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微知著 文化育人

2022-05-30侯海哨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文化育人

侯海哨

【摘   要】班级文化的创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化活动,从细微处着手,“打造微名片,彰显班级内涵;设计微项目,丰富班级文化活动;开展微研究,助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微评价,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班级建设;活动创新;文化育人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综合体,其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教師基于学生实际,以项目化活动的形式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一、打造微名片,彰显班级文化内涵

班级名片能够呈现一个班级的特点。教师与学生交流,共同确定班名、制定班训、设计标志,打造班级名片,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确定班名,丰富班级内涵

班级制度、环境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世界,对每位成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道出了文化的育人功能。有意义的班级名称不仅代表集体形象,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教师从学生喜欢的绘本《星空的故事》中寻找灵感,邀请家长参与讨论,最终将班级名确定为“七彩星”。这一做法丰富了班级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认可。

(二)制定班训,营造班级氛围

一个稳定、有特色的班级所呈现出的集体风范,会促使大多数学生在各方面受到积极的影响。学生之间相互暗示、理解、制约和学习,达成共识,促使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集思广益,家长献计献策。经过多轮商议和票选,师生、家长共同确定了名为“三乐”的班训,即“乐群、乐学、乐思”,以此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带动班级发展。

(三)设计标志,定位班级格调

班级符号是班级文化的体现。学生将“脚踏实地   异想天开”的理念融入班徽的设计中。最终选择的班徽呈象征以儿童为中心的“6+1”布局:中间一颗大星星,托起六颗小星星,环绕于圆形跑道的上空,蕴含着班级成员勇敢地摘星圆梦的寓意。同时,师生共创班歌《我们奔跑在路上》,将团结、友爱、勇敢、正直等品质追求融合在歌曲中。这些特定的班级符号散发出巨大的能量,将学生凝聚在一起。由此,班级初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

教师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提炼出的理念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它引领着师生一同朝更优秀、更团结的方向前进。总体而言,班级名片的打造,提升了班级的文化品味,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和家长的认同感。

二、设计微项目,丰富班级文化活动

教育的功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实现的。常规活动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特色活动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教师积极开展微项目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素养得到提高,视野更加开阔,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主题设计,突破时空边界

教师通过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壮美,厚植家国情怀,品鉴生活趣味,感悟自身变化。项目式主题活动打破了课堂边界、学科边界,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学会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丰富的活动包含着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内容,能够突破时空边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科融合,培养高阶思维

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素质的探索,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诉求的实践呼应。这样的探索有利于让教育回归本原,让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相融共生,进一步实现育人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师将“光盘行动”融入一年级新生的“衔接周”活动,带领学生围绕“一粒米怎样到达餐桌”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开展“节约粮食”的项目化活动。学生阅读绘本《盘中餐》,思考“一粒米怎样到达餐桌”,并从日常的文明用餐习惯中发现问题;在长辈的帮助下寻找生活中的传统农具,体会农民伯伯让谷种变成稻米的辛勤历程;吟诵古诗词,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了解袁隆平爷爷的生平故事,明白“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将课外延伸知识与课堂活动紧密结合,体验设计家庭日常饮食方案的乐趣。

(三)学习体验,提升综合能力

从已经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参与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探索世界,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真正实用的、不可复制的能力,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项目化活动“学习,是最美的成长姿态”为例,教师对开学一周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以时间轴为主线,从儿童视角出发,呈现了校园生活丰富而新奇的特点。项目研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跳出项目,反思过程,学生深入了解班级生活的精彩,共享同龄人的学习历程。

教师还带领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求证,由此让学习真正发生。例如项目“我和秋天有个约会”,活动时间从立秋到处暑,从白露到秋分,从寒露到霜降,历经六个节气。整场活动围绕“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孩子都是天生的美食家”“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三大主题展开。学生循秋迹、听秋声、晒秋意、诵秋诗、闻秋香、品秋食、赏秋景、探秋秘、蓄秋思,活动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品德、体育与保健等各个学科。且活动融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目标于一体。教师带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真正助力学生体验核心知识建构的过程。

三、开展微研究,助推班级文化建设

教师以项目化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让他们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梳理、提炼,把探究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中的每一个项目化活动都秉承着“以爱育爱,以德养德”的理念。通过正能量的传播,学生懂得赏识与理解,变得更加向善、向美、向上。

(一)活动研究,齐研共学助管理

“双减”政策为学生的项目化课题研究和教师的班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例如项目化活动“爱劳动·爱生活”,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同理心,引导学生学会劳动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整合设计思维和责任意识两个跨学科概念,将劳动习惯、劳动责任、劳动体验、劳动成果、劳动思考五个方面的元素融入项目化活动。该活动包含多项内容,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书桌等,这也为教师的班级日常管理带来了便利。学生感知劳动、体会劳动、爱上劳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真正达成。

(二)小组合作,层层推进显成效

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素养,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标?教师可以设置驱动性问题,推动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在项目化活动“当母亲节遇上微笑日”中,原有的问题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教师可将它转化为驱动性问题:在这样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孝心和爱心呢?同时给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最优方案。

(三)榜样引领,相互交流促提升

在不同的项目化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探究员、调查员、方案设计师、执行总监、宣讲师等,为班级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每期活动中,学生都会推荐队长,作为榜样,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如在项目化活动“榜样在我身边”中,学生推选小A为本班的优秀少先队员。得到这一称号后,原本优秀的小A有了更大的进步。其他学生深受鼓舞,主动当起“校园文明小使者”,帮助教师排除校园安全隐患。学生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素养,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在他们身上相融共生。

四、实施微评价,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评价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评价能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教师可以用项目化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开展多维评价,树立正确导向

评价指向知识技能、表达能力、合作共享、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责任担当等维度,最终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项目化评价活动中,教师记下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时刻:第一天上学,第一次戴红领巾,第一次课堂发言,第一次发表文章,第一次获奖,第一次上台表演等。教师从独特的视角展示对学生的每一个荣誉时刻、每一次进步进行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兴趣、情感。如教师从“德”“学”“劳”“纪”“能”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评价,部分内容如表1。

对于学生在集体荣誉、公益行为、个人成长等方面的评价可指向多个维度,并设置评价梯度和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具有诊断性、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同学、教师、家长对他们的尊重与珍视。

(二)平台助力评价,加强正面宣传

为了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工作格局,教师借助“一平台三联动全浸润”的微项目研修活动,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教师积极搭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创建班级公众号,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如将学生的先进事迹在班级公众号上进行推送,發挥其示范作用;用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涯,铭记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融入阳光评价,坚持正向激励

项目化学习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打破地域、时空的边界。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来源于活动。当学生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收集各种信息,参加各项活动,评价也相伴而生。学生每一次参与项目化活动,都将接受来自同伴、父母、教师、陌生人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还有来自项目探索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评价。如一封来自社区的感谢信、一次口头的表扬、一条群发的表扬短信、一场事迹的宣讲、一次光荣的走访、一场小型的座谈会……全程阳光、积极的跟踪式评价过程包涵持续探究、真实问题、高阶学习……评价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思维的培养都将产生正面影响。

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践证明,班集体建设是达成“以文化人”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盛天和.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李银凤.开展班级活动促进贯通基础教育阶段班级有效管理初探[J].才智,2019(19).

[3]田玉香.浅议班级凝聚力的形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310016)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文化育人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浅谈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技术文化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鲁班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