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2-05-30冯洪妹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箬竹粽子传统节日

冯洪妹

一、教学内容分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和《彩虹》四篇课文。其中《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为事由,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课文贴近生活,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华传统习俗。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等,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在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课要对长句子的朗读作重点指导,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应在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书写汉字。在朗读课文方面已经可以做到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但是,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因此教师要对停顿、词语连读方面做重点指导。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此过程中培养语感,不能采用简单的范读模仿来达到此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米”3个字。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棗、又黏又甜”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第1—2自然段。

4.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四、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 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3个生字。

五、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

六、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吟诵儿歌,知道“粽子”

1. 听儿歌《传统节日歌》,找一找其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

2. 交流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3. 揭示课题,走进端午节,品味“端午粽”。

(1)提醒“端”和“粽”的读音和部首,学偏旁:立字旁、米字旁。齐读课题。

(2)字源识字:识记“端”字。

(3)通过比一比、编口诀识记“午”。关注“午”字的书写,书空“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低年级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把《传统节日歌》引入课堂,既提升学生在倾听中提取和组合信息的能力,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

板块二 随文识字,喜收“粽子”

1.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听课文范读,扫清障碍。

(2)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预习。

2. 自由拼读生字,提醒关注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3.“装粽子”小游戏,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4. 小老师带读生字卡片。

5. 摘掉拼音帽子,男女生轮读。

6. 开火车读词,参与划龙舟游戏。

7. 掌握方法,快乐识字。

(1)加一加:叶、分、知。

(2)换一换:间(问、闪)。

(3)看图识字:肉。

(4)联系生活实际识字:肉、真、豆。

(5)编儿歌识记:豆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

(6)完成评价表“识字小能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各种游戏、生活情境识字,让识字更具象,更易识记,也更有趣;渗透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喜爱之情。

板块三 学习表达,说说“粽子”

1. 出示第1自然段: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1)学习“总”字,理解“盼望”:每年的端午节,外婆心里总想着什么呀?学生交流。

(2)带着感悟齐读第1自然段。

(3)学习“节”,指导书写。

2. 找一找哪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外婆的端午粽。聚焦第2自然段。

3. 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数句子。

(粽子的形——“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1)外婆包的粽子用到了哪些材料?

(2)粽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出示词组: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①对照图片认识“箬竹叶”。

②结合字形学习“米、糯、粽”。在教师的带领下书写“米”。

③认读三个词组,关注颜色的表达,借助对比让学生发现叠词的用法。

④看着三个词组,借助图片,请学生介绍粽子的组成,并发现课文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介绍的。

4. 粽子的味——“外婆—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引读描写粽子的味道的句子。

(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粽子,请学生闻闻粽香,并观察教师剥粽叶的过程,理解“剥”的意思。

(3)想象画面:边做动作边朗读描写“味道”的两句话。

(4)小组合作,在读中品尝粽子的味道,交流对“又黏又甜”的理解。

5. 初步学习粽子的写法。

(1)划分停顿符号,读好长句子。

(2)用连线的方式发现作者是按照“看—闻—尝”的顺序来介绍粽子的。

(3)读完这一自然段,你觉得外婆的粽子是怎样的?

(完成填空:          的粽子)

6. 完成评价表“朗读小达人”和“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通过感悟朗读,学习表达,把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好长句子,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七、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猜你喜欢

箬竹粽子传统节日
振兴浙西南遂昌县箬竹叶产业的对策
箬竹林下栽培试验初报
好吃的粽子
不同品种箬竹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端午节,粽子香
ICP-MS法分析10种箬竹属竹叶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