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实践探索

2022-05-30陈丽施燕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实践小学学科

陈丽 施燕

【摘   要】为了解决评价过度关注分数、偏重结果等问题,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展开了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实践探索。在框架设计上,学校以一本指导性“评价手册”为抓手,对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实施建议、评价单等的使用进行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总结出一组评价策略,将评价融入学习的全过程;在结果应用上,学校用一份个性化评价单,实施分项反馈,引导家长科学、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在改革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以点带面”“系统优化”“家校共识”等一系列校本化推进经验,形成了美好教育背景下的评价新样态。

【关键词】小学;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实践

长期以来,小学学业评价大都以期末纸笔测验为主要参照,将测验结果折合成等级再进行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评价方式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过度关注分数、偏重知识掌握、缺乏标准参照、偏重结果评价等,与素养立意的科学教育质量观并不一致。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开展小学生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改革。学校在素养立意下设置学科内容评价分项,全过程、多维度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及进步程度,激励学生关注自身的多元发展。

一、原点思考: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意义追寻

2019年6月下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传递出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强力信号。一线学校应树立素养立意的全面发展观,坚持精准诊断的科学评价观。

(一)树立素养立意的全面发展观

素养立意下的学科教学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导向。然而,在传统的评价中,学校更侧重于对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评价,相对弱化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三维目标评价的不均衡,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校、家长、教师对学生素养发展关注不够全面的事实。学校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改变唯分数论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关注其发展潜能,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二)坚持精准诊断的科学评价观

教育评价不仅具有导向功能,还具有诊断、激励功能。要做好评价这件事,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学校坚持“评价为了改进”的理念,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评价的诊断功能,精准找出每位学生在不同分项领域的优势和弱点,提出个性化改进建议,体现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这是对“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深入贯彻。

二、校际推进: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建立了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机制,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描述学生在学科素养方面的发展状况,注重多元性,强调发展性,体现全面性(如图1)。

(一)框架设计:一本指导性“评价手册”

每门学科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过程、多维度为准则,以原有校本资源为基础,形成包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实施建议、评价单四部分的具有操作指导性的学科评价手册。

1.评价内容素养立意,凸显全面性

例如语文教研组在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三维目标融入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每一板块都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经分类梳理后,教研组设定多维度立体化评价项目,再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每个项目做出不同阐述。

2.评价标准清楚可测,体现差异性

评价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给出具体描述,便于操作。各科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标准。一般而言,A水平高于课程标准要求,视为优秀;B水平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视为良好;C水平基本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视为合格;D水平低于课程标准要求,暂缓评定。

3.实施建议注重多元,体现指导性

评价手册中设置“实施建议”模块,体现指导性。实施建议的提出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重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融合,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议教师使用日常观察、过程记录、展示分享、量表评估、纸笔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二是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通过多维度评价改变由教师做唯一评价者的传统方式。

4.评价单清晰可见,凸显精准性

评价手册第四部分呈现了本学科最终的评价单样式,方便教师以评价单为指导,及时调整日常评价记录。

(二)过程实施:一组全过程评价策略

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将评价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学校总结出一组操作程序,可简单概括为“日日评价”“周周回顾”“月月反馈”“学期总结”四大策略。

1.“日日评价”功在平时

该策略适合“学科态度习惯”类评价项目。如数学学科“态度与习惯”分項中的“倾听与表达”子项,就由教师、学生参与每日记录的方式来落实。每日记录数据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习惯和任务完成情况,更有助于学生清楚自己当前的学习表现。

2.“周周回顾”真实客观

相比于“日日评价”策略,每周阶段性数据更丰富客观,教师可以依据阶段数据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如语文教师巧用“识字小卡片”,让学生体验自主识字的快乐。同时,教师将学生每周自主更新的识字卡片作为“识字兴趣”的评价参考。

3.“月月反馈”及时调整

月反馈一般使用相关评价量表等工具进行,旨在使学生的成长趋势可视化,以便帮助学生明确要求,调整状态。例如语文低段的教师巧用“书写小达人”月赛与展示,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和潜能;体育学科的教师关注学生健康,每月记录并公布体质监测数据,通过图示展示变化趋势,提醒学生及家长及时关注健康状况。

4.“学期总结”精准评价

该策略多用于“知识与技能”类的评价项目。评价者常使用活动观察测评、成果汇报分享、纸笔测试等方式,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或学习成果予以评价,显示学生一学期中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进步情况。

(三)结果应用:一份个性化评价单

目前,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一份个性化分项等级评价单,评价结果应用指向诊断、激励与发展,具体有以下特点。

1.“学校大脑”实时记录

借助“学校大脑”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可分学科完成过程评价数据的实时录入与统计工作。这项措施让过程性评价真正成了现实。教师通过数据的实时汇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能力倾向和缺点劣势,有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2.分项反馈精准指导

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单,根据每门学科的特色设置不同分项,内容全面详细。这种分项反馈有利于学生和家长在看到评价单后,更准确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长处和短板。教师可以依此精准地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科学地建议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措施。

3.数字画像理念引导

学校在学科分项反馈时,不仅提供了分项等级数据,还设计了各学科的“成长档案”,用以描述学生在该学科领域的兴趣特长等情况;依据分项数据自动呈现学科能力“雷达图”,全面呈现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状况。学校期望通过分项等级、成长档案、雷达图等形式多维度地描绘学生的成长画像,引导家长更理性、科学地看待孩子的成长。

(四)机制支持:一系列改革推进经验

为保证评价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层面进行了一系列保障机制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校本化推进经验。

1.以点带面分层落地

评价改革关系学生的发展,是一件需要十分谨慎的事。学校采用一个学科带动其他学科,一个年级带动其他年级的方式逐步推进实施。首先以一个年级的单一学科为试点,率先尝试做出示范,积累一定经验后推广到同年级的其他学科。在一个年级的实施过程中,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相对成熟后,再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协同教研分享评价经验,而后逐步在全校推进。这样的推进方式便于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让实施过程的推进更加平稳、科学。

2.系统优化,循环更新

评价研究开展以来,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专题化的评价研讨。每年的研讨都会经历四个过程:设计(调整)评价手册、实施评价策略、梳理评价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论是分项内容设置,实时记录方式还是评价单的呈现,都会根据使用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以评价报告单呈现方式为例:2017年采取的是手动记录并发放纸质报告单的方式,2018年开始实施平台录入呈现电子报告单的方式,2021年开始借助“学校大脑”平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方面实时的过程性记录。

3.家校共识,联动推进

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学校一直致力于带动家长,在评价方面达成家校共识。例如,学校在每学期初利用家长会解读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标准与意图,获得家长支持;利用期末个性家长会,与家长一起分析个性化评价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学校还十分重视家长对评价单的使用反馈,定期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推进成效:评价改革让多方受惠

通过分项等级评价改革,学校突破了教育评价顽疾,形成了素养立意下的科学教育质量观。实践表明,通过分项等级评价,可以有效助力学校优化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转变家长的评价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在新方案、新标准公布后的今天,評价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学校将继续围绕综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为建立良好的评价生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310008)

猜你喜欢

实践小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