种植,强令将的15亩即将成熟西瓜全部毁掉。7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调查——《毁瓜的风波说明了什么?》,同时发表《是谁触犯了党规国法?》的评论员文章指出“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并非一帆风顺,……教育基层干部端正思想路线,解放思想,落实政策,是多么刻不容缓。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打开一些同志僵化半僵化的思想,使他们从极左的迷魂汤中清醒过来。对于无视党的政策的人,必须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错误特别严重的,还有必要绳之以党纪国法。”《人民日报》发表的记者调查和评论员文章言辞犀利,直指问题要害,在全省各级干部中引发的震动和教育很大。

比如在1982年1月1日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就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但到了当年的11月9日《河北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大包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论,还在针对一些人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重重疑虑,进行了分析和说理。

据统计,1979年12月至1983年9月期间,中共中央专题研究河北问题3次,河北省委主要领导人调整3次,中央领导人视察河北11次。这一方面表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央领导对河北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河北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上存在的提升空间。

三、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与“人才九条”

20世纪80年代初的河北正定,是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这里似乎是被改革春风遗忘的角落,人们依旧习惯于敲钟下田、吹哨上班。“文革”期间下放农村的1200户城镇居民,他们在农村吃住没有着落,子女上不了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批人天天上访,有时堵县委、县政府大门,要求回城安置。在这样一个既混乱又酝酿着巨大变革的历史转折点,1982年3月,近平来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

到任之后,习近平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当时,正定县总人口规模40余万,大专以上毕业文化程度的379人,自学成才或中专毕业后取得技术员以上职称256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以上138人。

习近平同志意识到“人才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他的提议主持下,正定县以“人才”工作为突破口,创建正定县第一本 “人才账”;制定实施《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进一步浓厚全县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氛围等,确立清晰的人才战略,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工作。

1983年3月,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正定县委制定实施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即“人才九条”)。“人才九条”从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放宽政策、博揽人才。《河北日报》以《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为题,在3月29日的头版头条予以刊发。文章一经发出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据统计,当年就有各类人才46人落户正定,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引进科技人才达257人。

198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的讲话中强调“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将人才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予以高度重视。

“人才九条”的制定实施,得到了多数干部群众拥护,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为此,习近平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并带领干部到南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考察学习,召开全县干部动员大會,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把“人才九条”的制定实施过程变成了正定解放思想、促进改革的发展进程。

时间忠实记录了如下的历史进程:

1984年2月18日至22日 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劳动人事厅联合召开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整用非所学专业技术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以最大的务实精神和最大的魄力,切实做好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调整用非所学专业技术干部的工作,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198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强调,“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人才之治作为富国之本、兴邦之计。放眼世界,英、美、口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经济强国,都与人才有着密切关系。十几年之后将是‘智能世纪,只有人才兴,才能国家兴。”因此,“开发人才是一项具有特殊地位的战略任务,关系四化成败,关系国家兴衰。”

1984年10月15日至19日,河北省第一次人才交流大会召开。会议意在沟通人才信息,妥善安排外省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调整使用不当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调剂专业技术人才余缺,开展技术招标、技术转让、技术承包。参加会议的单位800多个,接待2.5万人次,1399人被有关单位初步选定。

1984年11月13日至15日,河北省委召开全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统战政策汇报会,会议要求,排除来自“左”的和各方面的干扰,把中央关于知识分子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记录了正定“人才九条”在极大促进正定县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和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更是助推了中央关于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政策在河北全省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凝聚了全省上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四、正定“人才九条”的现实价值

从1983年3月习近平同志领导制定实施《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距今已近40年,“人才九条”所传递的精神与现实价值已远远超出其本身的内容,历久弥新!

(一)“人才九条”的产生是实践出真知的集中体现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在同乡亲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之余,习近平办夜校、办扫盲班,建沼气池、打淤地坝、办铁业社、缝纫社……在穷困闭塞的梁家河,习近平充分发挥了“人才”的引领作用,产生了显著的实践效果。比如,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扫盲班使得梁家河“在当时,与周围的其他村相比,村民文化素质要高一些,识字的人也要多很多”等,这一切无疑在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他走上从政道路后,在更大舞台上倡导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实践原点。

习近平同志回忆说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是对实践出真知的最好注解。

(二)“人才九条”的产生是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集中体现

出生成长于红色革命家庭的习近平,自幼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庭的优良革命传统教育。父亲习仲勋同志给他讲的团结方面的道理,“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母亲齐心同志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尤其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习近平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广东看望并随同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一起下乡调研参加社会实践。

习仲勋同志根据广东特点提出的广东“先走一步”的经济发展思路,“坐在机关里做决定,往往是主观主义的。”“在我们干部中,思想僵化、半僵化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不改变这种精神状态,不解放思想,不打破‘禁区,冲破旧的条条框框,就很难前进,甚至什么事都干不成”等重要观点所体现的坚强党性和深厚的群众情怀,以及当年建设者开发建设广东的冲天干劲,无疑对习近平同志到地方主政后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行事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才九条”之所以能在正定而不是其他形成与实施,是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集中体现。

(三)“人才九条”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辩证统一的集中体现

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人才九条”一经推出之所以能带来巨大的轰动效应,主要是其全方位突破了人才工作调动过程的瓶颈甚至是壁垒问题,其全部内容不过千字,但涉及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尤其提出的“允許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的规定,可以说是新时代“容错机制”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同志曾这样感叹,“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说我们做到了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做到了解放思想这一条。做到这一条并不是因为我们本事大,而是从心里有一种想和中央保持一致的觉悟和愿望,有这么一颗诚心,试着去学、去闯。”

(四)“人才九条”体现了治国理政中“纲举目张”的重要的方法论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语出《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意思是说,一提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后概括为成语“纲举目张”,用来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各个部分。

习近平同志从根本上抓住了“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这一关键所在,他强调“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富强,中华要振兴,就必然要求涌现出一大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各种有作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人才,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振兴;没有人才,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会化为泡影。”正是在念好“人才经”,建立清晰的人才战略,打造“人才九条”的基础上才有了正定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总之,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领导实施的“人才九条”,经过近四十年的实践检验,愈发凸显其宝贵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彰显出持久的生命力,它在给正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萌芽于此的习近平人才理论更是给新时代中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磅礴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知之深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2]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著:《习近平在正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年;

[3] 雍华奇:《习近平回正定》,散文百家2009年7期;

[4]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口述河北改革开放30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1月;

[5] 刘洪升编著,《河北省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版;

[6]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著:《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俄罗斯埃克斯莫出版社2015年5月;

[7] 熊玠(James C.Hsiung)主编:《习近平时代》,美国时代出版公司2015年8月;

[8] 胡跃福:《习近平推进人才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求索》2019年第1期;

[9] 张国:《习近平正定县工作期间的人才思想和特点——以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为视角》,《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10] 王丽、罗洪铁:《试论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11] 张清雅、乔希玲:《习近平务实精神的哲学意蕴和当代价值——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实践为例》,《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1期;

[12] 王丽锟:《习近平人才观的正定溯源与实践研究》,《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12期;

[13] 薛钧君:《习近平在正定的人才观及其科学思维》,《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
浅析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浅谈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低星级酒店员工晋升制度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