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突击的艺术
2022-05-30卢聪聪
主讲老师:卢聪聪
原广西羽毛球队队员,曾入选国家羽毛球二队。退役后一直从事执教工作,作为羽毛球原创作者及赛事评论员,其作品深受广大业余爱好者的认可与喜爱。现为专业队教练。
沉沦了两年多之后,金廷又拿冠军了,这位头顶突击冠绝天下的小子……那我们这次就来聊聊头顶突击。
头顶突击能充分发挥转体的发力作用,因其威力巨大,在单双打中都被广泛应用,成为实战中的得分利器,是一个不可不会的技术。
头顶突击的动作以单脚起跳杀球为基础,起动的时候有一个垫步,主要是为了移动到位。实战中则是依对方来球而定,如果不是很到位,也可以直接一步突击。
基础练习的时候,我们一般只练正手和头顶两个方向。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训练是以单打为导向的,实战中除了这两个点之外,还有很多非常规位置的来球,由于我们缺乏训练,使得这些球的失误率较高,这在青少年球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双方回球越到位,双方打得越舒适,突然有人不到位,反而会造成对方失误,这是非常可笑的情况。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我们都会谴责不到位的那一方,说“你不要害他失误啊”。由此形成的是技术上的“唯到位论”的意识形态,即只有到位的才是羽毛球,不到位的一定不是羽毛球。既然不到位能“害”他失误,可见不到位也具有威胁性。破坏对手的习惯,不正是所有兵家苦求而不得的吗?但“唯到位论”的教学导向,形成今天几乎无人知晓非常规落点的作用,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金廷的头顶突击特别厉害,除了他自己的勤学苦练之外,也不能忽略对手的助攻之力。因为大家都在不断地送出超级到位的头顶区挑球,所为金廷才得以展示他的绝世武功。而训练是以实战为导向的,所以金廷不仅实战发挥出色,训练也完全符合“从实战出发”的科学原理。
多么完美的逻辑,我想说,这是不能被打破的吗?当年丹哥也是头顶杀直线厉害,人人都知道接他那条线勾不了对角,人人还一天到晚送到那里去给他杀,人人再去称赞他那条线厉害。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些人都是丹哥的同伙?最大的同伙当然就是那个当了一辈子背景的人了。可见金廷同学时隔两年拿的这个冠军,也至少必须感谢五个同伙的倾情助演。
头顶突击有两个180度必须到位,一是从准备状态到右脚后撤完成第一步,这一步要踩在人和击球点位的连线上,形成第一个180度转体;二是起跳突击后左右脚互换位置,形成第二个180度转体。第一个180保证准确拿点,第二个180度保证把球压下去,金廷在这两个要点上都堪称教科书级的示范,不仅动作到位稳定,而且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干干净净,没有多余动作。
这两个180度在所有的“类头顶突击”球里都适用。头顶突击,特指非持拍手一侧的后场杀球。我们说只要是中国跳以外的后场球,无论高吊杀都要用到这个移动,故称为“类头顶突击”。那么,破坏这个移动的要点也就在于破坏这两个180度。比如,突然挑一个头顶不太到位的球,对方习惯性起跳之后,发现球在非常偏左前方的位置上,无法完全发力,这就起到了限制的作用。限制不在于使对方完全不能干一些事,而在于使之不能舒适地在他最熟练的位置干那些事,否则我们每个人都用拼搏精神去防守金廷或者丹哥的绝世武功,那只能徒唤奈何了。
特别说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类头顶杀球”都不要用马来步!有些球一步打不到,两步又有点多,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教马来步。这个对专业球员来说没有问题,因为专业球员能力太强了,做什么步都不会很困难。马来步的难点在于要单脚连做两步,简单说就是单脚跳,这对广大业余球友来说压力太大。我见过很多因为这个步法断跟腱、伤膝盖的人,教这种步法只见其利而不见其害,实在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再者说,我们中国人的身体条件哪里是东南亚人能比的?根本不需要这种无奈的步法,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两脚交替动作永远是最高效的移动。能跑到的我们一定不会跳,切勿学芝麻丢西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身体。
最后說一个转体问题。头顶突击是转体距离比较长的动作,第一步必须做到脚贴着脚转体,这是所有转体动作的重中之重,即避免圆规式转体。什么是圆规式转体?两条腿伸直划一个大圆就是圆规转体。我们看花滑运动员在高速旋转的时候,整个人最后收缩成一条线,就是为了缩小转动半径,提高转速。所以,我们也要学习这个原理,转体的时候要脚贴脚过去,这样做是最短动作路径的脚下要领,才能得到最快的转体速度。
好啦!本期就跟大家聊到这里。祝大家都能打出金廷的头顶突击,也都能具备限制金廷打出头顶突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