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质量

2022-05-30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业新课标美术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朱敬东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一定的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与方法。艺术新课标中所定位的评价,主要指向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估。美术学科的评价不是采用单一的测评、考试形式,而是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等对学生掌握运用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判。运用档案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等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艺术新课标所推行的学业评价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实施等四方面产生变化:

一是育人为本。它是美术学业评价的目标追寻。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业评价注重对价值观的考查。融入对学生的价值观考查,既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也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广大中小学生立德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思考和解决“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如何在艺术课程中有效落地”这一命题;对学生的必备品格进行考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感等必备品格的培育,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目标,加强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与考查,是对立德树人要求的实施,也是学生健全、长远发展的需求,是引领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保证。评价要注重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学习者通过客观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来形成学科关键能力。艺术的关键能力在学习中的表现形式为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种形态,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到创新,必然对其学习、生活产生深远且长久的影响。所以,立德树人要树完整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和谐发展的人。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都成为艺术学业评价的重点,且三者不能割裂,紧密关联。

二是学业质量。它是美术学业评价的基本保障。艺术新课标专门制定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这是从课程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学段目标到学习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标准。以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内容为依据,旨在检测和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主要依据。按照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在实施评价、检测时,要明确核心素养侧重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业考试的试题命制根据学业质量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业质量所刻画的表现特征为依据,结合具体任务的要求,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确定评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所以,学业质量既是核心素养落实的基本标准显现,也是评价实施的基本依据,更是艺术学业水平测试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为核心素养落实提供基本保障。

三是全程评价。它是美术学业评价的环节融合。美术学业评价包含三个主要环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课堂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教师可通过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课堂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运用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等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细化课堂可操作、可检测的指标,并将其融入课堂环节的活动任务、项目中,评价的过程既是检测目标的达成,也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导航。评价反馈应注重即时性、生成性、针对性,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作业评价是教师以作业为载体,发挥作业的互动化优势,运用以作业为中心的教学资源进行师生合作教学的过程。作业评价有多种方式,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作业评价形式多样,可将等级评价与评语相结合、“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结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潜质,以激励评价为主。期末评价是学生全学期学习与发展的整体评价的重要环节,既强调结果又关注过程,力图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统一。在期末评价内容方面,要在坚持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个性,为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路径。全过程评价,以不同的方式激励、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业,记录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艺术档案袋等形式,为艺术学业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显现评价的增值性与发展性,更为艺术中考提供最具实证意义的过程表现与典型成果。

四是素养立意。它是美术学业考试的实施原则。艺术新课标指出:“围绕命题立意,遴选相关现实或历史素材,素材所涉及的人物、场景、事件、作品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素材创设任务或问题情境,反映艺术学科的本质要求。”美术学業考试的命题要将学生在艺术实践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欣赏、表现、创意等能力和必备品格、价值观念等核心素养发展程度进行考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真实性、开放性的任务,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问题情境,命题的内容是在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问题中,凸显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多样的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注重个人项目与团体项目相结合、单项测试与整体考核相结合、客观性题目与主观性题目相结合、纸笔测试与行为表达相结合,能够创造性地反映和解决社会、科学、文化、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在艺术创新实践活动中的情感和文化等素养。

用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艺术素养,评价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布局或规划,确保教学评价功能的发挥,真正推进艺术新课标的全面落实。

陶涛

艺术新课标首次提出不同学段“学业质量”的相关要求,这与时下社会关注的“双减”政策相契合。“双减”背景下,各学科的主要着力点是分层分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美术学科强调“提质增效”,优化课堂活动,作业设计尤为重要。

1.按照美术课堂活动的功能,作业分为巩固类、诊断类和建构类等作业类型。巩固类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目的,诊断类作业是以判断学生对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为目的,建构类作业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2.按照课堂学习内容掌握情况,作业分为识读类、体验类、探究类、制作类、阅读类、参观类等。识读类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别、分析、理解能力;体验类作业是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兴趣;探究类作业是针对美术自身领域,与其他姊妹艺术、其他学科的融合;制作类作业是根据学习任务群要求,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语言创作表达;阅读类作业是以阅读学习为主要方式,定位于经典作品文学式鉴赏;参观类作业是侧重于沉浸式欣赏感受。

多样的作业设计丰富了美术课堂生态,旨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黄宏武

通过对2022年版艺术新课标与2011年版课标的比对,我们可以发现在学业质量方面有所变化。2011年版是根据4个学习领域给出评价要点,而2022年版在学业质量方面则是按学段、学习任务做表述,对学生学业任务完成后,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做什么都有具体清晰明确的学业要求。

由于受到“一课一练”课堂的影响,长期以来美术学习呈现出“有量无质”的问题。为探索学业质量的变革,深圳提出以“大观念、真情感、新方式、全历程”指导学业质量变革的四维范式。一是以“大观念”统领学业质量,从知识点的培养向知识结构培养转变;二是重新认识学业质量的功能,从“育技型”学业向“育人型”学业转变;三是延伸学业的内容,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从问题解决、学生认知、能力培养、评价支撑等方面来统整教材内容,延伸学业内容,让美术学业成为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发生位移的关键外在媒介,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四是创新学业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达成个性化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养成。

学业质量的落实是艺术新课标落地的关键,只有通过学业观念改变与学业功能、内容、形式、结构的优化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质”的提升。

冷莹

客观来说,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美术学科的特性更增加了美术学业评价的复杂性。此次课程标准针对各学科研制出台学业质量标准,艺术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关注艺术学习的特点,优化评价机制,突出可测性、可评性,帮助广大美术教师切实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引与标尺,特别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既要不断学习领会艺术新课标要求,又要积极实践探索。首先要重视对评价活动根基的建设,即基于评价要求的具体学习任务。这其中既包括指向日常评价的学习任务,也包括指向阶段性评价的学习任务,特别是我们要探索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开创性的学习任务,真正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迫于评价的压力。这对美术教师是一个挑战。美术学科任务设计得好坏决定了评价能否真正实现培养能力素养的目标,就好像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搭房子才是可靠安全的,教学评价也是如此。其次是在评价的实施中要关注教、学、评的一致性,即“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避免让每一次评价变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考查。例如,教“创意绘画”,那么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就更多指向思维方式,而不是对作品构图、造型、完整性、表现力等全方位的评价。教师需要对标学业质量标准,融会贯通,加强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敏锐觉察,对评价的范围、目标与方法始终有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何墨荣

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是本次课标修订的重要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对艺术各学科及学段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进行清晰、凝练的描述。艺术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提出“评价主要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于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作为“评价的主要环节”。下面就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问题谈两点思考。

1.评价嵌入学习过程,保障学业质量标准有效落实

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于199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课程编制首先要从教育目标出发,即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然后寻找实现目标的教育经验,设计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的方案,思考什么方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概括来说,即从确定教育目标到选择教育经验,再到组织教育经验,制定评价方案。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对我国教育具有参考价值。依据教育目标制定的学业质量标准,需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其中,课堂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跟踪学生的过程表现,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优化教学组织策略”的目的。作業评价不仅考查作业过程,而且考查作业结果。“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程度以及学习中的难点”,达到“改善教学和作业设计”的目的。

以“海报设计”一课为例,某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作业与评价融为一体”的特点。第一步,教师布置作业,思考怎样通过海报来宣传介绍本校的特色,请学生找到海报设计的基本元素。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讨论哪些元素是成功的海报应具备的要素,提出各自观点。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对这些要素进行解释或重新归纳,并整理和公布。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整理出海报设计要素。第三步,学生每人完成一个草稿,两个学生一组相互交换草稿,进行互评。经过互评制定出海报设计评价标准。学生在讨论设计要点、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学习设计方法,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2.研究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艺术新课标提出,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习艺术的潜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进而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艺术个性和独特发现”。因此,需要思考以怎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什么样的评价形式符合本地的特点和学情,思考如何做有温度、重视情感交流的评价,让评价起到培养思维、激发创意、发展爱好的作用。

以评价手册为例,某地研制出使用评价手册进行月度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手册遵循以学习者为本的理念,学生在填写中记录自己的寻美历程,分享创作中的收获,建立属于自己的档案。欣赏课自选熟悉的作品,以思维导图、图表、手绘等喜欢的方式记录赏析收获。实践课自选表现形式记录创作(设计)过程中的创想、作品,记录灵感来源、所收集的资料,写出创意特点。学生填写“美术学习评价表”,与教师进行交流。因此,过程性评价不仅局限于过程中的资料汇集,而且也是学习观察、分析方法,操作、设计步骤,培养欣赏、阅读的习惯,学习创作、记录方式的过程,将评价变成深度学习的推动力。学生从中了解自己的表现和结果,发现独特的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手册见证着自己的成长,记载着学业成就。

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评价研究,形成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学习艺术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知晓各学段的学业要求,可以使今后的美术课程目标更加明确。按照艺术新课标对评价的要求,在实践中研究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及时总结评价对学生、对教学所起的作用。“在对过程和结果、知识和能力、态度和行为等的不同评价中,关注每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林影萍

对美术学业质量,深圳市福田区进行了一些区域探索,比如参加2016年、2019年、2022年三年一轮次的国家义务教育艺术质量监测,以及组织全区的艺术达标测评与艺术素质测评,主要围绕“美术基础能力、美术作品赏析能力、美术知识生活运用能力、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测查,希望对学生的艺术学习质量,以及影响学习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体检”,充分发挥了艺术素质测评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起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关注和重视,并有效地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美术课外活动、校外美术活动的改革创新,促进美术教育管理改进与教育教学改革。

艺术新课标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学业质量问题,并且在“课程内容”中按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习任务和不同内容要求,给出了明确的学业要求指标。同时,在“学业质量描述”中也进行了整合和归纳,提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学业达标要求,为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当然,由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导致美术学习具有个性化且比较强的特征,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如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地域差异、学生个体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面临美术学习质量可评可测等问题。关于美术学业质量的测试,我们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尝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结合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测评并谨慎地给出一个等级。

对标艺术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描述,艺术新课标的学业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具有可测性、可评性的特征,学业水平测评内容将变得非常明确,但同时会遇到一些模糊的边缘需要明确的指标要求,如在第四学段(8~9年级)学业质量描述中“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世界美术多样性的理解,形成开放的心态和全球意识(文化理解)”。此类学习质量如何算达标、如何算优良,就非常宽泛了。另外,该描述的普适性有待商榷,因为这些学业质量的实现,与教师水平、学习资源、地域文化积淀以及家长资源、学校支持、社区资源都密不可分,具有挑战性。

沈兰

学业质量,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效绩的检验和具体呈现,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效绩评价评估,通过这个评价评估完成教学的闭合循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美术的学业质量不是简单地对课程作业的评价,而是一个涉及目标、内容、过程、策略、结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依据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依据美术的学科属性建立的美术学科知识维度,這个维度涵盖了美术元素、法则、技能,美术史,美术原理,美术文化、审美和实践应用等多层面的知识内容,是美术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二是依据美术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确认达成的质量水平要求。

深入理解学业质量,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学业质量评价对象是学生的学习效绩,但印证检测的是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也就是说,在教与学、内容与认知、应用与能力等教学循环中形成了全面的、综合的、有效能的教学体系。要实现高效绩的学业质量,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对美术学科知识维度有清晰的认识,并深入领会各知识板块、知识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且有效融入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其次,需要寻找并实现达成学业质量水平的教学途径和策略,这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样态。只有这两个核心因素有效地形成系统的日常教学,才能真正完成美术学业质量的要求。

学业质量的检测不是一个简单的测试行为或者是对某一次、几次作业的单一评价,学业质量的检测、监测是对学科学习效绩的科学综合的诊断和研判,是一个系统集成、科学衡量的研判方式。

刘芸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我想谈一谈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艺术新课标中学业质量这个板块的理解与设想。

1.我的发现

艺术新课标中,学业质量首次提出艺术学科的学业质量内涵,并以表格的方式概括和描述美术学科在各个学段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4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艺术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教师清晰地找到教学的实施方向。

2.我的理解与设想

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理解学业质量,设计轻负高质的美术作业。

(1)在广泛的情境中展开欣赏、评述

美术作业的设计要立足艺术新课标,以教材为原点向更全面、广阔的时空扩张,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求。尤其是“欣赏·评述”领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地调研、实物考察等多种途径来欣赏身边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我们教师应掌握更多信息来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的条件,而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特别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我们要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感知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的美。我们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轻负担、重质量,轻技能、重素养的美术作业。譬如,学校可以定期设立“博物馆日”或“美术馆日”,作为全校学生集体的一项研学活动来推广,可以请博物馆或美术馆的专业讲解员给学生上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走访、参观、欣赏博物馆、美术馆、画家故居以及名家工作室等场地,拉近学生与艺术的距离。作业设计可以围绕“画说我在博物馆的所见所闻”“美术馆学习的收获日记”“我与大师面对面”等主题展开,我想这样的美术作业才会让学生乐于接受、善于表现。

(2)运用多元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在“造型·表现”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或静态或动态、或平面或立体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将技能与创意相结合来表现事物的造型美。

美术作业的设计应与时俱进、多元结合才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如在进行剪纸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体验各种纸材的不同剪纸效果和不同剪刻方法,最后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美术作业的最佳呈现形式,如挂饰、扇面或圆筒等。教师也可以定期举行作业汇报展,既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又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主题的创设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

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不仅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进行设计,还可以对现有的设计进行改进或改造。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创设与生活有关的主题,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其中,在一定的情境中设计并应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我们设计纸拎袋的作业时,可以创设“校园美食节”的主题,在已有的纸拎袋上以绘画、剪贴等形式来宣传本地特色美食,展示美食的特点。在这样主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设计会更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4)利用整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的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探究,既有对美术学习4类实践活动的融合,又有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融合,甚至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因此,在设计美术作业时要灵活多变,既能突显美术学科的特点,又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串珠成线,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去实现全方位的、更立体的作业展示。整合资源时要避免盲目拼凑或生搬硬套。如“我们的课本剧”就是一次课程整合,让学生通过选编课文,分饰角色,制作背景、道具和服装,汇报表演等环节来进行课本剧的综合探索,最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公演。相信在这样的创设和实践下,学生可以收获更多、成长更快。相信一线美术教师在艺术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学思路会越来越开阔!

猜你喜欢

学业新课标美术
艰苦的学业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创意美术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