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2022-05-30汪小凤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汪小凤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师可按照品德心理结构进行分类并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实践中,教师要观照不同方法的使用边界及效用,注意方法之外其他要素的影响和限制,从而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采用调查统计法、图表法、游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方法展开教学,促进儿童经验和德性的生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结构化分类;选择应用

教学方法的准确选择和有效运用是保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和实效的关键。好的方法如同黑暗里的一盏明灯,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对完整世界的整体感知,对现象规律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完善自我和改造世界。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近年来使用过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道德叙事法、生活德育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故事讲解法、游戏教学法、民主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榜样教育法、谈话对话法、合作探究法、调查统计法等。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共性规律,从哪些方面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是教师应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结构化分类

在实践教学中面对多种教学方法,如何把握这些方法的本质属性和操作要义?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的分类入手。品德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品德结构是将品德要素以一定的方式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动态集合体。[1]

潘菽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个体道德品质三因素,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被学术界所普遍认可的“四要素”——知、情、意、行。“知”是对道德价值与认识的认知。“情”是道德情感(如良知、同情、崇尚善等)。“行”是道德行为的决策、能力、习惯等。[2]“意”是道德意志,是作为“知、情、行”三者学习结果的高阶呈现。[3]

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一维和多维两个角度来对学生品德结构心理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要素在历经道德教育后,侧重于发生在某一个要素中的变化被定义为一维变化,如果发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化则被定义为多维变化。其中,认知变化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是非曲直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有了发展,能够有效运用道德思维对道德现象进行评判;情感变化表现为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道德情感的发展,如同情心、荣誉感、责任心等;行为变化主要表现为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和表现。现实中,学生的道德心理变化不仅体现在单方面,往往是两个或者多个方面同时发生变化。因此,笔者引入多维变化的概念来定义这个类别。

根据上述结构化分类标准和内容依据,结合实践,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结果如图1。

应该说,结构化分类并非刻板地割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而是希望帮助教师围绕课程目标,在分类的基础上明晰不同方法的特点并根据教学任务准确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专业能力。

二、几种典型教学方法应用的案例分析

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明晰该类方法的适用条件、范围及使用边界,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完全独立地选择或者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从而否定方法之间的关联和共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的。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情况优化组合,选择合乎教育逻辑的教学设计。

(一)调查统计法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二课时“老师,您辛苦了”。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统计不同学科教师一天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让學生了解教师在上课时间与其他时间的工作,从而感受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再播放“老师的心里话”的视频,由一位教师分享自己选择该职业的原因和初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深切的期待和关爱。

教师先让学生通过采访和记录,列出班主任一天的工作清单,了解教师一天的工作事务,然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示范的方式,统计数学老师一天工作与休息时间的比例图、体育老师户外上课的时间量以及音乐老师一天工作与休息时间的对比图表。三种不同的呈现形式让学生有了观看的兴趣,也有了更直观的体会。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采访并统计校园中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体会他们的辛苦付出,学会理解和体谅。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并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统计过程和得到的感悟,由此进一步深化认识,学会体谅和理解,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统计图表和教师采访视频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各学科教师一天的工作,了解教师的繁忙与辛苦。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实践,体验每一份工作的不易。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制作图表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要求不宜过高。

(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一起画张平面示意图”是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说说我们的学校》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校平面示意图的方法,会画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教师从带领学生读懂平面图出发,以有趣的闯关游戏组织教学,使平面图的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三项关卡也不无联系,都是以学生到西安当地的代表性景点——大雁塔景区参观游览为主线内容,每一关都揭示了平面图的某项基本要素,分别为方向、图例和比例尺。为了巩固学生对这三个要素的认识,学生每完成一个关卡,教师都用一个有趣的游戏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利用这三个要素读懂了平面图,在此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三要素的理解,为设计平面图奠定了基础。

上述教学中,教师以帮助小雪游览大雁塔景区为情境主线,通过闯关游戏将看方向、认图例和识比例尺等训练融入其中。教师设计了多项活动。活动一:“火眼金睛”——我能看懂平面图。活动二:“七十二变”——看我尝试制作学校平面图。活动三:争当小导游——我会使用平面图。学生由此掌握了识读平面图的基本方法,明白画平面图要确定方向、设计图例,选择恰当的景物比例等基本技能。游戏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趣味横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3D立体景观图转换成2D平面图的内容超出了三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此,教师借助航拍技术,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了小鸟,以小鸟的视角俯视校园全景,有效解决了难题。

(三)活动教学法的应用

“校园里的冲突”是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当冲突发生》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了解校园冲突发生的类型及原因,掌握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调节冲突。本课通过活动教学法,层层递进,逐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如下。

谈话揭题,唤醒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聊一聊校园里的冲突。

2.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案例,讨论引发冲突的原因和化解冲突的办法。

了解校园冲突,寻找冲突原因

活动一:冲突呈现“你我他”

1.学生了解同学间发生了怎样的冲突。

2.学生和身边的同学交流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哪些冲突。

3.教师小结。

4.学生做一个小调查:全班50名同学中,和同伴发生过冲突的请举手示意。

5.教师总结调查结果:同学们都有和同伴发生冲突的经历。

活动二:冲突原因我们来分析

1.教师带领学生正确认识产生冲突的原因。

2.教师让学生看图讲述《楼梯上的故事》,思考冲突为什么会发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析。

3.教师小结并进一步引发思考:这个案例中的冲突是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导致的。那么在校园生活中,引发冲突的原因还有哪些?

4.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表见解。

5.教师提问:通过课前小调查,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总结:不难发现,引发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能否避免冲突的发生往往取决于我们处理矛盾的方式,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7.学生自学课本故事片段。

8.教师针对同一件事情,提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忍受,第二种是指责,第三种是真诚地劝告。请学生写一写这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想一想哪种做法既能避免冲突又能不让自己受委屈。

9.師生一起了解大家的选择。(出示学生填的表,并请他回答)

活动三:解决冲突有办法。

1.师生“一起去自习课上看一看”。(指名读)

2.教师引导:王金刚和同桌发生冲突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冲突顺利地解决了。请大家认真思考这对同桌在解决冲突时用了哪些好方法。

3.教师播放自习课上同桌两人交流的录音和画面。

4.教师让学生仔细看图认真思考,找一找王金刚和同桌在解决问题时用了哪些好方法。(同桌交流)

5.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6.镜头回放,师生共同总结在解决冲突时可用的好方法。

7.学生思考并交流当冲突双方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请哪些人来帮助自己。

8.教师总结了五个法宝,请学生大声朗读。

活动四:实践导行化冲突

1.你还有哪些冲突没有解决?请同学们自行思考,看看能否用五个法宝解决。

【我和(   )发生了冲突,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打算这样来解决这个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学生听一听同学的分享。(请两个学生讲一讲自己填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3.教师小结:听了两个同学的故事分享,请大家进行评价。

教师运用活动教学法,围绕如何解决冲突展开教学。一是在认知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冲突的本质和缘由,二是在技能层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和程序。同伴之间有冲突但不知如何解决是学生时常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课前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聊一聊身边的冲突,而后展开活动。活动一为基础部分,旨在让学生知道发生了哪些冲突;活动二为辨析部分,旨在让学生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活动三为巩固部分,旨在让学生讨论解决冲突的办法;活动四为拓展行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判断强化认知。这四个活动层层递进,构成了这节课的框架,有序地落实了“知、情、意、行”的课程目标。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4]。教师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采用递进式的活动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活动设计,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经验的累积和德性的成长。活动教学法能够让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落地,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马卡连柯曾说:“没有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法,也没有一定有害的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和适应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仅要考虑学生背景经验和目标间的差异以及不同个体道德发展阶段和需求的不同,还要考虑教材文本的内容价值,思考如何通过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将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意志信念,进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自我建构,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慧,李敏.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檀传宝.德育原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8-139.

[3]李敏,卢梅欣,李凤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类型化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9(12):52-56.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5.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71007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