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写作教学中逻辑纠误对二语习得者思维训练的影响
2022-05-30余若熙李雨纯
余若熙 李雨纯
摘 要:本课题研究结合二语习得理论与逻辑学谬误理论,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以二语习得者为对象,对其在逻辑纠误教学前后的英语习作中存在的逻辑谬误进行数量及类别的差异分析,以其中较为典型的逻辑谬误为例,说明逻辑纠误教学对二語习得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二语习得中引入逻辑训练的必要性。
关键词:逻辑谬误;二语习得;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余若熙(2001.09-),女,江西景德镇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类;李雨纯,天津外国语大学。
学者们早就发现,逻辑与语言输出的关系十分密切。20世纪末,金岳霖以逻辑学为基点指出,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哲学的思考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二语习得者努力提高词汇量,加强对语法、句法的学习,以提升遣词造句水平,并卓有成效。但习作中仍存在逻辑思维不严谨、逻辑谬误频现的问题,从而影响二语习得的有效性。
自2006年以来,逻辑思维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地位日趋突出,并日益受到外语界的重视。刘润清、黄冬妮等学者认为,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与写作技巧,更应增加写作思维的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大量样本与数据,对学生写作中的逻辑谬误进行分类与对比研究。但是这些学者对于样本学生的专业与年纪并未进行精确限定,缺乏研究的针对性。对于接受逻辑思维训练前后学生写作水平对比的研究不足,无法证明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
一、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要弥补先前研究中并未精确限定受试学生所学专业与年级的不足,增强研究的针对性。此外,补充以往相关研究并未涉及的逻辑训练的前测与后测,关注历时性结果的对比,从而考究写作教学对受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影响。此外,本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聚焦二语习得中的逻辑思维训练效果,为二语习得者提供思维训练的参考范本,进而为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提供示范,以期在其他院校和专业得以推广。
二、理论基础
逻辑谬误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逻辑谬误是指不恰当的推理或错误的思维方式。人类有能力建立和验证事实,以清晰明确的理由、证据赋予事物意义,这种过程即为推理。常见的逻辑谬误有诉诸公众、稻草人、非黑即白等。Stephen Downes在其《逻辑谬误》(The logical Fallacies)中综合了最有影响的逻辑学著作中的谬误模式分析,涉及超过50种逻辑谬误。本课题研究以Stephen Downes的谬误模式分析为参考,对89位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逻辑谬误的识别与分析,并研究逻辑纠误教学是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三、研究过程
(一)实验对象
本课题研究所采样本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级英语专业四个班级学生的两次议论文写作练习的习作。完成时间分别在逻辑思维训练前后,训练前为立论文,训练后为驳论文。选择议论文开展实证研究,是因为这种文体在批判性写作练习中十分常见,通过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研究数据分析
在本课题研究中,研究团队收到习作178篇,其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之前的习作89篇(后文简称前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之后的习作89篇(后文简称后测)。因本课题研究以学生习作中的逻辑谬误为研究对象,故统计只关注学生习作中逻辑层面的错误。
据统计,前测谬误数量共计97处,后测逻辑谬误数量共计49处,减少了47处。所出现的逻辑谬误共15类,前测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种是Appeal to popularity (诉诸公众),占比18.56%;Non sequitur(不当结论),占比15.46%;False authority(诉诸权威),占比10.31%。后期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种是Non sequitur(不当结论),占比16.67%;Hasty generalization(以偏概全),占比14.81%;Appeal to popularity (诉诸公众),占比12.96%。
通过对前后测的对比研究发现,后测逻辑谬误数量较前测呈下降趋势,在15种逻辑谬误中,有13种数量大幅下降,同时2种数量保持不变,3种数量小幅上升。
(三)案例分析
下面通过分析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逻辑谬误案例,来说明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
1.诉诸公众(Appeal to popularity)。诉诸公众谬误是由非理性的因果而得出的推论。简而言之,一个命题被人们广泛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它就是正确的。该谬误往往夸大感性的原因而非理性的事实,把大众基于情感的表达作为论证的前提。
Most people think who follow the set rules and have the desire of reading aloud will enter into the room pleasantly, and the few who still disobey the rules can also be coped with in a short term,so once the specific room is established, the messy environment will decrease.
分析:认为“朗读室的建立,可以改善桌椅占用公共空间的现象”的论据是“很多人都会走进朗读室”,但是这个论据本身就是立足于多数人的理想情况而非实际情况,因此,此结论属于诉诸公众谬误。
2.不当结论(Non sequitur)。不当结论指结论无法从已建立的前提推论出来。推理形式有误,推理过程有逻辑偏差,即使前提为真,也无法保证推理出的结论为真。如果一个论证存在形式谬误,其结论即属不当结论。
Northerners are more open than southerners. Because many provinces dialect are easily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northern, but in the same province of southern is difficult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different villages' dialect.
分析:认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开放”的论据是“北方地区的方言彼此更易懂,南方的反之”。该论据的事实为真,但只能证明方言的差异性,无法得出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性格上存在差异的结论。因此,此结论属于不当结论。
3.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诉诸权威是一种由于过于注重论证的前提即论据来源本身,而导致推论失效的一种不相干谬误。当权威的观点不在其专业领域内时,该主张不具有充分的可靠性。
Tim Cook starts to send email at four a.m Elon Musk works 120 hours per week. These are successful executives but they never let work interfere with what really important in life.
分析:这个例子展示了错误相信一种具有偏驳立场(biased authority)的情况。蒂姆·库克与埃隆·马斯克都是其所在领域的成功人士,但他们不让生活被工作介入的态度不一定具有普适性,所以以他们作为例子不能作为充分的论据。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课题研究主要根据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的输入假说模式中的习得—学得假说和监控假说,分析逻辑纠误教学是否能有效提升二语习得者的思维能力,并对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习得—学得假说
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中最基础的假说,其认为发展第二语言学习能力有“习得”与“学得”两种方式。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语言发展过程,如儿童自然习得母语;学得则是在第二语言系统或人工环境中对错误进行明确指导的结果,即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形式。
本课题研究着重探讨逻辑纠误教学能否有效提升二语习得者的思维能力,故可被视为习得与学得过程的先后发生。在前测,学生未接受系统的逻辑训练,缺少规范的语言形式使其关注的语言意义符合逻辑规则,故议论文习作中的表达是其潜意识的产物,属于习得过程。而在批判性写作课堂上的逻辑纠误教学中,教师讲解了逻辑谬误的类别,分析了中西方不同语言及文化的影响,给学生以显性指导。在课下,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练习,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批改后进行习作修改,这一过程使二语习得者拥有自我体验逻辑思维的机会。故在后测,学生改正了其逻辑谬误,具备了一定的逻辑纠误能力,实验结果呈现出逻辑谬误数量大幅减少的趋势。同时,学生将有意识地使用合乎逻辑的语言进行交际,实现超出现有语言能力程度的第二语言输入,使学得的语言规则逐渐内化为二语习得者内在的、潜意识的习得知识。
因此,逻辑纠误教学证明了在习得—学得假说中,二语习得者可将有意识“学得”的知识转化为“习得”的结果,即重要的语言能力。二语习得者从无意识地关注话语意义转变为有意识地输出更符合逻辑的语言,从而促进自身第二语言水平的提高。
(二)监控假说
监控假说是克拉申输入假说模式中另一重要假说。根据该假说,当第二语言产出时,为了保证语言结构的准确性,二语习得者需要调动大脑中的控制机构——监控器(Monitor)进行监控,即有意识地运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来检查其说话的语法形式是否正确。
监控假说认为二语习得者不仅需要通过“习得”生成语言输出,同时还需要检查自己的语言是否准确,以此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形式。这一过程可发生在语言输出前后,且需满足三个条件:具有充分的时间、关注语言形式、懂得语法句式,三者缺一不可。本课题研究实验从2020年10月25日至2020年12月25日,历时两个月,满足条件一;学生互评环节以及自身语法知识分别满足条件二、三。实验对象即二语习得者在经过一定的逻辑纠误训练后,在检查与互评机制下,输出“学得”生成的语言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形式,故实现了“监控”的过程。另外,前测习作为立论文,后测习作为驳论文,驳论相较议论对篇章逻辑的要求更高,更符合监控假说的实验条件。最后,实验结果为逻辑谬误数量减少,语句流畅度提高,故证明学得的知识起到监控语言的作用,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内在联系。
五、结语
本课题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定量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精确限定受试学生所学专业与年级,证明了逻辑纠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效果。本课题研究以时间为维度,对受试学生的习作进行纵向对比,弥补了该研究领域缺乏历时性结果的不足,完善了外语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板块,提升了二语习得中思维研究的针对性和示范性。本课题研究以结果为导向,在写作教学中导入逻辑学基础知识,增加语篇训练,并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连接词的能力,使其掌握识别逻辑谬误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推理习惯。本课题研究从思维训练的结果反证批判性写作教學的合理性,以期在其他专业和院校推广批判写作教学。
因此,逻辑纠误的训练不应仅限于二语习得的写作过程,而要被教师灵活运用到英语学习的其他模块(听、说、读即词汇、语法、口语和写作),从而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能力与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逻辑思维及应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燕,李小棉.研究生高级英语写作逻辑谬误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118-119.
[2]金岳霖.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朱旭.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示[J].现代英语,2021(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