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审美在建筑艺术中的价值

2022-05-30于涵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功能

摘 要:随着环境的演变,再加上人文、科技等诸多要素影响,生活用品在形式上从点线面衍生出许多绚丽复杂的图案,在功能上也从简单的起居住行到满足人们身心精神上的需要,功能更加多样,艺术也从单一的绘画形式衍生出多样的表现形式。艺术主要是为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衍生并创造的,可分为八个美学范畴——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其中,建筑艺术就是在艺术规律上,利用建筑美学中特有的艺术语言,让建筑产生文学、审美的价值。

关键词:建筑艺术;艺术形态;功能

在我国建筑历史上,建筑艺术美学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类型,建筑艺术也会通过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来产生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在富含象征性与形式美的同时,又表现出民族与时代精神。用途上,它会按照人类的实际需要分化出纪念性建筑、宫廷与墓室建筑、宗教信仰楼宇、居住建筑、花园建筑等各种类型的建筑艺术作品。建筑美术和产品设计、工艺美术等相比,是指一个集实用价值和审美性工艺价值为一身的艺术作品。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一旦没有了建筑,就没有了生产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性与审美性逐渐成为建筑本质的功能,只有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在实用性至上的基础上,才会更加具备审美的价值(图1)。

一、同历史阶段的建筑艺术形态

(一)原始社会建筑艺术形态

在原始时代,相比于形态、功能,人们更重视自己的安全问题,而考虑不到除了自己正常生活以外的物质精神需要。在原始社会人们以大自然所赐予的屏障——地下、山洞和树林为主要栖息环境,抵御严酷的自然环境、各种猛兽入侵,而原始人们也用大自然馈赠、易于获得的资源来建造温暖安全的居住环境。人们可以利用生活的经验、周围的工具等搜集建筑有机材料,如树木、动物皮等,来构筑以自身为衡量标准的房屋。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人们为了能够稳定建筑基底、延长居住建筑使用寿命,会运用泥土、自然石材来稳固建筑。直到后期,人们为了满足温饱,也会构建单一的构筑物——栅栏等来存储粮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仅仅体现在对动物毛皮颜色、质感的选择中。整体建筑以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形态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建筑艺术的飞跃性进步,由此人性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1]。

(二)纪念性建筑艺术形态

纪念性建筑艺术,主要反映地区的历史人文、地势地貌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在宗教信仰兴盛的时代,宗教艺术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以或宏大或微观的建筑形态来兴建大量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一些人并不把精力依托于神话,他们更重视现实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考虑到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因此更加强调人的价值内涵。在人类各个历史阶段都有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而纪念性建筑也随之由神话人物发展到现实的人,以实现个人生存价值和教育后代的目的[2]。

(三)现代性建筑艺术形态

现在,人们普遍更重视自我,更多地思考着个人的意义。而现代性建筑艺术和人类对于自我、真我的人文要求相吻合。现代性建筑设计中包含了人性化元素,也包含着对感性生活的关怀。而建筑美的艺术本质则是建筑美学中最宝贵的地方。建筑在造型艺术上,可利用新科技、新材料的优点,在传统建筑的重要部件上,如门、窗户、屋檐等处推陈出新,在细节与构造上展现个性化的魅力。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需要符合其结构规律的审美特点,如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平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寸、局部与整体等等。而这种构成规则的审美特点又是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形成建筑美的主要途径,因此建筑美学只有满足这种艺术形式美的规则特点,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美学目的,从而形成自身的美感。以上海市的金茂大楼为例,上海市金茂大楼是典型的在中国传统元素中,提煉了可以展示城市现代生活结构特点的建筑设计,其采用双轴对称的方法突出了塔的形象概念,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展示中国古塔的神韵,从更深层的人文艺术视角中发现了现代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的交汇点,并最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了传统地域文化的精华。

二、园林景观建筑艺术形态的出现

中国的古代园林是人们理解自由、表达自由的空间艺术形式,其在有限的空间创作出自由的风景,符合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显现了和谐之美,也反映了传统儒家建筑艺术观念的审美趣味[3]。不偏不倚的建筑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空间布局、位置、尺度、装饰和颜色搭配中广泛运用。通过研究贝聿铭的建筑思维、建筑美学、创作手法等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对其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贝聿铭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把中国传统的江南庭园景观和现代风格进行很好的融合,将江南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等多种元素,在北京香山饭店的建筑工程中充分体现。在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的设计中,贝聿铭也运用了江南园林的一些基本造园思想和造园手法[4]。

(一)人性需求在现代城市建筑艺术中的表现

由于国土面积广大,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各个地域会形成有着各种特点的历史文明。地区文明建设代表了地域文明特征,是地方的历史文明精髓,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相当深厚的历史和较强的继承性。地域历史文明对地方发展具有相当关键的意义,良好的地域历史文明能带给地方市民独特的人文归属感,所以继承当地的地域历史文明有利于构建精神文明城市。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主要通过物质层面、心理层面等方面展开。在利用人文元素对建筑进行精心构筑后,建筑已经成为一个表象性文化符号,部分人文元素可以渗入建筑的功能中去,从而提高建筑的综合应用功能,使建筑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性获得双方面的提升。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需要接触的重要事物,如果城市建设可以比较全面地介绍当地的特色文化,则可以增强居民对当地的人文认同感,甚至还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审美能力产生一些正面影响。

步入21世纪,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地方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发展迅速且多姿多彩的互联网文化又对传统地方文化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必须注意到,新材料与新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会给传承历史与继承传统地方文化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可行性。在审美大众化的背景下,设计师应该更加重视地域性与全球化之间的联系。设计师必须积极汲取蕴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对其进行理解,在消化之后,再运用现代建筑设计的方式对其进行升华,而这就对设计师在人文研究的态度和时代使命感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域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表达

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处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挨着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运用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其中“苏”重要表现在江南古镇与苏州市人文精神元素的融合,而“新”则着重表现在建筑物的材料上。博物馆以三角形为主体的构造元素和建筑物设计特征。在中心展馆以及一些附属展馆内,建筑的基本结构主要以正方形或者三角形构成。这样的几何形屋顶构造,错落有致地反映了中国江南斜坡房屋的传统建筑文化特征,在充分和周边的古建筑群相互交融的同时,又不失现代城市审美。该馆的建筑构件还运用了大量玻璃和开放式的鋼筋构件,特别是楼顶的立体几何式天窗优化了传统中式房屋楼顶通风力弱的弊端,这样的建筑设计形式不仅恰当地融合了当地的人文特点,还利用新材料、新手段对传统建筑在通风力方面的不足做出了优化和处理,从而使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形式和建筑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特点融合,并增加了一定的现代都市美感。

三、建筑艺术对城市建设的作用

建筑艺术对于现代都市的风景建造来说具有十分普遍而深远的意义。一个富有艺术感的建筑既能代表人们对未来都市生活环境的憧憬,又是对人们生活情景的回忆,是对现代都市生活环境的深刻反映。在人居生活环境的构建中,自然生命价值和生活环境质量日益被人们关注。如果都市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回归自然,那么置身于艺术化的都市生活环境当中,就能领会到现代都市的优美景色。环境建设合理的人居社区,会为市民生活提供很多方便,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在物质文化与生活上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审美品位。建筑艺术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方面的综合需求,是一个对大自然进行美学的修改的重要过程,所以,在从事建筑景观设计、建筑空间布置和建筑风景的人文品味等工作时,要把“人”作为建筑设计活动的主要主题,以人为本,真正使建筑景观环境融于人的生命,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明,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很多大中城市仍然保留了历史文明的城市框架和肌理,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都市建设景观已成为当前都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规律。对每一个都市来说,都应该尽力打造具有自身地域人文特点的现代化都市建筑景观[5]。

建筑文化作为人文精神的一个表现形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各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之中。地方文化往往会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搭建一座座桥梁,从而给建筑师创造巨大的创意空间。而地方文化实际上始终都在发展与演变着,也正是因为这些地域性的变迁,从而形成了中国各地特有的城市建筑人文特色。建筑师始终都在为中国的城市建筑发展寻求一种合理的出路,而关于地方文化与地域性风格设计的尝试也始终不会停歇。地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结晶,因此建筑师必须吸收地方传统精神,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抱着严谨、认真、负责的设计心态,尊重与研究地方文化。人们要意识到建造中国都市建筑景观的必要性,在全面认识中国城市建设景观状况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将地方特色和都市现代性相结合,从而建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建筑景观。

四、结语

建筑艺术形式的发展深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世界各个时期价值体系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建筑施工工艺,但它一直都是围绕人类需要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从而使人们从整个建筑艺术形式中体会自己的存在与生活的需要[6]。未来,在现代城市建筑中融入地域文化,将成为现代都市建筑设计的重点趋向和亮点所在。因此,设计师不仅要做好现代化都市的环境建筑设计工作,注重运用创造性原则,还要在对现代都市结构建设加以再创造的同时,兼顾对传统地域建筑人文元素的继承与运用,采用结构表达,以及细节展示等方法,对城市传统文化进行建筑上的表达,并形成一个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环境人文体现。突出地域人文特征和民族文化风格也是中国建筑迈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把先进的地域文化恰当地与现代房屋建筑设计相互融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增强人们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精神,从而推动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彬.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联研究论述[J].艺术科技,2017(4):322.

[2]刘海明.论非理性主义美学对理性主义美学的批判:从绘画艺术到建筑艺术[J].建筑与文化,2021(11):39-40.

[3]田鲁.浅论雕塑艺术创作中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31-32.

[4]楼海锋.建筑功能与空间的设计趋势及可视化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20(6):40-41.

[5]杨林.“负建筑”视域中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1(12):74-75.

[6]朱爱华.创意趣味性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以张唐景观设计项目为例[J].中国花卉园艺,2017(24):42-43.

作者简介:

于涵,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与表现
试论宋代建筑色调的审美嬗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