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初探

2022-05-30李洁莹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我校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不同专业,学时较多。该课程涉及中西方不同文化以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势在必行。本文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以《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2》中的“To be or not to be”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并且了解中西方文化,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洁莹(1990.08-),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翻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笔译。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近年来,课程思政这一新时代教育理念备受关注。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利用好外语教学的重要平台,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上课时应摆脱填鸭式教学,通过理论传播、思想引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2》的教学内容题材广泛,主题丰富,既涵盖校园生活、休闲娱乐、情感发展、人生规划等主题,又涉及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每个单元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元素,方便教师找到和课程思政相关的资料。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着重通过视角多元、内涵丰富的篇章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且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是西安翻译学院为大一、大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于希望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从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日常教学中,英文学院公共英语中心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更好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交际意识,把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融入课程教学,发挥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功能。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一)教材内容

授课文章为《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2》Unit 6 “To be or not to be”的课文“How an economics professor taught me a life-changing lesson in literature”。文中提到经济学教授如何用文学给作者上了改变人生的一课,教授指出学习经济理论很重要,但是阅读文學作品有着同样重要的价值,能够塑造学生的人生观。文中,作者赞赏教授能够尊重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道路时能够遵从个人的兴趣,最终作出改变人生的重大决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知道面对各种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素,并且在作选择时务必要顾及个人的兴趣喜好。

(二)挖掘思政元素与明确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在面对各种选择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相信坚守理想终会有所收获。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时提到“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引导,如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健康的就业观。关于选择的重要性,小到个人面对选择时应该如何应对,大到国家在面对不同道路时应该如何抉择。让学生明白面对繁杂的选择,当下的迷茫并不可怕,只要理性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抉择。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一)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我校2021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学生整体英语能力一般,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与作出选择相关的词汇;掌握真实条件从句和非真实条件从句的用法;掌握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区别。

2.技能:掌握翻译技巧“增译法”。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写一篇有关选择大学专业的文章。

3.思政: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西方教师面对学生过错时的不同反应,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决策与处事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面对抉择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在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发布相关讨论或者分组辩论任务,教师通过《中国日报》《21世纪英文报》以及国内外优质慕课准备并充实课堂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以及CGTV (中国国际电视台)进行英语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室安装了SEEWO智慧教室设备,教师应熟练运用SEEWO 智慧教室功能,如课堂讨论分组、抢答以及投票等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大学英语课堂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六、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

(一)课前

课前学生预习课文,精听视频并汇总与专业相关的词汇、学位名称及相关表达,增强学生语感,为产出任务作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大意。阅读三篇有关专业选择的中文研究论文,如美国七所一流大学本科生专业选择的比较分析、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及启示、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扩充背景知识,为产出任务做内容方面的准备。

(二)课中

教师应注重输入、互动和输出相结合。因为学生有了足够的输入,才会有输出。课堂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比如询问名言的出处:Where is the quote:“To be or not to be” chosen from? 也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人生中作出的重大决定:What are some important decisions you have made in your life ?再和视听材料相结合思考选择专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What factors did you consider when choosing your major?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促使学生将输入的材料经过加工产出有创造性的语篇。通过授课,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大意,教师讲解重点段落。

2.教师讲解课文中与思政教育有关的词汇。如:community(Line 1,Para 2),例句:“China upholds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convince(Line 3, Para2),例句:“I am convinced that through solidar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 we will prevail over this outbreak and we will embrace a brighter future for mankind.(我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过这些例句,学生们可以认识到从课本中学到的字词可以用于生活。教师可以挖掘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文化背景知识,如community college 。

3.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产出任务设计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词汇头脑风暴,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说出与专业相关的词汇,巩固所学词汇。教师可以给出所学与选择相关的句子,让学生翻译,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viewing视频、课文和补充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性选择大学的专业:How should students choose their major?教师也可以以当前新冠疫情为话题,结合本单元的语法点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让学生写出或翻译真实条件句或非真实条件句。如:如果疫情结束,我要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If the epidemic ends, I will lead a healthier lifestyle so as to boost my immunity to diseases.)

(三)课后

1.命题写作。话题为“Reflections on my choice of major”,指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话题“如何作选择”,按照 factors—personal experiences—lessons and suggestions 的思路写出一篇不少于120词的英文作文,写好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并把修改好的文章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

2.课后拓展视频观看。组织学生观看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视频,理解为什么他认为“从大学里辍学是他这一生作出的最明智的选择”,思考他所说的“You ha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七、教学评价

评价与考试是检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并推动大学英语课堂建设的重要方式。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多维度综合分析,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评价之中。教师对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涵盖课前、课中及课后三部分的过程性评价。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阶段教学活动参与度;完成iproduce写作和口语任务体现出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写作和口语内容要有思想性及逻辑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学生可落地的相应考核中。

八、教学反思

课前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较好,特别是学生对于导入环节中有关选择专业和职业的话题感兴趣,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参与汇总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参与度一般,下一步应该设置更加合理的导入环节。

课中阶段,教师进行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讲解,重难点鲜明。但是,个别学生在回答导入问题以及概述文章内容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课后阶段,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更新颖的方式。活动环节依旧是观看视频,这导致学生“审美疲劳”。今后教师在设计课后任务时应多元化,如设计学生课堂辩论赛或者课堂问卷等。

九、结语

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通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环节的精心设计,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思政素养,平时工作中注重积累思政素材,提高思政教育能力。教师还应积极转变思路,不斷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学英语课堂。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上课时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志红.“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 “绿色生活”主题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73-75.

[2]姜月.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6为例[J].校园英语,2022(1):88-90.

[3]栗岩.课程思政理念下以产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为例[J].校园英语,2022(9):79-81.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