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体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2022-05-30边瑞萍
边瑞萍
[摘 要]语文教学内涵丰富,而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及借助赞赏、激励性评价,给学生以尊重,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以快乐,从而唤醒其生命中的灵性。这样,学生的心灵体验才会在课堂上、在学习中逐渐充盈,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语文学习;关注学生;心理体验;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6-0058-03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从情感变化到生活体验,从道德观的树立到人格养成都应在课堂中有所呈现。每节课40分钟,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美好的生命历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用预习作业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的结合。例如,对于中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生字应有独立自主预习的能力。换句话说,小学中年段,识字、写字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呢?我从课前预习着手,力求让预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心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愉悦地参与学习。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项别出心裁的预习作业。这项作业,没有教师的检查,却有效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满堂灌”,却激发了学生的展示热情;没有独立完成作业时的枯燥乏味,却让学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当然,这样的预习作业,还要求学生有一定识字方法的积累以及教师的示范引领。
在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里,我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每节课,我会根据学生的识字方法,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相关的形近字组词、同音字组词、多音字组词、查字典等练习题,让学生抄在作业本上。这样,每篇课文的字词作业就不仅仅局限于抄写字词了。同时,这些练习题都是我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发言当堂设计出来的,学生完成起来积极性比较高,也正因如此,学生每天作业本上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丰富多样的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对于这样的预习作业模式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我就放手让他们以课后生字为依据,效仿我的做法,在课前预习时自主设计练习题。刚开始,许多学生都感到有一定困难,或设计形式不够丰富,或练习设计不太合理。此时,我重点关注班中的学优生,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进行预习,并对其中设计得较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以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辐射作用。不仅如此,我还努力给学优生创造上台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而我则退居二线,或给予学生提示,或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最后,学生板书的习题就会作为当天的作业布置下去。这样的殊荣,足以吸引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进行预习。经过半个学期的尝试,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活学活用有了明显进步,独立识字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以别样声音开启学生的智慧心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目标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进取精神。语文课上,教师应用心倾听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不同的声音。因为它可能是学生智慧火花的迸涌,也可能是学生求异思维的闪光,更可能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不断地成长。
如《草船借箭》一文学习结束后,我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有个学生大胆举手说:“我认为诸葛亮的箭并不是‘借来的,应该是‘骗来的才对。”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示意他坐下后,我微笑着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呢?”顿时,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一时间竟难以平息下来。我制止了学生的吵闹声,提出了一个建议:“带着这个问题再把课文读一遍,同桌讨论讨论,一会儿来一场辩论会,每個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反驳。
正方:我认为,周瑜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本就属于强人所难,并非君子所为。诸葛亮的做法自然也就无可厚非,更何况在拿到曹军的箭后,诸葛亮还令士兵一起道谢了,这怎么能不算借呢?
反方:我觉得借应该是得到对方许可的行为。而诸葛亮利用大雾天让曹军在摸不清虚实的情况下射箭,这不算是借;他明知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还是立下军令状,说明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亲自造箭,这也是骗。
正方:周瑜因妒忌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运用点计谋也合情理。再说,在《三国演义》后文中,诸葛亮确实又把箭如数奉还了,如果不是借,为什么还要还呢?
反方:从诸葛亮做的准备来看,他不让鲁肃告诉周瑜他的部署与安排,是为了使计划不遭到破坏,这样的行为实在称不上借。
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一直争执不下。作为教师,此时,在我的头脑中清醒地认识到,正确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那种据理力争的思辨力更为难得,应该及时地保护。因此,我并没有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相反,留下了一个开放型的作业,让学生课下去查找资料,用证据说服对方。下课后,部分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向学校的图书室及微机室。第二天,一部分学生手拿资料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老师,课题用‘借字更准确。”“为什么?”我微笑着反问道。“因为‘借字更能表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老师,我读过《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大部分章节,我觉得他是个非常有智慧,很聪明的人。这里用‘借更能突出他的机智,而骗是个贬义词,不符合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听着学生振振有词的讲解,我被眼前这一幕深深地感动着。我欣慰地看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保护,他们大胆思考、敢于质疑、执着探究,这不正是新课标所极力倡导的教育理念吗?但仅仅是调动班中部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还不够。紧接着,我就此事,在班级中对这部分学生大加赞赏,借此来鼓励和带动其他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语文课上,用心倾听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在对是非曲直的旁征博引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消化与吸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让自主合作展示学生的独特感悟
新课标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感情为切入点,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体会,通过创设独立自主或多方合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索思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基于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方式,从而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具体方法如下:
1.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
我常问学生:“你最想明白什么?”“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把你觉得最精彩的、最感兴趣的语段找出来读一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读文章,去寻找学习语文的感觉。
2.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可以吟唱诵读,可以书写绘画,可以思考感悟,可以交流表演……
3.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选择
为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我让学生走下座位,与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合作交流,展开学习讨论。这样组成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兴趣相投、感情融洽,讨论起来也无拘无束。
4.语文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
我在丰富的作业内容、多样的作业形式上不做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在多种作业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且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实践表明,这种看似平淡的教学方式,其实正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所必需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感悟。
四、借激励性评语唤醒学生的进取精神
新课标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评判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者,应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价值的体现。
课堂是师生学习交流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教师的评价语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日常教学中,我对后进生一般是多表扬激励,寻找其闪光点,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的进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待中等生则采用更加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既肯定其优点又委婉地指明仍需努力的方向;对优生采用激励加竞争性评价,指明其优势,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谦虚谨慎,从而不断地超越自己。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必然存在差异,对优生可以只说一句“很好”,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后进生我会经常会给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你其实很聪明,只要肯更加努力,你一定可以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思考的学生,通过努力,你完全能学好。”“你的看法非常独特,我很欣赏。”“你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此类评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肯定的愉悦。这样的评价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唤醒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另一种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點,我会在其作业后面写上不同的评语,以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例如,有学生作业都对了,且书写工整,我就会夸赞道:“你真棒,总是这么优秀!”有的学生作业有错误,但书写工整,我就会鼓励:“多么漂亮的书写呀!要是能全对多好。”有些学生的书写比以前有进步,我就会表扬:“这次书写进步很大,老师喜欢干净整洁的页面,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继续努力。”如果有学生不交作业,我就会单独找他谈话,他按约定完成作业后,我就会写上:“你真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作业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舍得让老师每天看到呢?”采用激励性评价语,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唤醒了学生的上进心,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也逐渐提高。可见,激励性评价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坏孩子。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赞赏和表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赏识。有时候,教师的一个弯腰、蹲身,一缕赞赏的目光,一次温柔的抚摸,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鼓励、被爱护,知道自己可以变得更优秀。这样,通过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被激活,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