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新闻写“活”出“彩”策略刍议

2022-05-30张雷

新闻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四力

张雷

【摘 要】做好行业新闻,需要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唯有创新做好行业新闻的“独家”表达,才能提升和发挥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广西林业新闻致力于写“活”、出“彩”的实践经验,提出记者必须在宏观上强化政治意识、群众意识、融合意识、精品意识,微观上细处着眼、转换视角、重视策划、活用口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新闻作品,为建设现代林业强区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关键词】行业新闻;四力;广西林业

行业新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专业性强、受众面较窄,行业新闻在时效性、可读性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要想吸引读者,采写行业新闻的记者必须寻求突破。精品力作是检验记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试金石。记者只有脚下生根、洞察本质,深思切问,落笔千钧,才会有让人爱看的新闻力作。近年来,广西林业系统的宣传干部与区内外主流媒体的记者,坚持政治导向,以不怕路远的脚力、善于发现的眼力、精微独到的脑力、深刻遒劲的笔力,采编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在行业新闻的采编过程中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值得思索与研究。

一、广西林业新闻致力于写“活”出“彩”的实践探索

(一)增强“脚力”:脚踏实地,把一线当课堂

“脚力”就是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深入新闻现场的能力。好的新闻一定是千山万水“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让作品“沾上泥土”“带着露珠”“接上地气”。

《广西林业》杂志记者,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到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的深山老林采写新闻,甚至为了获得新闻的源头活水,不远万里、走出国门,深入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金三角”采写报道,做到真正“沉下去”。2019年5月,广西日报社和《广西林业》杂志派出记者随团到“金三角”区域采访广西支持泰国实施的油茶替代罂粟示范项目,随后,《广西林业》杂志在2019年第5期刊发了《昔日罂粟地 中国油茶香》文章,《广西日报》2019年5月26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往昔罂粟地 今日油茶林》文章。两篇报道一经刊登马上引起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国家林业局官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乃至东盟国家的主流媒体纷纷转载。2020年,《往昔罂粟地 今日油茶林》文章被推荐参评2019年度广西新闻奖,并荣获一等奖。

实践证明,精品源于一线。正是记者把一线当课堂,迈开双腿俯下身,走出办公室,甚至不惜在异国他乡受伤的情况下采写报道,才写出了接地气、聚人气、涨士气的作品,才帮助读者得以窥见新闻作品背后独特的新闻价值,完成了“走到”“看到”,实现了“写到”。

(二)增强“眼力”:发现问题,练就“火眼金睛”

“眼力”是一种新闻视野,是对某个问题的新闻嗅觉,是敢于直面现实、明辨是非的能力。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并不意味着就能发现新闻价值,还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找选题,发现真善美,识别假恶丑。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在判断新闻线索价值时,往往不囿于表面的热闹,而是更为重视事件的内在价值和时代属性。

2021年3月,钦州市林业局通讯员向《广西林业》杂志投来一篇有关钦州市建设跨海大桥没有破坏红树林的稿件,杂志记者敏锐地看到“钦州跨海建桥不砍一棵红树”的背后,是广西深刻领会并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在经历了连续几个月的跟踪采访后,最终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跨海建大桥 不砍一棵树》一稿,刊发在《广西日报》第一版。不久,《中国绿色时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在全国林业系统引起强烈反響。这篇报道通过及时发现一个容易被遗漏的新闻线索,为其挖掘和总结了广西保护红树林的三项创新举措,为读者呈现出桥让树之“避”、树让桥之“移”、人对树之“护”的人与自然和谐景象。

(三)增强“脑力”:探寻本质,透过假象看真相

“脑力”是一个记者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透过表层看到深层,能够穿透假象看到真相。它是通过一篇报道的深度来体现的。实践证明,成功的深度报道,可以回答行业的疑难和时代的追问。

长期以来,《广西林业》杂志记者一直重视采写深度报道,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内问题的解决。如2020年第7期的深度报道《机械化召唤大森林》,直面广西建设林业强区亟须补齐机械化短板的问题,并呼吁在自治区层面建立林业机械化联席制度,多部门共同协商、合力推进林业机械化进程,引起行业内的共鸣。2021年第4期的深度报道《油茶低产林:改得了也改得好》,用百色市油茶低改的经验回答了业界对油茶低改的诸多疑问和顾虑,统一了认识、振奋了人心,并作为经验在全区推广。这些作品正是透过表象看本质,深刻反映广西各级林业部门在建设林业强区中的工作导向,以作品的出新、出彩映射出时代的开拓创新。

(四)增强“笔力”:写出有温度、有思想的文章

有温度、有思想、让人叫好的新闻作品,需要好的洞察力,更需要好的文采来呈现。在付出了辛苦的脚力、独特的眼力、深刻的脑力过后,最后的效果,都需要通过出彩的笔力来体现。

记者在林业新闻稿件撰写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主题的精心策划,又要注重在新闻标题、新闻导语等细节上的推敲打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用真情实感体现温度。记者的笔理应关心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务林人的生活、生产、学习状态,关注这些长期扎根深山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身上所体现出的价值观、人性美。如《广西林业》杂志的报道《两地猿声啼不住——中越联合抢救极度濒危东黑冠长臂猿纪实》,用中越两国边境的护林员生活素描,揭示了基层护林员为抢救东黑冠长臂猿生存环境所付出的16年努力。二是重视新闻标题和导语的打磨。《广西林业》杂志中这样的稿件俯拾皆是,《红树林笑交“绿答卷”——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趣闻和奇事》《“隔河相望”不如“过河相帮”》《雅长兰花“雅”而“长”》等,都是遒劲“笔力”让人眼睛一亮的代表作。

二、行业新闻如何写“活”出“彩”的宏观把握

新闻舆论的“四力”,传播力是前提,引导力是方向,影响力是目标,公信力是保障。结合广西林业新闻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强化记者的政治意识、群众意识、融合意识、精品意识,从而在宏观层面实现提升“四力”。

(一)树牢政治意识,夯实讲好行业故事的根基

记者必须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依据,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深入地报道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和创新举措,将“走进基层的深度、发现问题的力度、思考问题的高度”完美地呈现,实现新闻作品在政治性、新闻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秉承群众意识,抓住讲好行业故事的真谛

走群众路线不仅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传家宝”,也应成为融媒体时代记者的圭臬。记者必须秉承群众意志,系牢与群众的情感纽带,始终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用心潜下心、走下去,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百姓的新闻、做基层的新闻。从细微处着眼来看,记者为了掌握、了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明确自身角色,真正俯下身、低下头、沉下心,学会提问题,和群众掏心窝子,让群众打开话匣子。

(三)强化融合意识,疏通讲好行业故事的脉络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记者必须主动学习,强化融合意识,以互动式、体验式的态度和方式创作新闻,在熟悉融媒体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让新闻既有全方位的立意把握,又有细致入微、入木三分的细节刻画。记者只有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故事性、可读性、趣味性,才能凸显融媒体时代的鲜明特色。

(四)注重精品意识,提升讲好广西林业故事的能力

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记者从基层采访的初始,就要以精品意识来统领完成采编的全过程。同时,更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去不断提升打磨创作精品力作的功夫功底。因此,想出精品,加强学习是首要前提。新时代的记者,要努力提升业务修养,更新知识结构,要练就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工作习惯;要进一步丰富人生阅历、扩大知识容量,提升人生修为和职业品德,应“学有所思、文有所言、做有所为”,进而成为一名好的提问者、思考者和讲述者。

三、行业新闻如何写“活”出“彩”的微观操作

记者职业素养的积淀养成终将提升新闻舆论的“四力”。笔者认为,从微观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处着眼、转换视角、重视策划、活用口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林业新闻作品。

(一)细处着眼,“小”题“大”做,山高水远练“脚力”

林业新闻题材广泛,如何把林业的行业新闻做得与众不同,就需要跑得勤快、采访得深入,才能更多地从细微处寻找到出彩的新闻细节和亮点。

不怕山高水远,就可以更多地深入一线,抓住采访对象更多的细节,挖掘到能够打动读者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从细节切入,可以激起读者兴趣,拉近新闻事实与读者的距离,引发共鸣。例如,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保护区里的护林员,每天怎么巡山、怎么在深山老林里吃饭睡觉、怎么面对长时间的孤独?这些只有跟随护林员一同用脚去体验,才能带来现场感强的报道,让读者切身体会到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艰难和不易。

(二)转换视角,直面读者,见微知著提“眼力”

行业新闻往往注重宣传行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例如,某部委针对某事件出台某项政策、某市县开展林业工作采取哪些创新举措。这类站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角度去报道新闻,工作味过浓。因此,记者在报道林业新闻时,需要直面读者的需求转换视角,即需要转换两种视角:工作视角转换为读者视角、行业视角转向社会视角。

采写林业新闻的记者,遇到新闻题材时,需要考虑:如果一个普通读者,他最想从这篇林业新闻里知道什么?最关心什么?例如,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广西作为全国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的重要省区,这项法律法规的颁布会对相关的农户带来哪些影响?这就需要记者站在读者的视角去深入采访了解林业部门的最新政策有哪些,如何引导农户去理解这些政策。这样写出来的新闻读者才爱看。

行业新闻的行业性决定了内容的专业性,因此,采写林业新闻需要从行业视角转向社会视角。笔者在采写林业新闻时,曾遭遇由于没有解释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这个专业名词,刊登后出现读者来电反映“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是不是漏字了,应该为“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的事情。林业新闻中还有很多诸如“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等专业术语,都需要记者在新闻中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釋,让普通读者能够理解。

(三)重视策划,深度剖析,深思熟虑强“脑力”

在“全民发声、全民记者”的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可以赢在信息传播速度、表现形式等方面,但依托的根基仍是新闻策划。林业新闻要避免落入俗套,就需要重视新闻策划,不断出新,从不同角度去透视、挖掘,做出新意。

做好林业新闻策划,需要记者和编辑深思熟虑,切中时代脉搏做策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记者需要紧跟国家重大林业政策发布,在林业与社会的“共振点”上寻找新闻题材,展现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和独特作用。

做好林业新闻策划,还需要记者和编辑围绕林业重要的事件做深度报道策划。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大法,新修订的森林法有哪些主要内容?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这就需要记者第一时间做好新闻策划,邀请林业专家或者行业部门主管负责人做好解读。这样不仅可以体现权威性,落地速度上也有优势,易被众多社会媒体网络转载,引起强烈反响。

(四)活用口语,巧用修辞,精妙鲜活炼笔力

深入细致的采访、直面读者的视角,再加上精心独到的策划,似乎是万事俱备,但最终的落脚点,仍在落笔后的一字一句之中。枯燥的林业知识稿件,本身就需要使用修辞手法、活用口语来体现,锤炼精妙鲜活的笔力对于写林业新闻的记者来说,尤为迫切和重要。

俗话说,好的标题是新闻传播成功的一半。让新闻之眼“亮”起来,在标题上下好功夫,往往会事半功倍。《“卖树木”不如“卖风景”》就是报道森林旅游的典型好标题,形象地将林业未来发展新方向、新理念概括了出来,让读者眼睛一亮。同时,与一般新闻相比,题材本就专业的林业新闻则更需将标题“口语化”,让新闻之眼“活”起来。例如,报道北海市发展罗汉松产业的报道《笑问“罗汉”何处来》,就是通过反问的手法,激发读者的兴趣。

四、结语

一篇精品新闻呈现出的一字一句来自记者的扎实采编和长期积累。这样一篇有洞见、有情感、有灵魂、有地气的稿件,无法从会议讲话材料中信手拈来,无法坐在办公电脑前复制粘贴。因此,只有坚持和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才能拥有不怕山高水远的“脚力”、练就见微知著的“眼力”、养成深思熟虑的“脑力”、提升精妙鲜活的“笔力”,最终才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01).

[2]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 2018-08-23(01).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四力
提升“四力”打造防灾减灾“建邺模式”
以廉洁文化“四力”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以“四力”推动联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用“四力”做深做透好题材——我采写器官捐献报道的一点体会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践行“四力”锻造新闻精品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构建新型话语体系 提高主流媒体“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