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放、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2022-05-30曹志平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指导整本书阅读

曹志平

【摘 要】读“整本书”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亮点之一,是弥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伪阅读的良药。强化“整本书”阅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给学生自由阅读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指导 自由阅读 系统训练

读“整本书”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亮点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落实,仍处于放任状态,关注少、指导难、收效微等问题较为突出。阅读是需要讲究方法和训练技巧的。要强化“整本书”阅读,教师只有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导”,让“整本书”阅读向远处行走

“导”,即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由于小学生缺乏阅读鉴赏力,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避免随意的、盲目的“放羊”式阅读。

(一)读前指导,激发兴趣

读前指导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能够进入文本的导读激趣点;可以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时,首先,创设情境,描述与众不同的“巴学园”,引发学生对理想校园的强烈期待,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介绍淘气的、怪怪的小豆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猜想小豆豆在“巴学园”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最后,带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目录,去发现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这样的读前指导,抓住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自然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读中指导,感受乐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多读多作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读中指导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为主要目的。为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需根据阅读书籍的特点,拟制导读提纲,给予学生阅读提示。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阅读方法的指引下,开展自由的阅读。如在阅读《彼得兔奇遇记》时,学生一下子被有趣的故事吸引,有的学生甚至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但是,学生只沉迷于有趣的故事情节,认为彼得兔聪明,狐狸雷迪再狡猾也斗不过它,这也只是一种浅层阅读。在读中指导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梳理出彼得兔化险为夷的“情节发展图”,从而理解故事中童话人物的烦恼、快乐、智慧,迁移透悟一个个生活小道理。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深层阅读,不仅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知道了趣之所在,收获颇丰。

(三)读后指导,分享意趣

读后指导以交流分享阅读成果和发现写作知识并迁移运用为主要目的。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那么,交流分享是“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环节。分享作品中感兴趣的地方、讨论阅读后有疑义的内容、模仿书籍中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点等,这些活动的设计,有效地把阅读和表达、阅读和思考、阅读和写作等相结合,可以提高“整本书”的阅读品质。笔者曾带领学生对“奇幻类”故事的写作特点做了一番研读,发现了“情节”的重要性。在学生阅读了《彼得兔奇遇记》《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之后,笔者将学习经验类推到习作“童话故事”的教学中。

二、“放”,让“整本书”阅读向宽处寻觅

“放”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策略。在学生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探究性、趣味性、选择性、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津津有味地阅读,饶有兴致地作业,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有声朗读,简简单单的阅读

朗读,是时下流行的一种阅读方式。让学生成为一名“朗读者”,学生会逐渐爱上朗读、爱上阅读。阅读金子美铃的诗集《向着明亮那方》时,笔者通过“朗读”这种纯阅读方式,带领学生开展了简简单单的阅读之旅。笔者根据朗读对象的不同,组织学生读给家长听、读给同伴听、读给教师听;根据朗读时间的不同,带领学生晨间放声读、课前感情读、睡前想象读;根据成果表达的不同,引领学生仿写,组织他们上台比一比,选择感兴趣的诗歌进行诵读比赛。这些富有仪式感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诗歌的快乐。

(二)能画会演,活泼生动的阅读

阅读是自由快樂的。画一画、演一演等活泼生动的阅读方式更易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发现阅读的奥秘。《雪地寻踪》这部作品,用奇趣的知识向读者呈现出各种动物的样貌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学生选择用手抄报的方式,图文并茂地生动展示自然界的各种奇妙,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演微型剧也是颇受学生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如在阅读《绿野仙踪》这部作品后,笔者带领学生把故事《拯救铁皮人》改编成课本剧,引导学生分小组排练,并在班级进行比赛。改编和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一本书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实践的过程。

(三)静思巧辩,生长智慧的阅读

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教师应引导他们经历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他们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如画人物关系图、画情节图、写读书笔记、做学习单、情境写话等,都是可以借鉴的操作形式。在阅读《夏洛的网》时,笔者组织学生展开“如果我是夏洛,遇到威尔伯,我会……”的讨论。有的学生站在“小我”的角度,觉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有的学生站在“生命价值”的角度,认为拯救威尔伯会让自己死而无憾;还有的学生关注到了友情的话题,阐述了自己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的想法……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了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其智慧也在悄悄生长。

三、“练”,让“整本书”阅读向深处漫溯

“练”,即聚焦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行的系统训练,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阶目标。读整本书时,教师可以进行各种文体知识的阅读训练,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读写训练,让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

(一)举一反三,掌握阅读策略

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图像化思考、比较阅读、推理、用图表梳理线索等阅读策略。如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策略,引导学生把《彼得兔奇遇记》和《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进行比较,首先比较书名,关注“奇”字发现两本书都属奇幻类童话故事,然后阅读故事内容,去发现两者情节上的雷同。依此类推,阅读奇幻类童话故事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图表梳理等方式,把故事读通、读懂。如在阅读《吹小号的天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表梳理线索,用小说中的很多细节帮助学生推理和预测天鹅路易斯遇到一个个困难时,他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教师通过图表,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顺故事情节,使其深刻感受天鹅路易斯虽天生残疾,却勇敢地向命运抗争,最终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功的成长经历。

(二)精雕细琢,训练习作技能

阅读有多宽,写作就有多广。把“整本書”阅读作为一个引子,发掘“整本书”阅读中的写作点,让读写无缝对接,能为学生习作技能的训练建立支架。教师可以借“整本书”阅读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由于整本书篇幅长且内容丰富,各种素材信手拈来,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或是仿写的例子,抑或是进行一些有趣的片段的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借“整本书”阅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一本书中有些写作技巧常常会反复出现,这对于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反复实践和应用这些写作技巧。例如,小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作品形式。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积累相关的“叙事语言”,琢磨作者刻画典型人物的方法,体味叙事作品谋篇布局的技巧等,这对指导学生写好一篇记叙文是有极大好处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情从“读”升级到“写”,从模仿运用升级到文学创作,从而使阅读促进写作的精彩与丰富,使写作推动阅读的细致与深入。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整本书”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够涵养学生的精神气质,锻炼学生的思维。“整本书”阅读是日久弥香的持续性活动,作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生命力,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叶玉函.实践叙事性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J].新课程(中),2015(2).

猜你喜欢

指导整本书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