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情境?如何设计情境?

2022-05-30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热带鱼创设美术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应联系日常生活或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素材,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主题……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相关学习内容上,逐步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艺术经验。

陶涛

艺术新课标美术部分有关“情境”的表述多次出现,在核心素养“文化理解”的解说中提到“特定文化情境”,在课程内容总述关于“学习任务”的解说中提到“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里提到“开放的学习情境”……这里所说的“情境”即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真实的社会生活。

“情境”设计离不开素材。课程标准提出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

“情境设计”要观照这样的关键词语——“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兴趣”,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1~2年级,体现生活化、趣味化,重在激发兴趣;3~5年级,我与美术、美术与生活,重在知识迁移、独立思考和表达;6~7年级,基于生活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重在开阔视野,反思积累;8~9年级,基于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的问题解决,重在个性表达,学以致用。

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创新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文化情境中感知形象,体验情感,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乐学善学,运用美术语言和方式表现真善美,体验美术创作的喜悦,提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

王贺

创设情境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提炼出适合学生可以深度学习的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总结出大概念,之后再根据大概念设计出一系列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情境就是围绕“大概念”和“小问题链”创设的学习主题和任务群来设计系列的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能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过程。

林影萍

情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情景、境地。我们具体解释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教学背景下的情境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亲切熟悉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加符合认知科学规律。艺术新课标中提到“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艺术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产物,在授课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接触社会、自然、生活的各种机会,让学生自然融入特定情境产生特定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体验——理解、欣赏与创作。

情境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内在活力的场景、问题或者情感渲染,可以让学生在情与境中感受到“意”。创设了情境,达到了意的传递,即是成功的情境创设。好的情境能拉近学生情感的距离,能激活学生思维,能活跃学习的氛围。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表演情境,因课堂教学而定,围绕学习中心而设计,可启发思考,可承上启下,可横纵贯通,增加学生的体验度……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匹配的情境创设才能发挥情境的作用。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可以如此设计情境:

1.设计生活体验式学习情境。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将学习情境设计为特定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从中体验感悟。

2.设计游戏激趣式学习情境。了解所授对象的兴趣点,利用游戏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3.设计实景体验式学习情境。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创作场所进行艺术学习。

李雪梅

艺术新课标课程理念之一是“重视艺术体验”,即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同时,在各个学段的“教学提示”中都有“情境素材建议”,明确“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

这些都引导我们关注一个高频词——情境。那么,美术学习为什么要强调“情境”?

1.基于课标——无情境不学习

其实,近年来我们都会越来越关注美术教学中情境的营造。但艺术新课标中为什么会把“情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它与我们平时的“情境”相比又有哪些提升?我们该如何在艺术新课标引领下的新的艺术教学或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情境辅助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境可以有哪些多样化的形式?如何能有效利用情境开展高效学习?如何能将美术学习不仅从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出来,并最终回馈到生活中、社会中?……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索的,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思考、梳理的。

2.基于教学——巧妙的情境引导教学的发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正是指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如在教室的走廊、墙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陶冶情操;营造健康优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美、感受美、走进美、聆聽美,融化在美无所不至的情境中……这些都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学习情境的营造。

学生的学习情境可以有多广?答案是无限广。现在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教室中的学习、校园中的学习,现在的学习可以将情境拓展到社会——美术馆、博物馆、皇家园林、身边社区等,都可能成为学习艺术的情境资源;拓展到生活,如“探寻身边的古代建筑”“社区的规划设计”“杯子的设计”“椅子的设计”“摄影——千姿百态的花”等,作为项目学习、单元学习的一部分去真实的情境中观察、调研;甚至可以拓展到外太空——宇航员的“天宫课堂”:用毛笔在失重情况下书写作品、看折纸花在水膜中绽放、了解物体的运动和细胞的变化……学习的情境可以拓展到方方面面,它对美术老师又提出怎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做个比喻:如果我们将学生们要学习的知识和技法当作一个实体,就像我们要画的静物,学习和探究就是一个过程。用什么方式探究就好比你将选择用什么风格去表现。那情境是什么?情境就像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出来的一个氛围。这个氛围可能是实地——就像我们现场写生,是水乡,是胡同,是面对山川自然或市井生活,我们靠眼睛去观察、靠脚步去丈量、靠亲手去抚摸、靠亲口去问询、靠心灵去实地感受那种撞击。也可能是虚拟——包括物的虚拟:因为不便于去实地,我们尽可能地搭设一个环境,震撼学生的眼睛和心灵,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或者技术的虚拟,例如很多教师愿意去尝试的VR技术、虚拟影像、视频资源,同样可以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甚至比身临其境更加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感受;当然,也可以是语言的虚拟,也许有人会质疑:语言的虚拟可以成为一种“情境”吗?可以的,虽然它很难,需要相当的功力——就像说书人,谁说饱满的情绪、富有节奏和戏剧张力的语言、举手投足间的动态、设疑问难的问题引导不能为观者营造一种金戈铁马、古往今来的情境呢?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的教学学习方法。

当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时,教师就要通过对学生建构理解,用各种实例和形式来扩充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因为这些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建构新知识。丰富而深入的艺术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相关文化的心灵距离,只有他们亲眼见到了,亲手摸到了,亲耳听到了,亲自去画了、做了、想了……调动了学生全方位的投入与理解,才能将“知识”润化进学生心田。

3.基于学生——沉浸式情境是学习的助燃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情境学习,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联系起来,把在特定情境中解决特定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情境式学习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方式,也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把教学与实践、合作与探究、生活与学习、认识与感知、艺术与自我结合起来的最好形式。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将美术学习带入到生活情境中,或者在生活情境下去理解、思考美术的创新与创造,将“美”和“创新的意识”真正植入学生心中,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意义所在。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以下四点。1.○学习的任务情境应该与现实情境相类似。2.○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教师提供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有效指导学生探索。3.○教学需要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评估,即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4.○避免过于形式化、低效的“表面化情境”,这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科素养本位美术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在营造浸入式场景的问题的驱动下,才能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互统一,帮助学生用美术以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也是美术教师在营造浸入式教学情境方面的教学尝试和创新。

符今 浙江省余姚市姚江小学

艺术新课标重视以真实任务与问题为驱动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每一学段中学习任务教学提示都含有“情境素材建议”。由此看来,艺术新课标倡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开展沉浸式体验与“具身性”实践,从而探索创新,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针对小学学龄儿童的特点,探索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增添课堂趣味的情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浙美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5课“热带鱼乐园”为例,谈谈美术情境教学设计的三点看法。

1.把握“贯穿课堂”切入点,拓展“情境体验”的广度

情境教学应当贯穿课堂始终,将课堂中的“情境点”连接形成“情境链”,贯穿课堂,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拓展体验广度,提高课堂效率。

·片段一:进入情境,初次认识热带鱼

情境点是课堂的“敲门砖”,是打开教学之门,开启学生知识大门的有效工具。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一开始就巧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思想火花。

课堂之初,教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大海的故事。

教师:伴随着大海的浪声,老师带大家来到一片湛蓝的、一望无际的水域。这里生活着这样一群鱼儿……它叫斗鱼,快和它打个招呼。

学生招招手:你好,斗鱼!

通过情境,引入课堂。学生直观、主动地参與学习活动,体会热带鱼的神奇与独特,课堂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片段二:走出情境,探索更多热带鱼

情境链的设计不仅要关注过程,更要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课堂结构。既要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唤醒学生的情感,又要带有审美的价值判断,蕴含多彩的美术知识。

课堂尾声,教师以热带鱼的动画结尾。

教师:请大家观看《海底总动员》动画。

学生:海底除了热带鱼外还有很多其他生物,期待探索神秘的海洋。

课堂虽已进入尾声,但对后续的课程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的情境延展,让学生的探索课后仍在继续。

2.聚焦“形式多样”着力点,挖掘“情境开展”的深度

情境创设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動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情境演绎的方式有许多,多感官参与和课堂的趣味性是情境开展的重要因素。

·片段三:感官参与,巧提学习兴趣

教师: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潜水之前先穿潜水服、戴潜水镜、背氧气瓶。

在老师的引领下,了解多种热带鱼的特征及习性。

用看一看、听一听、演一演、做一做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热带鱼的形状美、色彩美。

·片段四:趣味展现,拓展表现形式

情境教学的开展更要探索各种生动活泼的演示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多种好玩、有趣的教学方式,拓展表现形式,解决教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将举行热带鱼化装舞会,邀请你和你的热带鱼朋友(教具)来参加吧。参加舞会之前,可以跟随老师一起去热带鱼商城为它们挑选漂亮的礼服,有“点点装”“线线装”。

教师从创设逛热带鱼服饰城的有趣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热带鱼花纹的变化,使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低学段的学生上课虽然活跃,但是往往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重感官、重趣味的环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深入学习。

3.点亮“体验创新”关键点,提升“情境创设”的新高度

在情境教学中,运用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片段五:沉浸体验,创教具的多样性

教师:认识了那么多热带鱼,其实,它还会魔法。

学生:尾巴变大了,像一把小扇子,变成孔雀鱼。

教师:鱼鳍可以变吗?鱼嘴可以变吗?

学生:变成神仙鱼、鸭嘴鱼……

巧妙地运用教具,让情境教学提升到新高度。学生在魔法游戏的体验中能懂得可以使用夸张的方式来变化热带鱼的外形。

·片段六:“具身性”实践,创互动情境

教师:你们愿意动手为“我的鱼”(教具)穿上不同的服装吗?

学生上台进行拼摆。

通过拼摆总结出点和线都可以有方向、疏密、粗细、形状的多种变化这一规律。

课堂互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并在情境中探索。情境的展示、换装游戏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感受课堂的魅力。

艺术新课标视角下的情境教学在不断探索中总结与提升。“热带鱼乐园”的情境创设,从广度、深度、新度三方面的探索,多样地展现“情境课堂教学”的创建旅程。通过情境教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内心世界的艺术美,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只有不断创新的美术教育,才能适应时代前行的脚步,才能展现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热带鱼创设美术
热带鱼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电影票风波
关于执教《热带鱼乐园》的点滴体会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