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活方式下商业空间体验式设计更新思考

2022-05-30贾春光董世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贾春光 董世琦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商业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而体验式商业空间以其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的优势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对传统商业空间进行设计更新,可以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消费习惯,解决新生活方式与传统商业空间之间的矛盾。阐述在新生活方式下人们的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体验式商业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益,探寻体验式商业对传统商业空间的活化方式,希望能起到提升空间活跃度、带动周边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商业空间设计;新生活方式;体验式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产品经济阶段、商品经济阶段、服务经济阶段、体验经济阶段。体验经济能够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体验式商业指的是一种以休闲娱乐为主、以购物消费为辅的商业形态。

体验式经济让商业设计发生了从物到人的思路转换。体验一词有着相对广泛的语义,是指人在特定的空间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其中,经验、亲身经历、体会等都可以总结为体验。体验式经济不仅能够促使人们在商业空间中购买商品,还能够促使人们在商业空间内产生兴奋的、愉悦的体验经历。这种经历不仅仅来源于购物这个行为本身,还来自视觉、听觉、嗅觉等因素。而体验式商业空间能够让消费者得到这种体验感,并且愿意为这种体验感支付费用。体验式商业空间的魅力就在于其提供的体验感是美好且不可复制的。

一、新生活方式下人们的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消费方式增多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数据。据统计,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数据还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此外,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同步。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发展迅猛的电商为人们在购物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便捷化、智能化的购买形式成为人们提包式购物的替代方式。据统计,中国2020年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1.8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2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的零售额达到了9.8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3万亿元,占网上零售额的82.98%。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发生改变,对于实体商业空间的需求也从吃喝玩乐的物质需求,转变为个性化的精神需求。因此传统商业空间的改变势在必行,必须从设计上对空间进行高质量的改变,来满足消费者在空间中的精神需求。

毋庸置疑的是,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成为人们追求体验消费的助推器。相对于线上消费,线下的实体商业空间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的体验与服务是无法比拟的。对于未来的线下商业空间来说,其经营核心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电商所并不具有的体验感。商品的购买成为休闲娱乐行为发生后的附属行为。

(二)消费目的发生转变

随着国家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条件下,人们的消费目的逐渐改变,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从过去只是单纯地购买商品逐步转变为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追求体验感。由此,消费服务中心也从单纯满足人们物质消费需求逐渐向滿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转变。体验式商业带来的消费体验并不拘泥于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而更多的是满足人们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促使人们积极进行消费。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并向10000美元飞跃过程中,居民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37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7%。也就是说,未来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将逐步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比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我国人民到了追求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段。这促使设计师们在设计商业空间时,要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流行元素,对空间布局进行更加精准的考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体验式商业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益

(一)体验效益

传统的购物中心更加注重内部的功能性,而将体验感放在次要位置,以期得到更高的销售额和商品曝光度。而体验式商业空间则遵从消费者心理,顺应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消费者可以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也是体验式商业空间的鲜明特点。商业空间的温度、湿度、形态都影响着消费者的感受,并且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行为。打造更加强调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的消费空间,可以提高消费者在精神层面获得的满足感,使消费者得到印象深刻的回忆与体验。

(二)社交效益

现在的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年轻人可以随意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再加上公共空间的资本化,导致社交这个项目不得不与其他项目一起进行。由于年轻人的生活空间和闲暇时间不断缺失,他们更加渴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而体验式商业空间是一个能够提供社交服务、健身服务甚至医疗保健服务的大型综合商业空间,并且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及便利性,所以其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首选去处,并且逐渐演变成人们社交、集会的重要场所,这也间接地促进了商业空间设计的迭代更新。

(三)互动效益

相比于传统商业平铺直叙的空间设计方式,体验式商业空间在设计上体现出更多的细腻变化,以求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双重需求。借助VR、人工智能等技术,商业空间可以对声、光进行改变,进而使空间中的人们产生心理变化,实现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互动,获得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同时,可以借助智能云系统为消费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进一步突出体验式商业空间的互动效益。对比传统的“标准化”商品,个性化的定制商品能够快速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

三、体验式商业对传统商业空间的活化方式

(一)空间设计的“非样板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许多商家为节约成本,在内部空间设计方面相互借鉴,不断复制,逐渐变成同一种模式,没有新意,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仿佛在逛同一家购物中心,不免倍感单调乏味。而体验式商业空间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对于当下的消费者而言,生态、文化、艺术、社交以及智能化场景的结合能够更加吸引他们的目光。

不同的购物中心所处的地域、城市均不同,有着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因此,不同购物中心的空间设计应该凸显出当地特色。设计师要在了解城市文化、地域特色以及目标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通过主题营造的方式合理地规划空间的内部形态,使消费者能够沉浸式地体验和解读空间,获得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体验感。

(二)人本逻辑的弹性更新

现代设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所以关心人和服务人的设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考虑人们的生理及心理感受,给消费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进行空间改造时,可以根据时令或节日等改变空间中的色彩、景观的陈设或是装饰物的材质。适当变换不仅能够提升空间的视觉美感,还能更好地营造空间氛围,同时能够避免空间形态的同质化问题。另外,可以将城市故事融入空间设计,用设计来讲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脉络,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感的同时,还能助力城市文化宣传,赋予商业空间一定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依托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被应用于商业空间。利用好这些技术,打造既智慧又智能的商业空间成为当下空间设计的新趋势。商业空间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把握市场动向,针对行业变化对品牌种类进行弹性调整。同时,商业空间可以引入更加适应市场动向的品牌,不断调整业态分布,从而进一步提升空间活跃度,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商业IP的打造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商业空间的宣传有了更多的途径,并且更加便利。当某一个商业空间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上的曝光率激增时,其就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也是一种商业现象。商家需要通过自媒体平台的曝光来增加客流量,维持经营,而消费者需要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信息,所以“网红”这个词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空间设计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利用好“网红效应”使商业空间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才是合理的。

商业IP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主题,例如生态、怀旧、工业等,这些主题就是设计的核心。场景化无疑是最直观有效的体验式空间设计方式。主题营造的方式可以提升商业空间的趣味性,增加商业空间的记忆点,通过设计为商业空间赋能。例如,长沙的“超级文和友”商场(图1)、长春的“这有山”商场(图2)就是这类商业空间的典型代表。而体验式商业空间也并不一定要设定某个特定的主题,只是利用设计为商业空间赋能。从体验感入手,将其作为商业空间的核心吸引点之一,打破固有的设计思路,使设计更加具有互动性。

四、结语

传统商业空间由于建造年代的原因,大多处于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而这些商业空间同样因为建造年代较早,大多不能提供当下消费群体所要求的“体验感”。由于传统商业空间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应对商业空间的内部环境设计进行更新,营造符合地域特色的商业主题空间,以提升商业空间的活跃度,带动周边经济增长,助力城市经济发展。目前来说,体验式商业空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使传统商业空间更加符合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如今体验式商业空间已经成为未来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使得商业空间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设计师应该将目光转向新生代消费者,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瞬息万变的行业趋势中发现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姚翔翔,朱浩暘.“后疫情时代”的弹性商业空间模式建构:以非遗数据解码体验店为例[J].当代建筑,2020(11):118-122.

[2]王怡婷.消费需求影响下既有商场改造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0.

[3]范嘉苑.后疫情时代:体验经济之下的商业空间设计再探索[J].现代装饰,2021(8):15.

[4]韩亦漪,张禄.设计赋能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商业空间设计研究:以兰溪王家村“白露有礼”空间为例[J].设计,2021(13):68-71.

作者簡介:

贾春光,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历史遗产保护、风景园林。

董世琦,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