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媒体新闻评论发展

2022-05-30杜媚

新闻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引导新媒体

杜媚

【摘 要】本文以贵港市媒体为例,论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发挥正本清源、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等功能,为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分析新媒体时代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就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探索,提出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评论;舆论引导;研究

新媒体时代,舆论阵地从“线下”走到“线上”,呈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格局,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为广大网友所接受,也为新闻评论这一重要文体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利的载体。新闻评论要注重强化媒体融合,拓宽传播渠道,形成舆论合力,推动解放思想,发挥引领优势。要不断强化“精品”意识,以更深刻的题材、更贴近群众的内容、更触动心灵的语言,推出更多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好作品,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挥更有效的传播与引导作用。

一、贵港市媒体新闻评论现状

(一)品牌策划能力不断增强

贵港市在早期就借助传统党媒平台,通过传统模式打造了颇具影响力的《老徐茶座》新闻评论类栏目。该栏目既面向全国热点事件征集精彩评论,又重点关注广西及贵港本地民生话题,定期在《贵港日报》推出,每篇评论均有“编者按”。2021年底,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西江潮网评工作室又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强势打造“西江潮网评”。该品牌立足于“观西江潮、评贵港事”,旨在汇聚网络正能量,传播贵港好声音,一经推出便受到网友的热烈关注和广泛好评。“西江潮网评”除了发文字评论,还采取由主持人进行播读、在新闻评论网页中加插漫画作品的“视评+漫画”形式,进一步增强了新闻评论的传播力。随着《老徐茶座》和“西江潮网评”两大品牌融合发展,贵港市的媒体新闻评论既有传统媒体上的“每周声音”,也有新媒体上的“密集回响”,并通过《贵港日报》、贵港新闻网、贵港宣传、“西江潮网评”微信公众号等矩阵传播,形成了“一报一网多点开花”的格局。

(二)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新闻评论传播中,贵港市坚持抓好品牌与影响力的协同推进。《老徐茶座》品牌栏目得到宣传部门肯定,并荣获广西新闻奖等奖项,栏目刊发的新闻评论作品也在广西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等评选活动中拿到好名次。“西江潮网评”微信公众号推出后,每周都推出3至5篇具有爆款特征的评论,受到广大网友好评,网络点击率、转发率都维持着一定热度。比如,作品《“一只龙虾”激活一座城市》就2022年1月5日《人民日报》关于贵港市利用富硒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做精做优稻虾特色产业的报道进行评论,以贵港市聚焦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目标,促进全市渔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热点新闻事件的效应。2022年初,贵港市委、市政府要把骑楼街区打造成贵港人的“古郡印象 贵港记忆”,消息传出后,老街街坊奔走相告,朋友圈瞬间爆棚。作品《“古郡印象 贵港记忆”让城市更美好》对这一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精准而简练地阐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老旧小区改造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地方党委、政府重点项目部署营造良好氛围。“西江潮网评”工作室还推出每月优秀网评评选活动,通过专家评选和网友投票等方式,从每月的新闻评论中选出部分网评确定为月度优秀网评,入选月度优秀评论者,将有资格参加年度优秀评论评选。这些激励措施有效团结和鼓励了全市时事评论作者,提高了他们时事评论的写作水平。

(三)严谨运行意识不断增强

纵观贵港市,无论是传统新闻评论,还是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之所以传播影响力和网友好评度持续提高,在于运行的严谨性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一是在回应发展主题上体现严谨运行。新闻评论的稿源有编辑点题约稿和自由来稿,但无论哪种来稿,均保证是对权威声音、权威事件、民众关心事项等主题的回应,都要有利于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引领积极的思想。以“西江潮网评”2022年1月的评论为例,无论是聚焦贵港市重点工作的《“一只龙虾”激活一座城市》《“古郡印象 贵港记忆”让城市更美好》《常态化打击治理黑恶势力》,抑或聚焦绿色环境、民众诉求问题的《骑行绿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群众呼声“装聋”》《公民个人信息不是“想卖就能卖”》《为群众办事就不要怕历史遗留问题》《“一码通”解决“老大难”》,还是聚焦民生温度与情怀的《用奉献诠释大爱永受赞颂》《“小毛衣”织出“大温暖”》等,关注点虽然各有侧重,却又一脉相承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市民群众普遍欢迎的精神食粮。2022年1月4日,《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6名器官衰竭者在新年的第一天重获新生,1名失明者重见光明。给他们带来新生的,是贵港市一位26岁的小伙子,他在一场车祸中受重伤离世,其父母在悲痛中做出决定,捐出儿子身上所有可用的器官。作品《用奉献诠释大爱永受赞颂》及时对此事件进行评论,传递了新时代精神文明正能量。二是在组织领导上体现严谨运行。加强对《老徐茶座》栏目和“西江潮网评”微信公众号的组织领导,确保精准把握评论内容和严格审核拟发文章。三是在重点约稿上体现严谨运行。对于重点题材的评论,主要实行定向约稿制度,由负责专栏的领导及编辑向政治过硬、评论能力强、专业领域精通的作者进行定向约稿,確保评论稿件的质量和水平。

二、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热点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及其传播面持续扩大,受众的知识素质及审美标准不断提升,使得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把握题材欠缺,特别是在回应群众关切问题上欠缺。新闻评论重点是抓住热点,热点的形成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但在热点形成之前,媒体还欠缺精准把握题材的能力,对群众关注的热点有时回应不及时、不全面。同时,由于热点扎堆或某时间段内缺少“热点”等原因,也会让本地新闻评论的“靶向性”和引导性减弱。

二是辐射影响欠缺,特别是在本地域外的影响力欠缺。地级市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事件重点落在本地上,聚焦的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重点项目的推进,关注的是地方民生民情等,因此,其新闻评论类栏目往往面对的受众与本地媒体指向的受众是对等的。作为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辐射影响的多是本地的受众或者本地户籍的受众,在向外延伸影响力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

三是专业团队欠缺,特别是高素质专业化评论队伍欠缺。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重点虽然是面对本地受众,但只要作品的质量高,完全可能成为助推一个地方良好舆论形成的有力工具。由于作者队伍不够稳固、专业和多元,目前知识性强、趣味性强、专业性强的新闻评论并不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更是少见,而且在视评、漫画、动漫等形式上创新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是激励机制欠缺,特别是长效发展激励机制欠缺。对推动“名栏”“名作”而言,更多地级市新闻媒体还处于摸索、实践阶段,没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促进新闻评论长效发展中尚欠缺制度机制的保障,不利于新闻评论稳定有序发展,更谈不上向纵深、向高峰挺进发展。

五是总结提炼欠缺,特别是“编、写、读”三方互动欠缺。对新闻评论作品的发展缺少总结的意识,没有建立半年研判、一年“回头看”、优秀评论作品点评等制度。一般而言,作品发表在报刊及网络平台上,即完成了其“功能”,编辑既没有点评,读者也缺少回应,作者没有从中获得第三方意见,这些被冷落的“编、写、读”三方关系,不利于本地新闻评论的发展。

三、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光明网原总编辑孙明泉说:“在网络背景下,很多人读新闻已经觉得不解渴了,大家对评论的阅读需求、阅读期待更强,网络评论成了一种社会期待的价值。”互联网时代,网民拥有了更多表达言论的平台。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新闻评论相比,具有时效性、互动性、海量性、集纳性等特点,因此,其社会期待值很高。特别是从微信舆情重大影响力来看,新闻评论大有可为。新闻评论是言论类作品,代表了言论倾向,也引领了舆论导向,是广大受众特别是众多网民的共同期待。好的新闻作品与好的新闻评论相得益彰,二者应相辅相成,共同讲好身边故事、传递百姓心声、增进民生福祉、引领积极风尚。

(一)坚持强化组织领导,更加精准把握重点题材

媒体言论因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发出的声音必须准确、客观、权威。在评论过程中,要强化组织领导,对重点题材进行精准把握,选准评论点,延伸重点题材的讨论热度,推出精准到位、说理透彻、受众叫好的评论,让重点事件深入人心,增强受众的生活体验感以及价值观自信。还要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通过层层把关、级级审核,保证言论的导向正确。

(二)坚持打造品牌特色,更加有效发出本土声音

媒体传播要依靠“名主持”“名栏”“名作”,这也是品牌的效应。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新闻评论的高质量发展,其综合体现就是打造品牌特色,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持续强化品牌建设,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强有力的传播途径,形成媒体矩阵中的新闻评论“拳头产品”及“网红作品”,让品牌特色增活力、增人气、增影响,推动本土声音有效传播。

(三)坚持提升队伍素质,更加注重高质高效作品

队伍素质的“专业性”,是新闻评论或者说观点表达亟待解决的问题。于媒体而言,需要具有能够策划、挖掘题材的“能人”,确保出“名栏”。对作者队伍而言,需要各领域、各系统、各界别的专业人员,特别是需要具有一定新闻评论经验和扎实写作功底的人才,确保出“名作”。同时,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视评、漫画插图、动漫表现等方面水平,使新闻评论的传播力、感召力更强。

(四)坚持健全激励机制,更加充分调动工作热情

要建立健全新闻评论激励机制,对具有一定影响力、地方党委和政府认可、人民群众好评、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助推作用的新闻评论“名栏”“名作”,通过评奖、评优等形式进行奖励。对新闻评论队伍中的优秀人才,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用激励机制给予他们充分的认可,搭建好有利于他们继续施展能力的平台。

(五)坚持抓好总结提炼,更加有力巩固拓展成果

新闻评论是阶段性的媒体传播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该作品在阶段性之后就没有了生命力。对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应该强化总结、提炼意识,进一步加强“编、写、读”三方互动,通过汇编年度优秀评论作品、点评年度优秀评论作品、召开“编、写、读”三方座谈会、研讨会以及评選先进个人等形式,有效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固化成果。

(六)坚持深化团结协作,更加广泛传递权威声音

新闻事件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地方或一个系统领域的工作反映、问题反馈以及经验展示,大多数的本地新闻评论与新闻事件是一体的、关联的,特别是对该事件精准到位的评论,其实是对事件起到“二次传播”的效果。比如,“西江潮网评”中涉及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旅游方面的评论,在文明类网站、文化广电类网站等快速转发后,进一步扩大受众面,引起更广泛关注,助推新闻事件热度持续。因此,要注重深化团结协作,充分利用新闻评论涉及的相关单位的宣传平台对新闻评论进行再传播,使权威声音传递更广泛,得到的认可度更高,进一步发挥凝聚共识、提振精神的作用。

四、结语

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在新媒体时代下,地级市媒体新闻评论要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传递好声音,发挥更有效的传播与引导作用,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就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强化新闻评论“精品”意识,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提振精气神的作品、更触动心灵的语言和更积极有效的思想引导,持续形成舆论合力,营造向上向善氛围,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潮

参考文献

[1]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2]如何发挥网评的舆论引导作用[N].光明日报,2011-07-09(6).

[3]李宝善.推进媒体融合  放大主流声音[J].新闻战线,2016(9):5-6 .

[4]马少华.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的“专业性”[J].新闻与写作,2013(10):95-96.

[5]熊茵,赵振宇.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及风险探析[J].现代传播,2016,38(2).

[6]陈庭强.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9(3).

(编辑:覃世默)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舆论引导新媒体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