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材单元到教学单元,例谈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

2022-05-30张鲁静杨瑞欢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语篇社区

张鲁静 杨瑞欢

【摘 要】2022年4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优化课程结构作为本次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之一受到格外关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也成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关键步骤。本文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理念,结合具体的教材单元,阐述教材单元与教学单元的本质区别,探讨从教材单元走向教学单元的基本路径。

【主题词】教材单元 教学单元 六要素整合 课程内容

王蔷教授在《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一文中指出: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结构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了以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为核心素养目标。目标确定之后,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课堂教学实施以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就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本文中,笔者重点从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的角度分析此次课标修订带给我们的新思路,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标要求,明确努力方向。

首先,我们通过不同专家的解读,聚焦此次课标修订中有关课程内容方面的一些关键改变。

关键改变一:优化结构。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指出,本次课标修订的一大指导思想就是优化供给,明确学什么。优化课程结构,减少过于关注知识学习的学科逻辑,增加关注实践体验和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通过实践项目、问题解决等新的要求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结构化要求教学有清晰的脉络,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改变二:交叉融合。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就是要体现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综合特征和学段特点,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凸显了课程知识(知识内容)和课程活动(活动途径)的相互交叉、融合统一。

关键改变三:整体把握。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指出,课程内容结构化要求教材及教学过程必须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恰当的教学方式挖掘和体现不同内容的教育价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就有了依据。内容结构化虽然是对内容的组织,但也对内容选择有反向影响,即更关照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社会发展新问题,反映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反映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主题相关性等。

申继亮老师强调的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关系,梅德明教授强调的课程核心素养的综合特征,郭华教授谈到的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主题相关性都指向了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关键点。基于几位教育专家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调整思路的解析,我们重新思考教学工作中教师面临的永恒问题:英语课教什么?对很多教师来说这也许不是一个问题,英语课肯定是要教英语教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都会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作为英语课程的载体。作为课标理念落实到英语课堂的重要载体,教材是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具化,教教材肯定是最安全、最便捷的选择。但是,随着英语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

首先,大部分教材都是以单元作为教材组织的基本单位,但是教材单元主要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基于内容的相关活动设计。教材中语篇承载的思想价值以及语篇之间的关联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和挖掘,在提炼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对教材语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形成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单元内容框架。

其次,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各不相同,不同地域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面临着很多个性化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也面临很多实际状况。此外,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焦点都会影响英语课上相关主题的内容选择与探讨方向。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成为教材的加工者、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者、具体问题的发现者和问题解决的引导者。

王蔷教授指出: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必然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意义探究为目的而展开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获取和加工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在提高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加深对语篇结构和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理解文化内涵、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课程内容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

据此,从教材走向课堂,教师要以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理念作为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基本原则,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丰富教材,并基于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语言实际和生活实际问题对教材语篇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提炼单元主题与主题意义、形成单元教学课时分配方案、明确每个课时的子主题和探讨核心,梳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所指向的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从而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框架,最终形成可实施的、结构化的、意义关联、层次清晰的教学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教师落实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教学单元的实施路线。

王蔷教授在《英语学科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讲座中谈到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内涵即将教材单元加工整合为教学单元的过程。教师基于课标,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单元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结合学生主体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教材单元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搭建起一个由单元主题统领、各语篇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的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子主题的学习和意义建构,逐步生成围绕该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

一个教学单元就是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理念、基于具体教材的单元内容,是由教师基于个性化的分析以及所教学生群体的具體情况,自主开发、设计的一个微课程。教材架起了从宏观课程内容到具体教学内容的桥梁。教师作为课程改革最后一公里的实践者,是这座桥梁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是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教学单元的关键人物。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与教材单元相比,教学单元应当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征:有明确的单元主题;有清晰的学科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预设;语篇既基于具体的教材单元,又基于个性化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基于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恰当的课时分配;基于单元主题,依托具体的语篇,形成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课时子主题,形成单元的意义主线;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单元各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单元评价设计体现目标一致性与实施体系化;每个课时都有清晰明确的意义探究主线,课时之间形成清晰明确的意义探究关联。

教师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有效整合教材,从而构架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基本形式、符合上述特征、结构化的課程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案,即教学单元。教学单元的设计过程也是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理念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落实过程。依据六要素整合的基本原则,每一个教材单元走向教学单元的过程都需要教师从以下三个维度审视教材、梳理教材、整合教材。

(一)提炼主题,理清语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结构图中,主题位于结构图的顶部,具有统领各要素的作用;语篇位于结构图的底部,起到承载其他各要素的作用。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进行单元教材分析与单元学情分析,提炼单元主题,理清语篇关联和语篇层次。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语篇进行删减或者补充,形成课时分配框架及确定每个课时基于语篇的子主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单元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

(二)梳理核心知识要素

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构成课程的核心知识要素。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教师依据单元整合后的具体语篇,包括教材语篇和整合补充的语篇,对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整理,明确已有知识和目标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支持主题谈论可能需要的其他语言,语言知识是表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意义探究的保障。除了语言知识的分析、梳理,教师还要挖掘语篇承载和传递的文化知识,在语篇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认识语篇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三)梳理技能方法类知识

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构成课程的技能和方法类知识。听、说、读、看、写的语言技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也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唯一渠道。不同的语篇类型会侧重不同的语言技能的发展。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新课标中的学习策略包括四个维度的内容要求,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基于不同的语篇类型,教师需要思考和定位不同语篇侧重的语言技能发展目标,从而明确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篇,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持性的路径或者工具,即学习策略。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上面这三个维度、六个要素的分析可以具化为下面五个基本步骤。笔者以人教版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上册Unit 4 In the Community单元为例,就这一过程进一步阐述说明。

(一)整体研读教材,定位单元主题,提炼主题意义

以下是教师基于单元内容的主题概述:

教学内容:人教版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上册Unit 4 In the Community

课程标准模块:人与自我主题范畴“生活与学习”主题群中身边的事物与环境,人与社会主题范畴“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中的校园、社区环境与设施,爱护公共设施。

具体分析:

教材原设计共有5个板块,各板块的语境、语义及育人价值分析如图1。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I Like My Community,梳理出本单元蕴含的主题意义为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环境,了解社区中常见的场所及其功能,体会社区生活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从而强化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责任感。

(二)单元内容分析,明确语篇定位和语篇关联,提出语篇调整方案

如果说单元主题的提炼和主题意义的明确是宏观的分析和构建,基于语篇分析的教材内容整合就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下面,我们还是以In the Community单元为例进一步说明。

本单元教材涉及四个语篇,包括1首歌谣、2段对话和1个配图故事。

教材语篇一是描述6个主线人物在不同场所中演唱的歌谣。歌谣介绍了社区中6个常见的场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场所的名称,感受社区内场所的丰富性。

教材语篇二是在公交车站谈论出行的一段对话。Bill 和Lily在公交车站碰到,LiLy问Bill要去哪里,Bill说他要去公园。在具体的情境中呈现本单元的主要新语言。

教材语篇三是谈论出行打算及其原因的对话。Andy询问Yaoyao要去哪里,Yaoyao回答想去书店买一本书。教材还呈现了超市、学校和动物园,帮助学生自主输出语言。

教材语篇四是配图小故事。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问妈妈要去哪里庆祝。熊猫妈妈让他猜测一下,是要去公园吗?不是。是要去超市吗?也不是。妈妈告诉小熊猫,只是待在家里。小熊猫听到妈妈的话,很伤心很失望,这时,他的好朋友们都来给他庆祝生日。他们开心地唱歌跳舞,小熊猫开心地说:“跟朋友在一起太开心了。”这个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在社区中跟朋友一起生活的快乐。

四个教材主语篇的层次逐渐递进、内容关联。但是教材语篇一是以歌谣的形式呈现社区的不同场所,形式上略显生活气息不足,为了更好地凸显单元的主题意义,笔者补充了一个视频资源替换教材语篇一。补充的语篇是一个视频独白,具体内容是Binbin向大家整体介绍自己所在社区的场所,同时展示丰富的社区生活,语篇表达了Binbin对自己社区的认同和热爱之情。补充语篇具体内容示例及文本如图2。

这个补充语篇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且与教材内容相匹配。语言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社区的整体介绍,不仅凸显了语言知识的整体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区的概念,还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了社区生活的丰富性和对社区的认同和喜爱之情。这个补充语篇用于第一课时的整体呈现和学习环节,原教材中的歌谣语篇用于新语言学习后的语言内化活动。

(三)单元学情分析,理清真实问题,发现学习障碍,根据需要进行语篇的再次调整

从教材单元到教学单元,除了对教材本身的分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学情分析。基于学情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和加工,是从教材单元走向教学单元的重要环节。下面基于In the Community单元的学情分析,为大家提供学情分析的主要维度以及结合单元学情分析进行语篇重组的基本思路。

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特点:基于对学生的调研问卷可见,学生对社区的了解比较片面。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社区就是自己居住的小区;学生能够描述出自己小区附近的常见场所,并且能够用汉语简单描述其功能。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接近生活的语篇,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社区的概念及其功能,并能够基于语篇整合信息,为提升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做铺垫。

(2)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依据对教材的纵向分析,社区主题为第一次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6个场所名称比较熟悉,学习困难不大,有进一步丰富拓展语言的空间和基础。此外,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社区中的活动,如去公园跟小朋友一起玩滑梯、去动物园看动物、去超市买玩具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去不同场所做的事情。

基于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补充了一个绘本资源用于丰富语言知识与学用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模态的语篇进行学习、分析,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基于主题意义的结构化内容。

补充绘本作为补充语言二主要呈现了主人公Marco将要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去社区里不同的场所,在不同的场所,Marco都做了不同的事情,从而得到了快乐。绘本内容如图3。

这个语篇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较之教材内容,更有趣味性,语言更加丰富。因此,将此语篇替换教材语篇三。原教材的语篇作为课后实践作业的学习内容,供学生自主视听学习。

(四)单元内容重组,提炼课时子主题,梳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定位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要点

基于单元主题和学情分析,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补充和优化,最终确定了2个教材语篇和2个补充语篇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语篇,并梳理出4个主语篇的六个核心要素(见表1,第26页)。

(五)基于整合后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分配,形成单元整体设计框架

重构后的单元教学内容共分4个课堂教学和1个实践活动。本单元的前三课时谈论的是社区中的场所,由谈论社区中的不同场所到谈论出行计划以及原因,再到谈论社区中不同场所的相关活动和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主题意义的探讨层层深入,语言学习不断丰富,也為第四课时讨论社区中的朋友做了语言和情感铺垫。第五课时,学生在学习前四课时的基础上,简单介绍社区中的生活,进而用英语来做事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了解社区到认识社区,再到自主介绍“我的社区”,逐步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体会社区中生活的快乐。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框架如图4。

以上借人教版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上册Unit 4 In the Community单元,依据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理念,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由教材单元走向教学单元的全过程,借以深度思考英语课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探寻新课标、新理念落实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基本路径,进而谋求新课标带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夏谷鸣.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设计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外研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为例[J].英语学习,2019(12).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语篇社区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社区大作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