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作类电影的新形态与必要构思

2016-12-24刘邵阁

艺术评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创作

刘邵阁

摘要:动作类电影体现出了明显的创作努力,其表现在若干元素的加强和浓缩,在尽力减少冗余时间和过程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影片内的核心元素,可以用迅猛和浓烈两个词来形容新动作片的特点,在类型研究中有“超类型”的概念,其核心就是把类型的元素竭力强化浓缩,这也就造成观众层面对影片的感受体验。

关键词:动作电影 创作 艺术形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48-03

近年来,商业类电影不断在进化,不仅表现在拍摄和放映技术上,还表现在电影的“浓度”上。换句话说电影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少垃圾时间,电影的分分秒秒都在力图抓住观众,考察新近的动作类电影这种趋势和表现尤为明显。

一、动作类电影的一般形态

“动作类电影从电影文本看,该类电影突显感官吸引力,以精彩的格斗画面、新颖的特技、恢弘的场面与绮丽的想象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1]动作类电影的美学核心是暴力美学,影片的重要元素是动作场面的美感,最终过程是剧情营造的情绪通过动作释放,尤其是在香港经典电影中,动作片的模式更为简单,即善恶最后对决,通过铺垫把主人公推向最后场景,在最后场景中通过长时间的打斗来达到善恶对决的剧情终点。在欧美片中,最终危机是主要推动力,这个危机是悬而未决的,动作场面是为了增加和解决危机,但在动作场面之外都会存在节奏松下来的一些垃圾时间,用来抒情或者过渡,剧情的浓度和电影的浓度没有那么大。剧情浓度是指冲突的紧迫和情节的丰富,电影的浓度是指电影在画面拍摄和剪辑上控制的张力。这些脱离紧张节奏的部分基本已经脱离主要危机的解决动作过程,也就是说电影暂时要休息一下,一会儿继续。

东西方不同点在于“最终点”的设置,东方倾向善恶决斗完成善的使命使恶人得到制裁。而西方的倾向是解决危机,就是解救、终止伤害、逃离困境等。西方经典时期的动作片或者有动作元素的电影《独闯天涯》《终结者》等都是这样的模式,而《非常人贩》系列,打斗场面不能增加危机感,逐渐停留在动作展示的层面,这样在打斗中剧情就是停顿的,在《美国队长1》《钢铁侠2》这样的科幻动作片中,剧情更是漫画式的简单,动作场面是善恶交锋,动作过程无法加剧危机反而拖慢影片的节奏。

另外,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说的剧情是静止的或者动作场面是独立的,是指在动作场面中观众会脱离甚至失去兴趣,动作变成简单的动作不能引起或促进剧情危机,因而显得动作与剧情是分开的。

二、动作电影的新方式

“明显的情节剧故事线索、禁忌的性关系、精心谋划的暴力事件”[2]其中故事和暴力是重点。动作电影的元素——人物、动作、剧情——有机结合互动,才会产生一部优秀的动作电影。人物的命运必须值得人关注,也就是说人物的性格要吸引人,关于人物的危机设置一定要能引起人的关心和担心,动作必须是能加强和促进剧情危机的,因剧情而生又推动剧情,剧情要集中而强烈。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危机在最终结果上,是观影者的情绪状态。

(一)进入冲突迅速

新近的动作电影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进入剧情(危机)的迅速,几乎开场即可进入冲突,这是一种进化。在当下的文化产品环境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电影正在加速完善自身,这就是表现之一。游戏会迅速进入任务,小说迅速进入主题,这是一个文化消费环境。经典理论认为,电影要在开场五分钟进入剧情,这个时间已经被大大缩短。比如《怒火攻心》开场第一个镜头就进入绝对冲突,而老一点的《飓风营救》的开头却交代了很多过场来塑造人物。《疯狂的麦克斯》(2015)开场便进入了危机主题,麦克斯的逃亡之路和狂暴之路。

(二)剧情集中明确

新近动作片的剧情更加集中明确,没有旁枝末节,没有拖沓情节,围绕一个具体的冲突危机一直加剧持续下去。因此电影的浓度更加浓烈、更加精纯。电影的过程是一种具有浓度的实体进度,它体现在节奏、剧情和镜头的力度上。

情节是引导观众情绪积累的手段,在观众不断调动情绪进入剧情的过程中,电影对观众就是一种控制,将情绪一步一步引导至最高点,最终释放,情绪则包括激动、焦虑、恐惧、紧张、愤怒,这些情绪都是影片的最终效果。

剧情的明快、明确、集中正是一种情绪的控制行为,新近电影的这种集中剧情的简单粗暴的方式使得影片节奏更明快、更抓紧人心,直截了当集中强烈,比如《疯狂的麦克斯》(2015)进入剧情从未脱离主线,始终在追捕中展开动作;《怒火攻心》进入主题后集中表现主人公的求救历程;《天地逃生》《新铁血战士》从未试图在主线之余去讲述别的故事。

(三)剧情的永动性和节奏的持续性

剧情的不停进展是新近影片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剧情的永动性是指在电影过程中产生危机和解决危机以及向着解决最终危机的方向进展时不断产生新危机的过程不因任何因素而停顿,与旧模式中电影动作场面剧情是停顿的表现形态大为不同,使得电影永远处于进展之中。相反,《非常人贩》最后独闯龙潭不但不动人心魄反而觉得时间拉得太长,《家园防线》在开篇表现不错,后面便陷入疲软,剧情危机变成了静止的动作复仇。而《疯狂的麦克斯》(2015)剧情一直在创造危机,从麦克斯被抓、妇女逃跑到秃头战士沙漠追捕,其中麦克斯的逃脱是一个危机,妇女的逃脱又是一个危机,而沙尘暴、老皇帝追捕、小秃头的疯狂都为逃跑增加了很多危机,包括进入别人领地和一些追逐枪战过程,后面年轻秃头对自己成为战士绝望反而爱上了车上的一个姑娘剧情又回转,他们最后发现绿洲已经消失只能重返危险之地殊死一搏,这又是一次剧情的进展,而麦克斯从自私戒备到与女人们一起也是剧情的变化之处,动作场面和剧情紧密贴合并不断进展,完全符合新动作片的标准。

与剧情永动性联系的就是节奏的持续性,节奏是动作片乃至所有影片的灵魂和生命,所谓节奏在外观上是松松紧紧、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的参差变化,形成一定的韵律,这个韵律能引导和塑造人的内部情绪的紧张状态。电影的节奏则根据其剧情的紧张程度叠加变化,摄影的速度,摄影的景别变化和精致程度,还有剪辑的变化来形成节奏把握观看者的情绪变化,越是完全控制和调动观众情绪的影片在节奏上越是正确和成功,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节奏快速而强烈,以剧情为基础,影片节奏不曾松懈不曾出现断点,尤其是《怒火攻心》《飓风营救》《疯狂的麦克斯》(2015)等片,剧情的不断进展节奏随之不断加剧持续,情绪的不断积累,制造了巅峰的观影体验。动作片必须要在节奏上直线上升酣畅淋漓,不能拖拖拉拉、断断续续。

三、动作类电影的必要构思

(一)时间、速度、力度与危险临界

“快节奏、浮躁的生活情绪使现代观众对动作电影的刺激性提出了更高的观赏要求。这种爆发式发泄性的观众诉求被好莱坞所充分掌握,并对动作电影进行全球化的包装。”[3]这是从观众的角度去说,考察电影的一个隐藏的指标就是观众,实际上类型研究就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时间是增加危机感的有效工具,比如《007》中常有的定时炸弹,《危情时速》中的定时炸弹,《飓风营救》中的时间紧迫模式等,设置一个看起来急迫的时间限制,其尽头是绝对的危机,时间的缩短使得危机逐步靠近,制造来不及的恐惧与焦虑,这是推动影片节奏的有效手段。

其次,速度,是视觉冲击的节奏感染元素。“美国电影中也存在着慢速播放和时间回环等重复的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是它的用心之处,它的兴趣在于经营速度感。”[4]速度越快越接近难以想象的危险,比如赛车,《速度与激情》中的各种赛车场面;《钢铁侠》《蜘蛛侠》中的飞行场面,跟速度联系在一块的就是力度,这些都表达一种身体伤害的暗示。比如《复仇者联盟1》中钢铁侠推动螺旋桨用人的速度达到马达的转速,这暗示了被甩出时和被绞碎的力度与危险,是身体承受的极限;蜘蛛侠只身顶住火车;超人以血肉之躯承受巨大的钢铁架下来的重量,这些暗示身体伤害的力度展现,也增加了电影的效果。

“危险临界”是动作片中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重要设计,和以上谈到的几点相关联,共同搭建了影片的内部浓度,以上的几点在把人物向危险临界点推送,当影片主人公经历肢体极限伤害和生命危急时,这些危机又能引发痛感、恐惧、焦虑、紧张等内部反应时,电影的浓度会被放大。比如《碟中谍4》中汤姆克鲁斯徒手攀登摩天大楼的险境;男二号自由落体冲向高速旋转的螺旋叶片的危机;《勇闯夺命岛》中,两位主人公穿过重叠旋转的螺旋桨叶片的时候;《速度与激情5》中在室内训练不断提高速度的场面中,人物的危险境遇深深抓牢观众并为影片增加了巨大的魅力。

(二)剧作设计的重要方面

首先,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危机),它是一部电影的核心,是剧情的最终方向,是牵引观众和电影的主要线索,危机的急迫程度决定电影的精彩系数。其次,人物角色处境的极端。动作片中要善于把人物放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下展现人物的动作和自救过程,从死亡边缘和极端受虐的痛苦中获得解脱,他的感受必须能引起观众的共同感受和焦虑,观众必须能被牵引着关注主人公的境遇。再次,反面角色的加强能增加影片的情绪力量。反面角色和危机是相关的,他也是观众最终情绪的释放点,更是制造情绪积累的主要角色,反面角色的强度决定了正面角色把控观众的强度,也决定了影片的情绪强度。

加强反面角色的手段很多,包括外貌的邪恶化,比如《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中的小丑,《疯狂的麦克斯》(2015)中的野蛮装扮和光头烟熏妆,增加了病态可憎的邪恶感。另外还可以利用反面角色的性格展现,如没有人性、违反道德、没有良心、同情心、虐待弱小、自私自利以及为反面增加社会或法律不公,恶势力和官方的勾结等元素来增加反面的可憎度和危险度,增强反面的力量可以放大正面角色的动人性,例如《飓风营救》中女孩们被虐待卖淫是一个组织的行为,组织又与官方有联系,那么这种明显的不正义、不公正就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四、结语

创作是不断进化着的,电影在进化中不断体现新的特征,研究者要不断跟进才能理清电影的发展方向和脉络,精确地给出理论总结,使得电影的进化价值得到理论体现。

参考文献:

[1]向勇,刘静.电影类型与受众接受——2012年电影受众接受实证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14,(01):52.

[2]玛丽·C.贝尔特兰,赵晓兰,沙丹.新好莱坞种族性的消解:惟有速度、激情和多元种族方可幸存[J].世界电影,2007,(02):06.

[3]谭苗.好莱坞动作类型电影之当代发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5):06.

[4]黄媛媛.中、美、日动作电影影像风格比较[J].电影文学,2014,(06):7.

猜你喜欢

创作
习作转化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关于创作
创作你的四格漫画
睡觉
创作失败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