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
2022-05-30王亚沁
摘 要:新文科建设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选用优秀的课程思政教材和教学素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并完成相应的教学评价。希冀本文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能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王亚沁,山西科技学院,讲师。
一、引言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等院校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行路径。高校各学科专业必须发挥其独特的思政教育作用,培养更优质的人才。
与此同时,新文科建设也备受关注。新文科建设倡导文科专业重新规划与创新改革,实现跨学科交叉及深度融合。在这种背景下,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了新的特点。比如要以德为先,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批判地学习西方的价值观与文化,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积极用英语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用新技术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人才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要求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作为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课时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大学英语不只是学一门语言,还要学习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如果只一味地学习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能用英语传播好中国文化的优秀人才。鉴于此,本研究尝试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希冀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能提供一定参考。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概述
据现有研究文章可知,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研究者们重点关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框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等等。从2021年到2022年,学者们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化。徐锦芬结合亲身实践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四个关键因素。高玉垒、张智义界定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并提出了有效提升这一能力的策略。蔡满园研究了大学英语金课建设如何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为大学英语金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三、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本研究尝试通过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选用优秀的课程思政教材和教学素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完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来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是实施课程思政最重要的保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知识传授,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只有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其次,教师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教研室每周开展集体教研,吃透教材中提供的课程思政素材,并适当补充思政教育素材,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做好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学习并观摩优秀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分享、交流、互相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提高。教师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知道学生们的关注点、兴趣点,从而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再次,学校需要建立课程思政制度,有配套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从而唤醒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驱动力。此外,学校应给教师多提供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走出去、引进来,这样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才会有所提高。笔者所在学校团委还组织开展了“我和我眼中的非遗”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文明标识语的英语翻译大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二)选用优秀的教材和教学素材
我校选用的是《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用好教材。该教材每本书共六个单元,内容上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西方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满足了新文科建设对外语课程的要求。各单元的主题涉及社会与责任、梦想与现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文化与误解、艺术的存活、空间的探索等,兼具经典性与时代性。每个单元的导入部分都摘录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每个单元除了英文篇章外,还有中国经典短篇或篇章节选,配以名家的译文,再与本单元的英文篇章形成对比,让学生进行批评性思维训练。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思政元素,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既掌握了中外文化与文明的精髓,又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学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传播中国文化。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普遍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主要分为课前线上阶段、课中线上线下结合阶段和课后线上阶段。课前,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相关的慕课资源。与此同时,学生们在池馆App上完成教师发布的预习任务,做到课前充分准备,熟记本单元的重点单词与短语。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有目的地学。课上,教师检验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效果,并与学生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与思辨讨论。课后,教师会在线上平台发布一系列作业,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鞏固课上所学并学以致用。与此同时,线上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数据的统计,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下面以《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作为案例来进行说明。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社会与责任。这是开学第一课,结合学校有关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的要求,英语教师团队第一时间就如何将重要指示精神与第一单元的课程内容相融合进行了集体备课与讨论,最终确立本单元的课程思政目标,即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们可以运用本单元的词汇与句子,写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在本单元教学中,基于微信群和池馆App等线上平台,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智慧与力量深挖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好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及补充的思政素材,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首先,课前教师把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春节前夕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的文章链接发在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与学习。这件事反映了习总书记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想着人民,这其实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无疑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和第一单元的主题社会与责任相融合。课前让学生试着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译为英文。同时,在池馆App上,让学生预习第一单元的所有内容,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课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与句型。
课上,教师先对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比如,分析和对比学生翻译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最后提供给学生四种规范译文的版本。教师要对教材中名人名言进行讲解, 以此来鼓励学生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发散式提问,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在寒假都做了哪些工作,为别人提供了哪些服务。通过表达,学生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与自我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与贡献,从而放下小我的利益,践行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大我。在单元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比如: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在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针对“你如何为你所居住的社区作贡献”这一话题开展讨论。
课后,学生在池馆App完成相关练习并提交了作文《我对乡村支教的观点》。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激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力量。在线上平台以大学英语四级的评分标准,给学生的作文打分。学生同时完成教师在线上发布的调查问卷,并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评价。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的整体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砥砺奋斗,争做时代先锋。
四、结语
新文科建设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与业务能力,同时选用好的课程思政教材与思政素材也很关键,并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评估这种教学模式,如何更系统地把思政育人元素与大学英语课程相融合,有待教师去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2]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3]高玉垒,张智义.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J].外语电化教学,2022(1):8-14,102.
[4]蔡满园.“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金课的创意理性及实践路向[J].外語电化教学,2022(1):3-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