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表达促理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2-05-30陈恩慧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计算表达口算

陈恩慧

[摘 要]计算不是枯燥的,也不是机械的,表达可以帮助学生乐学计算、深学计算。口算基于表达,而表达可以沟通联系、加深理解、推进思考,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丰富感性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使知识内化。若学生在表达中逐渐明晰算理、掌握算法,可提高计算正确率。

[关键词]计算;表达;口算;深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7-0037-0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9页的例1和第60页的“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背景】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笔算经验,所以在学习口算方法时,容易受到笔算方法的干扰。如果教师在新授课环节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笔算的方式,而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口算来进一步完善计算能力。基于此,课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经历口算算法的探究过程,在表达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口算技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于条件,精准提问

【片段1】课间活动时,很多小朋友喜欢跳绳,图1是3个小朋友跳绳的情况。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条件提一个问题吗?

生1:小红和小军一共跳了多少下?

生2:3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

【思考】课堂开始部分,学生根据条件独立提出问题,出现了各种状况。有的学生会提出“小红和小军一共跳了多少下”“3人一共跳了多少下”等问题,虽然问题没错,但是涉及多步计算。于是笔者将问题改为“你能提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吗”,或“你能从中任选两个条件提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吗”,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地提出对应的问题。教师的精准表达可以促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提出更合适的问题。同时学生在这一环节不必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提问上,而把时间与思考放在探究算法与算理上。

二、算法多样,自主表达

【片段2】在学生提出“小红跳了多少下”和“小军跳了多少下”的问题之后,笔者顺势展开教学。

师:我们先来算一算小红跳了多少下。

师:你想怎么口算“45+23=”?

(如果学生先算个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对应的过程)

师:你是先算45加3,然后再加20。

(如果学生先算十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对应的过程)

师:你是先算45加20,然后再加3。

师: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吗?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单上的方框里。(出示图2)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交流,先讨论不同的口算方法,再请方法最多的小组来汇报。

生1:我是这样算的,45+20=65,65+3=68,先算几十几加几十,再加几。

生2:我是这样算的,40+20=60,5+3=8,60+8=68,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加几,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

生3:我是这样算的,45+3=48,48+20=68,先算几十几加几,再加几十。

生4:我是这样算的,5+3=8,40+20=60,8+60=68,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几十,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这四种口算方法,结果都等于68。恭喜你们組算对了,而且找到的方法最多!

师:刚才在口算“45+23”时,其实同学们都想到了同一种方法——拆数,这样就把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

【思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无论是笔算的思想还是口算的思想,只要思路正确,都应给予肯定。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既要让学生表达得清楚,又要使学生理解得深入。于是,在出示“45+23”这道算式后,笔者先请一位学生说说他的口算方法,再请另一位学生来说说他的口算方法,两种方法叠加以达到强化的效果。相反,如果第一位学生说的是笔算方法,那就直接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并提出“先讨论不同的口算方法,再请方法最多的小组来汇报”的要求,以达到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口算方法的目的。课堂是属于每一位学生的,因此在探索环节,教师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讨论、去发现,尽情表达数学,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尝试分类,抽象算法

【片段3】笔者出示图3。

师:你能给这些算法分分类吗?小组商量一下。

生1:算法1和算法3分为一类,算法2和算法4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1:因为算法1和算法3都是两步计算,而算法2和算法4都是三步计算。

师:其他同学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生2:算法1和算法2分为一类,算法3和算法4分为一类。因为算法1和算法2都是先加几十,再加几;算法3和算法4都是先加几,再加几十。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先看算法3和算法4。算法3是先算45加几,再加几十;算法4是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几十,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这都是我们之前学的笔算算法,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口算算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一般从高位算起,就像算法1和算法2。算法1是先算45加20(描红“4”和“2”),再加3;算法2是先算40加20(描红“4”和“2”),再算5加3,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算法1和算法2,哪一种更简便呢?

【思考】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笔者希望学生的分类是:算法1和算法2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先加几十,即先算高位;算法3和算法4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先加几,即先算低位。尽管在汇报不同算法时,笔者已经强调了口算的算法是“先加几十,再加几”,但在分类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直观感受。基于二年级学生思维直观性强这一特点,笔者调整了板书布局(如图4),先直观地引导学生将算法1和算法2分为一类,再通过解释这样分的道理,让学生逐步感受“先加几十,再加几”的深层含义。

四、对比分析,沟通联系

【片段4】

师:同学们已经口算出小红和小军各跳了多少下,真棒!仔细观察“45+23”和“45+28”的口算过程(如图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45+23”和“45+28”都可以先算45加20,再加几。

生2:“45+23”和“45+28”都可以先算40加20,再算几加几,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都是45加二十几,怎么一个得数是六十几,一个得数是七十几?(描红“6”和“7”)

生3:因为“45+23”的个位上是5加3,没有满十,不用进位,所以得数是六十几;而“45+28”的个位上是5加8,满十要进位,所以得数是七十几。

【思考】在对比中分析异同,并表达异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沟通了联系,总结出“先加几十,再加几”这一口算算法。课堂上,学生的每一句发言其实都是最真实的数学表达,学生将知识进行了梳理与加工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反映了学生的理解情况以及对课堂学习的真实掌握情况。多给学生机会去表达,让他们完善自己的想法,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口算方法、理解算理,从而形成计算技能。

【案例反思】

本课的设计紧扣重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多种表达机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既厘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学习了别人的观点。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数学思维,促进了计算理解,从而达到落实深度学习的目的。

一、创设表达机会,让学生化身课堂小主人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实物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基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活动,如教学片段3,让学生对自己的分类标准畅所欲言。看似简单的任务,却需要学生仔细思量,取得了有的放矢的效果。当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索、去交流、去表达时,学生化身为课堂的小主人,在表达中推进思考,促进理解。

二、开放表达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表达机会后,还需要开放表達空间,使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5+23=”虽是一道普通的算式,却有着多种多样的算法,每一种算法背后都蕴藏着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数学思想。学生在倾听了别人的方法后又收获了新方法,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思考,使表达更完整。当开放表达空间后,计算课不再只是单调枯燥的计算,而是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过程,并在多种表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比较环节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表达空间,不同学生表达出的“异”与“同”也不一样。课堂属于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就会再进一步思考,再进一步表达,在表达中产生兴趣,而兴趣会带着学生走进“计算的世界”,进行深度学习。

三、营造表达氛围,带领学生深度学好计算

课堂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愿意表达、积极表达、享受表达。当表达成为一种习惯,学生沉浸在表达的氛围中时,计算将不再枯燥,也不再浮于表面。案例中,当学生已经口算出小红和小军各跳了多少下的问题后,笔者继续抛出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给学生持续营造一种表达氛围,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勇敢表达想法,有利于学生明确不同方法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深度学习计算。

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观点表达出来,将思考分享出来。如此,学生便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在表达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并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使知识内化。每一次的表达都在传递着每一次的理解,学生在一次次表达与理解中,使知识体系呈螺旋式上升,从而更精准、更有深度地学习计算!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计算表达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