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顿悟

2022-05-30纪淑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读写训练阅读体验

纪淑骅

[摘 要]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助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初读感知、阅读讨论、读写训练、寓意发掘、延伸阅读等环节适时追问,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情绪场、搭建思考的支架、锁定思考对接点、校准思考的方向、拓宽思考的经纬度,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的核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中形成学习认知。

[关键词]追问;阅读体验;读写训练;延伸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編号] 1007-9068(2022)16-0043-03

追问是一种追根究底的查问,它能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进行追问,能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有力冲击,让学生进入阅读体验环节,并在主动的学习交流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在学生初读感知、阅读讨论、读写训练、寓意发掘、延伸阅读等阶段,进行适时而恰当的追问,并做出及时合理的反馈,这样能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阅读虽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就难以进入文本的深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适时进行追问,能对学生思维形成有效刺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初读感知时追问,创设阅读思考情绪场

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的核心。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适时进行追问,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适当刺激、调整,使其快速进入思考的状态,逐渐找到阅读的感觉,不断强化阅读体验。学生的学力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进行追问时,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让更多学生能够展开深度思考。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摔跤》一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要求学生分析小嘎子和小胖墩的形象,说说两个人如何斗智斗勇。于是,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很快就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并结合观看的视频进行重点思考、体验。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追问:“作者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两个人摔跤的过程表达出来?”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继续展开讨论,对课文写法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说:“摔跤的过程写得非常精彩。作者采用了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通过细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摔跤的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有的学生说:“作者运用了许多动词描写了这一摔跤场面,生动形象地将两个孩子的表现呈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分析,并进行补充,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提高。

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章重点描绘了主人公祥子的外貌,但描写的内容与树并不相关,也没有对树进行描写。于是,学生在阅读时就产生疑问:“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将祥子和树联系在一起呢?‘挺脱一词是什么意思?祥子的性格到底该如何归结呢?”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中祥子的外貌描写进行分析,然后解读祥子像树的原因,并分析“挺脱”一词的含义,逐步消除学生的阅读疑惑。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逐步理解文本描写的用意,顺利解决相关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先进行梳理性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然后借助视频、问题等进行引导,最后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深入体验文本的思想情感,进一步对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探究,从而获得对文本描写方法、结构特点的理解。

二、阅读讨论时追问,搭建阅读思考支撑架

互动交流是有效的阅读学习手段,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追问的手段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广泛的、深度的互动交流中形成阅读认知。阅读讨论本身需要有问题的支撑,教师要事先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以追问作为补充手段,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这样就能让学生进入阅读的核心。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追问问题的设计,以提升问题的适合性,这样能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思维产生刺激。

在深度阅读环节,教师可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详细分析。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追问作为手段,及时进行干预,将学生带入深度思考的境界中。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茎灯草》一文时,在学生讨论严监生这一人物性格特点时,教师适时进行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严监生是典型的吝啬鬼呢?为什么本文的题目是‘两茎灯草呢?”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此时,教师再度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一些词语来形容严监生临死的情形,你能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讨论后,列举出“憔悴”“无力”“奄奄一息”“病入膏肓”“气若游丝”等词语。教师又追问:“文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最为精彩,特别是动作和神态描写十分到位。你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吗?”学生再次展开热议,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深入展开分析。

在阅读讨论时,如果学生能主动追问,那就说明学生的思维逐步活跃起来,这正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科学、恰当地进行引导,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刷子李》一文时,学生阅读文本后很快产生疑问:“刷子李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讨论理解的问题。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追问:“刷子李的确有高超的技艺,但他的性格好像很张扬,这是为什么呢?”面对学生追问,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对刷子李的性格做具体分析,并适时给予提示,使学生的讨论逐渐深入。

在阅读讨论环节,教师利用问题不断地追问,调动了学生思维,确保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在学生的阅读思维活跃时,教师适时找到启发点,利用追问进行精准的引导,为学生搭建阅读思考的支撑架,让学生顺利进入探究状态,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三、读写训练时追问,锁定阅读思考对接点

在读写训练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并利用相应的问题进行提示,让学生进入读写环节,在实践体验中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读写情况,利用追问展开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及时调整思考方向,形成阅读认知。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自相矛盾》一文,是一篇文言文。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性解读后,教师让学生用白话文将这个故事写下来,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文本的故事情節相对简单,在叙述故事时,大家要增加一些细节,特别是对话和行动描写,这样才能增强文本的生动性、故事性。”学生依据要求对故事进行改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追问:“这个卖矛和盾的人,是否知道自己说的话出现了矛盾?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道理呢?”学生深入思考,并在写作后展开集体讨论,探索故事的寓意,深化了阅读认知。

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提出演绎创编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课本剧,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创编环节,教师巡视指导,就学生的问题进行追问:“诸葛亮和周瑜是一个阵营的,为什么还要明争暗斗呢?周瑜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小肚鸡肠呢?”这样的追问,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为顺利创编课本剧奠定了基础。

在读写训练中,教师借助追问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厘清人物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促进了深度阅读目标的达成。

四、寓意发掘时追问,校准阅读思考方向盘

在学生对文本的寓意进行发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本质、人物的特点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全面而立体地归结出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在深度思考中,学生的思维常常偏离文本的方向。如何校准学生思考的方向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大多有局限性,难以直接抵达文本的核心。为此,教师可借助追问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能收到较好的助学效果。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预判能力,而且要有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维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并利用追问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田忌赛马》一文,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比较容易掌握,但文本蕴含的寓意不容易体会,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追问,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深处,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寓意。如,“田忌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同样的马匹,按照孙膑的布局就能够赢得比赛?”“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在对问题进行深度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文本的寓意。

在进入深度阅读环节后,学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此时,教师要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手指》一文时,在对文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学生产生了一些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这篇课文写手指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追问:“从作者所写的手指中,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这样,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核心,理解了文本的寓意。

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展开追问,将学生引入对文本寓意的理解、探究中,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深入思考,从而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知。

五、延伸阅读时追问,拓宽阅读思考经纬度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发展和提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在课内外阅读内容整合、阅读思考引导、阅读信息共享、阅读效果评价等方面,教师可借助追问的形式进行恰当的干预,这样能给学生带来正确的思考方向,引领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发展。中高年级的学生大多能运用信息技术搜集阅读素材,展开补充性阅读。对此,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促使学生形成甄别意识、掌握甄别的方法,从而合理地利用网络技术开展阅读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牧场之国》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对荷兰的独特风景进行重点分析,了解荷兰自然风光的特点。在延伸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完成一篇习作。了解任务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对景物选择和写法等进行讨论。此时,教师深入学生中适时追问:“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有很多,能不能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景物的素材呢?如果看到一些图片,你能够写出景物的特点吗?”于是,学生校准思维的方向,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搜集、筛选,找到适合的写作素材。

教师布置了读写任务,并适时进行追问,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形成学习共识。从写作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比较熟悉,并学会了利用课外材料来补充阅读,掌握了文本的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内外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维、阅历、经验的局限,他们不能独立地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探究,为此教师要借助追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进入文本的核心,深入阅读思考,形成深刻的阅读认知。追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要抓住追问时机,还要科学设计追问的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志响.优质问题,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J].江苏教育研究,2021(2):42-47.

[2] 刘艳.追问:从无疑处生发主体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天地,2020(36):55-56.

[3] 杨秋凉.有效追问,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0(6):26-27.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读写训练阅读体验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强化读写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的生成探究
林格伦笔下的顽童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