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陈宽政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学美

陈宽政

[摘  要] 数学美是想象与理性思维的有机结合,它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诞生. 文章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示和谐美,激发求知欲;探究简洁美,培养数学思想;感知抽象美,启发数学思维.

[关键词] 数学美;和谐美;简洁美;抽象美

数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 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家认为数学不仅为生活服务,还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 毕达哥拉斯曾高度称赞:数学的球体与圆拥有对称美,整数如宇宙一样具备和谐统一的美. 普洛克拉斯曾经提出:有数学的地方就拥有美. 罗素则认为: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美. 文章对数学美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谈一些拙浅的看法.

展示和谐美,激发求知欲

数学的和谐美体现在结构严谨、语句雅致、排列整齐等方面. 塞尔伯格曾说,他喜欢数学的动机在于它有如风景图一样美的公式与结构,如奇数1,3,5,

7…,偶数2,4,6,8…. 这些都是属于和谐美的表现,它带给我们结构均衡的视觉感,学生可从事物的对称性中感受到数学的节律性或周期性变化. 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中展示数学的和谐美,以增强学生的关注度,达到激发求知欲的效果.

案例1  “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

进入新课之前,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中心对称与对称中心的定义. 学生热身完毕后教师展示图1,要求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师:观察图1,说说各图形的共同点.

生1:这几张图片都具备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不错!旋转对称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你们还能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生2:旋转的度数不一样.

师:那它们旋转的角度分别为多少呢?

生3:图1中①所示的图形的旋转角是120°或240°;图1中②所示的图形的旋转角可能是72°,144°,216°,288°;图1中③④⑤所示的图形的旋转角均为180°.

师:非常好!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图1中②③所示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图1中③④⑤所示的图形需要旋转180°之后才能与它本身重合.

师:太棒了!这些图形带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齐):赏心悦目的感觉.

师:这就是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中心对称图形”. 在课前预习中,大家已经初步接触过该部分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图2,说说这些图形是否符合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假如符合,找出其对称中心.

在学生顺利完成此问后,教师又展示了26个英文字母的大写正体图(如图3所示),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字母符合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

[图3][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随着各组图形的展示,学生在回顾旧知与学习新知中逐渐加深了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程度. 這些图形的展示可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系统,让学生体会并欣赏到数学独特的美. 尤其是图3的展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继续深究的欲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举世闻名的建筑,如埃菲尔铁塔、长城、泰姬陵等,让学生从这些充满艺术感的宏伟建筑中感知数学举世无双的美.

探究简洁美,启发数学思想

爱因斯坦认为:简洁是美的本质. 数学既具有简单、朴实之感,又有深厚底蕴之基,因此它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欧拉公式eix=cosx+isinx堪称世界上的完美公式,其作为简洁美的代言人,寥寥几个字母囊括了数学深奥的内涵.

同样,我们耳熟能详的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S=πr2,C=2πr,都以简单明了的数字和字母表达了内涵丰富的数学知识. 类似于这样的公式、定理很多,可见简洁美对探究数学内涵,启发学生的数学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案例2  “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分别呈现两组勾股数组.

第一组:3,4,5;5,12,13;7,24,25;9,40,41;…

第二组:6,8,10;8,15,17;10,24,

26;…

要求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组数据,分析组成每组勾股数的三个数之间具有怎样的规律.

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与总结后发现如下规律:第一组数据中32=4+5,52=12+13,72=24+25…即最小边为奇数的一组勾股数中,最小边的平方与其他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和是相等的. 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可进行以下推导:因为(2n+1)2=4n2+4n+1=2(2n2+2n)+1,所以(2n+1)2+(2n2+2n)2=(2n2+2n+1)2,其中n是正整数.

第二组数据中6,8,10可理解为62=2×(8+10),依次有82=2×(15+17),102=2×(24+26)… 从特殊到一般来推导可得(2n)2=2[(n2-1)+(n2+1)],所以(2n)2+(n2-1)2=(n2+1)2(n≥2,且n为正整数).

根据这两个规律,学生很快就写出了许多组类似的勾股数组. 整个教学过程轻松、和谐,学生在数学独有的简洁美与规律美中体验数学思想,培养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感知抽象美,启发数学思维

抽象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数学的抽象美一般指用概念、定义、公式等表达自然现象或规律等. 教学中,我们常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物入手,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抽象美. 同时,它还体现在一些抽象的量脱离具体事物后可代表特殊的量,也可作为任何具体的数,但又不等同于具体的数.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N”,它可以是英文字母,也可以代表N个数,或N张纸等,它具体代表的是1或10还是100,并没有一个定论. 这就是数学抽象美的体现,带给我们无限可能与希望.

案例3  “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这是学生刚步入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知识,此时学生仍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教师若想依靠讲授知识的方式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因此,笔者结合了信息技术、联想类比思想、设疑法与发现教学法等手段,通过逐层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美,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达成教学目标.

师:大家玩过算24点的游戏吗?

生(齐):玩过,就是随机出四张牌,把每张牌面数据都用一次,计算出24的结果.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的规则是黑色牌面为负数,红色牌面为正数,现在请大家看电子白板,上面显示着黑桃3、红桃3、方片5、梅花4,你们能以这一组数字算出24吗?

生1:可以,-3×(-4)=12,5-3=2,2×12=24.

师:不错!若呈现的四张牌面都是3,能算出来吗?

生2:-3-[3×3×(-3)]=24.

师:若少一张黑桃3,就剩三张3,能否算出24呢?

学生窃窃私语,一时想不出答案. 此时,教师提示大家进行组内交流,尝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生3:我们组讨论出-3+33=24.

其他学生自主给予这个小组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结论表示认同与鼓励.

教师趁机以33为线索,引出乘方就是乘法运算的定义,并自然导入新课“有理数的乘方”,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计算24点的活动中得到启发. 接下来就是运用数学的抽象美进行实践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师:请大家折叠手中的A4纸,并记录每折叠一次,纸张的层数.

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对折一次,2层;对折两次,4层;对折三次,8层;对折四次,16层……

师:若不断地对折,层数变化呈现怎样的规律性?

生4:每次都是前一次的两倍.

师:若现在对折了20次,你们能计算出有多少层吗?

生5:按照以上规律,应该就是用20个2进行相乘的得数.

师:怎么表示更方便呢?

生6:2個2相乘是22,3个2相乘是23,4个2相乘是24,那么20个2相乘应该是220.

师:若折叠了n次,怎么写?

生7:2n.

师:若现在不是n个2相乘,是n个a相乘,[][],我们可以怎么简写?

生8:是不是可以记作an?

师:太棒了!求若干个相同因素相乘的积,我们称它为乘方,它的结果为幂. 如图4所示,a是用来相乘的相同因数,我们称它为底数,n是指几个因素相乘,称为指数.

数学的抽象美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如我们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区区十个符号就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无限宽广的数学世界;再如几条直线加几个蝌蚪样的音符,就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等,这些都是人类创造的抽象美.

总之,数学美存在于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学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美的感知与体验中获得深刻感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美
数学美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究
浅议数学文化与素养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分析与收获
探究中学数学的美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心得一二
寻找数学美,激发幼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