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起步巧得法恒落实”

2022-05-30李银芬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语文

李银芬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明确地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用批注的方式将感悟写下来,这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点。教学中要破解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尝试以下策略:首先,在一到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批注的口头表达;其次,重点依托例文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最后,在四至六年级引导学生不断运用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课内外的阅读。

【关键词】阅读 感悟 批注 策略

批注是指阅读时对文章进行注解、品评、鉴赏等,是帮助读者多角度、深度思考的过程。阅读写批注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法,一般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勾连圈画、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评语等。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门编排了一个单元,突出“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个语文要素,这就为学生明确地提出了阅读写批注时的要求。但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学到这一单元,对于如何写批注仍然十分困惑。如何突破难点,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

一、“早起步”,在表达感悟中有机渗透

四年级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低,对于学习起来有些困难的“批注”,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之前,也就是在一至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表达自己的感悟时,有意识地渗透批注的口头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逐渐掌握运用批注的方法时,进行高阶的、有深度的阅读。

其实,纵观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对于每一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渗透和语文要素的训练,编者都做了精心的编排,要求呈螺旋上升、逐级加深之态势。对于做批注,尽管这是四年级上册的要求,但仔细琢磨一至三年级的课文,课文中及课后的要求就已经为学生深度阅读、深度思维提供了训练的平台。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课后第一次将反问句与陈述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方式不同语气也不同”的特点;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都有共通之处,就是最后一句话很自然地引出下文要讲的重点,渗透着篇章结构的写作之妙;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单元和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提问策略单元,已经渗透给学生“阅读时可以写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感受、启发和对语言表达的准确精妙的认识,这其实就是在做口头的批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真正进行批注时,就有经验可以借鉴。

二、“巧得法”,在例文教学中无痕揭示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门将“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作为单元的语文要素。《牛和鹅》是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写批注的例文,文章空白处有五条批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两课则留出空白让学生做批注。因此,《牛和鹅》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承担着揭示从哪些方面做批注、怎么做批注的任务,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无痕揭示,让学生自然习得方法。

(一)学好提问策略,在有疑处批注

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并能在提出问题后筛选问题再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意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问题策略单元。本单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首先站在全文或局部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学会从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再在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中进行筛选,挑选出对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有实质帮助的问题进行解决。一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就提问的策略层层递进,而到了第六单元学习做批注的方法时就提示学生可以从提问题的角度做批注。教材前后是连贯的、一致的,所以教师要从指导学生提问题开始:先要教好这个策略;再在后面三个单元中反复训练,并反复强调提出对理解课文有意义、有帮助的问题,到了第六单元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能在有疑问处提出问题,从而把这一策略变成真正的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技能。

例如,在《牛和鹅》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旁边有“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的批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针对第一自然段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归纳提出了众多问题后,教师揭示做批注的一个特点——有疑问的地方。而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筛选问题的策略,理解這一点应该不难。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地方在空白处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罗列、归纳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训练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一个办法——在有疑问处做批注。

(二)珍视个性阅读,在有悟处批注

学生的阅读是具有个性化的,他们在感悟语言文字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个人的经历、想法、理解而产生不同的体会,如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每一种想法,鼓励他们在阅读的同时,把自己的想法、体会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文本上,这样就逐渐养成了读书做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感悟的方法,如比较法、解释法、联想法、联系实际谈感受法等,在长期的训练之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学生会从语言文字中进行提炼、归纳、拓展了。

例如,《牛和鹅》一文中的“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和“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这两条批注,让学生阅读之后,想一想这是小读者的什么。学生说是体会,这就可以揭示在“感悟深的地方”做批注的另一个特点。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在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同样也写一写,许多学生基于“我们不怕牛、欺负牛到害怕鹅、绕路走感受到怕鹅”的心理,从这几个细节中做了许多批注。

感悟型批注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既然要进行评价,评价者自身必定要有评价标准,教师要引导学生秉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对文章内容做出主观评价,而不被“外物”所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写批注的常用方法,如最简单的注解法,出示句子比较和联系实际比较的比较法,联想法等。

(三)学习语言表达,在精妙处批注

从文中的“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这条批注来看,学生就会发现可以从“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抓住写得好的关键词句去阅读和做批注,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读懂文本,还能帮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感悟文章表达的准确、精妙之处。

抓住写得好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圈画批注的方法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领会文本、体会文章内涵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修辞、抓说明方法、抓人物描写方法、抓篇章结构安排巧妙的方法等,体会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无痕习得语言。

(四)关注意义延展,在留白处批注

许多课文有供学生思考、想象等的留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留白处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清楚。

例如,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中,在写排练、表演时,作者没有再赘述前面叙述的动作,只写了老师如何指导,“我”的表演则是一句话带过。妙处就在于,读着老师的指导以及众人的反应的文字,就能想象出“我”笨拙表演的尴尬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前后的对比,让学生边读边想以及进行填补文章空白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老师在排练前讲的要领展开对文中的我的心理活动及表现的想象,如想象“我”少了哪些重要的细节、又随意添加了哪些不必要的动作、混淆了哪些步骤而让观众哄堂大笑。如此,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想象中,学习运用一系列动词来表述表演动作,从而更清晰、具体地感受“我”表演时的笨拙与紧张。

在留白处做批注也可以称为仿写、续写,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恒落实”,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操练

(一)课内阅读,给足时间做批注

刚开始学写批注时,很多学生都会无从下手。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只是口头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一下子要将这些改成书面表达,确实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写批注的起步阶段要给足学生时间,分步实施:首先,让学生口头说说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或某段话有什么感悟,这一步要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也能根据教师的示范和其他发言质量较高的学生说准确、说流利;其次,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写下来;最后,突出交流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在同学们面前读出自己的批注,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学习《牛和鹅》一课时,师生归纳完做批注的几个角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主要写“我们怎么欺负牛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提问的角度做批注:我們这么欺负牛,难道牛就真的不会生气吗?接着教师让学生继续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学生找到“拍、摸、触、扳、骑、捶”等一连串的动词,教师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些动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认为一连串的动词仿佛让他们看到小作者和小伙伴们欺负牛的情景。教师让学生把感受写下来。这就很自然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内化,从而使学生明白要写好一件事,人物的动作描写必不可少的道理。

(二)课外阅读,适当布置作业做批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的课文只是提供给学生阅读做批注的范例,教师要把其作为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契机。但教材提供的课文毕竟有限,如果仅以这些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话,还不足以让学生养成读书做批注的习惯,更不可能把学到的方法变为真正的技能。因此,教师不妨在课外阅读中延伸,为学生选择一些可以仿效的段落或篇章,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进行专项的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评选“金批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内教方法,课外促巩固,这样的训练才会有效。

(三)考核评价,巧妙出卷做批注

为了促进学生阅读做批注这一阅读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光靠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操练还不够,我们还要将做批注作为考查内容有机地穿插到课堂的练习,甚至考试中。这样,对学生来说可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对教师来说可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就某段话要求学生在课文中自主做出几处批注,并及时点评;在考试卷中,教师可以就阅读篇目的某个地方让学生根据提问、写法、感悟等要求做批注。实践证明,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阅读做批注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点了。

阅读做批注必须植根于学生的阅读之旅中,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方法的同时,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进行适时、适切的训练。当学生真正将此转化成技能,阅读的兴趣就自然会产生,体验就会越来越丰富,学生就更能从阅读和批注中感受到快乐。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