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2-05-30励海珍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特殊教育劳动教育

励海珍

【摘   要】劳动教育不仅能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还能培养智障学生热爱劳动的态度,促进智障学生认知、沟通、语言等能力的发展。要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必须构建适合智障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构建了以校内劳动为主的必修课程、环境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校外劳动为辅的家庭技能展示、社区实践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共同构成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群。同时实施有效的课程评价,使智障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提高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为进一步融入社会奠定基礎。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化课程;智障学生;特殊教育

培智学校内的学生多数是智障学生。与同龄学生相比,这类学生的智力水平、操作水平和行动能力等都存在着发展迟缓的情况。劳动是手脑结合的活动,能促进智障学生认知、动作、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开设校本劳动教育课程,能够帮助智障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之后走入社会,过上有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

因此,学校以劳动教育为核心,构建了从小学一年级到职高的以校内劳动为主的必修课程、环境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校外劳动为辅的家庭技能展示、社区实践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共同构成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群。自理劳动、家政劳动、公益劳动、职业劳动四种类别的劳动教育贯穿智障学生学习历程的各个阶段,让智障学生具备足够的能力融入社会。

一、以校内劳动为主的课程构建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为此,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了以必修课程、环境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的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课程落实到位,切实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职业劳动技能,使他们养成劳动习惯,对劳动产生热爱之情。

(一)通过必修课程,提升劳动技能

培智学校的教育重点是一切从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出发,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智障学生达到生活自立,融入社会。学校构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单元主题教育模式,以生活适应课、劳动技能课为核心,其他课程配合进行。如刷牙这一技能,教师可在生活适应课上进行示范教学;在生活语文课上教学牙刷、漱口杯、牙膏等词语以及与刷牙有关的课文;在生活数学课上以刷牙工具为素材教学相关数前概念以及6以内的数;在绘画与手工课上带领学生画牙刷、漱口杯等物件;在手工制作训练课上指导智障学生用轻黏土等材料制作牙具,提升其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在歌唱与律动课上教学刷牙的儿童歌曲,提升智障学生的基础音乐水平和律动能力;在运动与保健课上训练智障学生的手部力量……教师以生活适应课、劳动技能课“刷牙”为核心展开教学,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入劳动教育。

学校采用班级月生活技能考核和寝室保育员承包制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教师在课堂分步骤进行教学,保育员在早晚洗漱时间指导智障学生进行实践巩固练习,学会后拍成视频上传,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考核。学生学习自理劳动技能,掌握刷牙、洗衣服、洗澡等基本生活技能;学习家务劳动技能,从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基本家务劳动做起。在此过程中,智障学生的劳动情感、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二)创新环境课程,培养劳动习惯

校园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劳动教育资源。学校打造了自行管理绿植课程和自觉打扫包干区课程。学期初,学校给每个班级购买花架,在每班下发三盆相同的绿植,班级也可准备自己喜欢的绿植,班主任带领学生对绿植进行养护和管理。期末,学校在全校学生中评出“护绿能手”。该课程以管理绿植为抓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细心、耐心的品质。包干区是现成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学期初由德育处为各班划分包干区,要求班级早晚各打扫一次,由少先队的学生干部进行检查。低段学生由教师手把手地教扫地,陪同捡垃圾;高段学生早晚自觉地完成值日任务,如教室内的倒垃圾、拖地、擦桌子、扫地任务,室外的扫落叶任务等。学生在每天例行的活动中学习使用劳动工具,自觉打扫包干区,逐渐养成劳动习惯。

(三)研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适性发展

帮助智障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劳动工具,学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最基础的劳动技能,包括使用工具、做手工劳动、编织、种植等是职业教育高中段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此类技能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为今后参加工作做准备。为此,学校构建了以工作主题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独立生活技能三大领域课程。具体而言,学校实施“四段”实践教学法,通过“职业认知阶段—职业探索阶段—职业训练阶段—职业适应阶段”四个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一般的工作技能与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让学生毕业后有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学校立足本地地域特色、市场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校内开设果树蔬菜种植、渔网、藤篮编织、家政服务、烹饪、洗车等指向不同职业的专业课,并且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学校招聘小职工,如快递员、送报员、打菜工、超市收银员、保安等,锻炼学生的工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工作素养,让学生将来能够自食其力。

二、以校外劳动为主的课程创新

智障学生要提升劳动技能,必须不断地亲历劳动训练的过程。在抓好校内的劳动主阵地的前提下,学校以家庭劳动技能展示、社区实践课程为辅,为智障学生的劳动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以技能展示为辅的家庭劳动教育

有些家长因溺爱孩子而包办家中的所有事情,有些家长因觉得孩子什么都不会而不让他们干任何事,导致智障学生缺乏参与校外劳动的机会。为了改变家长的观念,班主任布置劳动家庭作业,让学生把在学校学会的技能到家里进行展示,家长拍视频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学生回家后帮父母洗衣服、洗碗、扫地等,家长在孩子娴熟的技能展示中改变了教育理念,使家校合力的产生成为了可能。由此,家长更耐心地指导孩子完成劳动家庭作业,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孩子也在劳动展示中进一步巩固了劳动技能,增强了自信心。

(二)以快樂实践为辅的社区劳动教育

开发社区劳动教育课程是培养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充分利用附近的适合残疾人作业的车间、商场、花木场、柑橘种植园等社区资源,为智障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实践场地。学生去机电厂学做线圈,去针织厂学习熨烫、缝纫,去广场卖编织课上完成的藤篮……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工作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宁波市象山县民俗文化活动丰富,是对智障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良好素材。学校结合象山的传统节日,联系社区,为学生提供参与民俗活动的机会,如参加清明节摘艾叶做青团、四月八做乌米饭、冬至煮汤圆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以劳动课程效果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

评价是检验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是否有效的手段,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提出了“三看”的评价方式,使教师的劳动教学和学生的劳动学习都得到了有效评价。

(一)学生“三看”,使劳动学习有实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劳动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为了使学生学会相关劳动技能,实现生活自理,学校采取了“三看”的评价方式。一看学生的劳动过程,如将学习劳动技能的考核视频保存到云盘,形成动态的成长记录; 二看学生的劳动态度,如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在家务劳动中的表现等,考核学生劳动习惯的形成状况;三看学生的劳动成果,如每人一档的劳动成长手册的记载、成果作品的展示等。这些评价能使学生的劳动学习更有实效性。

(二)教师“三看”,使劳动教学有成效

教师是劳动课程实施的组织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劳动学习效果。为了提升教师的劳动课堂教学水平和劳动实践活动的策划能力,学校采取了“三看”的评价方式。一看课堂教学,即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操作流程;二看课程开发,即看教师开发、实施适合智障学生的劳动课程的水平高低;三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将学生的生活技能考核质量列入教师业绩考核。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使教学活动更高效。

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为原则,遵循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实践,学生获得了成长,其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较快,社会赞誉度明显提高。学校以劳动课程校本化实施为主要手段,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智障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2-06-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trs=1.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培智学校   315700)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特殊教育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