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时工”建功汤杯想到“双打选配”原则
2022-05-30程勇民
程勇民
双打组合如何选配?这一命题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科书中肯定找不到答案。我们的常规做法基本遵循“一攻一封”原则组配,即一人网前技术较好,组织进攻和司职封网;一人身强力壮,主要实施后场进攻;简称“攻封原则”。然而,实际效果远比想象得复杂,很多貌似符合“攻封原则”的两个人,实战就是“不合”,然后不断重组,“磨合”时间一般都不短。
汤姆斯杯赛期间,笔者注意到一个意外现象,印尼第一男双苏卡姆约/阿山实际是一对“临时工”,平时训练和比赛基本不在一起,为何却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担当重任?当时也就是好奇,此念一闪而过。近日,印尼女双名将波莉官宣退役,她的老搭档拉哈尤迎来了新搭档西蒂,她们首次亮相便夺得印尼大师赛亚军,两周后她们又在马来西亚公开赛上勇夺冠军,此时她们才有了世界排名——第133名。
这种“临时组合、立竿见影”的现象着实让笔者大为惊讶,细细琢磨之后,再联想到汤杯赛上印尼男双的“奇怪”之举,豁然开朗。印尼羽毛球双打具有鲜明的“双快”风格,他们的选配原则是以“双快”为底层逻辑的双打技术的全面性和熟练性。因为双打基本功扎实,配合时只需充分发挥个人技术即可,无需过多考虑互补性,因而更容易实现1+1≥2的“快”的目标。
相对而言,“攻封原则”突出的是个人进攻实力,相对忽视双打基本功,理论上两人技术可以互补,实际上“互补”的干扰因素很多,需要不断试错和逐个排除,因而磨合时间相对较长。这期赏析,就以印尼女双新组合拉哈尤/西蒂为标的,欣赏她们的打法特点,吸收她们选配原则之长。
一、“双快原则”是现代羽毛球双打竞技的标配
早期的双打比赛攻守成分居多,重视单抢单攻、后攻前封和轮转进攻。随着进攻威胁的不断提升,限制对手进攻、主动创造进攻成为比赛制胜的主要环节,因而比赛争夺的焦点逐渐转向前半场,短平快的抽压封扑等技术手段成为比赛制胜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单凭一人之力想争得前半场主动权变得越来越难,“双快双抢”渐渐成为双打竞技的标配。这里的“快”是指在对手出球之前做好准备,并在第一时间回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双快”就是两人都要具备这种“快”的能力,是两个“快”的叠加,而不是1个快与另1个快的互补,反映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有4个方面。
1、提前举拍的封网意识
双打前半场的平抽快挡距离短、球速快,甚至快过人的反应时,因而没有举拍的提前量,封网很难成功。所以,要求封网之人在对手击球前举起拍子,至少要在对手击球瞬间。等到對手出球后才举拍,往往举拍到头上,球也飞到头上,失去了发力空间,匆忙出手,失误大增,这就是“慢”的后果。
如图1-1所示,拉哈尤(蓝衣)接发推拨直线后,红衣球员准备反抽。图1-2显示,在对手击球之前,拉哈尤已经举拍做好封网准备。而对手抽压出手瞬间,拉哈尤即刻进行反击,头顶封压中路(图1-4)。因为准备早、发力充分,拉哈尤的封压球至上而下,球速极快,还未等对手反应过来,球已经飞到对面红衣球员身边。无奈之下,对手匆忙应付(图1-5),出球质量明显受损,送给拉哈尤一方半场突击机会(图1-6)。拉哈尤一个干脆的正手杀对角,打得对手人仰马翻(图1-9)。
图2是比赛双方举拍早晚对封网效果影响的鲜明对比。
如图2-1所示,红衣球员在中半场准备抽压,球未出手,对面的蓝衣球员已经双双举拍做好封压准备。这是双打运动员的下意识(自动化)行为,是长期双打训练潜移默化形成的,也是双打运动员特有的意识行为。图2-3显示,红衣队员正手抽压对角,拉哈尤在第一时间封压对角反击。如图2-4所示,拉哈尤封压出球之后,球已经飞到了网口之上,右场区的红衣队员,仍然没有举拍,等到球快飞到眼前时,才举拍应对(图2-5),结果以失误送分而告终。这种失误,场面上看似乎是偶然,从“双快”原则看,却是必然。
2、中场“平抽快挡高弹”技术变化自如
双打比赛的前半场争夺是短平快的高速对抗,允许的反应时间很短,说是“一眨眼功夫”毫不夸张。这种短兵相接考验的是动作速度和技术变化容量,全凭下意识的本能。相对而言,瞬间技术变化难度更大,含金量更高,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双打技术水平。
如图3-1所示,红衣球员在中半场居高临下,正手抽压对角,显然,印尼一方处在被动防守状态。西蒂(右场区)本能地反抽直线(图3-4),红衣球员头顶封压直线(图3-5),西蒂马上做出变线反应,由抽变挡(图3-7),红衣球员上网后正手推压对角(图3-9)。此时,红衣方两名球员均已压到网前(图3-10)。见此情景,西蒂瞬间又出变化,变成反手弹拉底线(图3-12)。这一变化明显快过了对手的反应时间,等红衣球员看到来球时,球已经飞到了身后(图3-13)。因为失去了最佳攻击时机,红衣球员无法继续强攻,只能吊球过渡。此时西蒂迅速上网抢放(图3-16),然后拉哈尤高点挡网(图3-20),一举变被动为主动。在这个态势转变过程中,西蒂2秒之内完成的“抽挡弹”技术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运动员个人动作速度快、变化反应快,属于“单快”;两人同时具有这种技能,而且能够无缝衔接,自然就产生“双快”。
如图4-1所示,红衣球员①在中半场正手抽压对角,威胁很大,西蒂本能地反手挡直线(图4-3)。红衣球员②继续抽压对角,此时拉哈尤若以正手抽压反击,完全合情合理,但鉴于红衣球员两人的站位都比较靠前(图4-7),拉哈尤瞬间变招,以正手弹拉高球回击。这一技术变化完全超出了对手预判,待红衣球员反应过来时,球已经飞到身后(图4-9),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在这次短暂对抗中,印尼两名球员一人一拍、一挡一弹,以无缝衔接的双快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并直接得分。
3、网前技术细腻多变
羽毛球速度的表达方式,与竞速类体能项目不尽相同。跑得快、跳得高、球速快,只是速度的一方面,称之为“绝对速度”;羽毛球还有一类特殊速度,就是让对手慢,称之为“相对速度”。技术细腻和多变属于“相对速度”范畴,就是在自身处于被动无法发挥绝对速度优势时,通过出球弧度控制,延缓对手击球,为自身加速创造条件。
如图5-1所示,红衣球员接发放网,在图5-3所示的击球点位置可挑可放,挑球更加保险。实战中,西蒂胆大心细,敢于在对手眼皮底下“放网”,球很贴网,对手无法加速推扑,又不甘心挑球,所以重复放网,但出球弧度控制不佳,离网口稍高(图5-7),因而被西蒂抢到加速机会,反手推压对角。红衣球员勉强防守,反抽直线不到位,被印尼球员抢到了半场突击机会。拉哈尤果断起跳扣杀,正手杀对角(图5-12),直接得分。
羽毛球比赛不仅拼体能,更要拼智力。智慧并不是简单体现在球或人的移动速度上,更多表现在球的飞行弧度和落点巧妙上。
如图6-1所示,红衣球员在正手网前放网后,紧紧压住网口不放,目的就是逼迫对手挑球。但拉哈尤艺高人胆大,面对红衣球员在网前的紧逼,她在击球瞬间使出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动作,手腕一抖,反手勾对角(图6-5),完全出乎对手预判,等红衣球员反应过来时,球已经飞到了左半场,红衣球员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而无可奈何(图6-9)。这就是羽毛球速度的特殊魅力,并非人高马大、身强力壮就能够取得比赛主动权和胜利,体能弱势者也能凭借“四两拨千斤”的技巧赢得比赛。
4、攻封配合的均衡性
双打组配的“攻封原则”强调攻封职责相对固定,自然形成优劣两种队形:攻者在后封者在前为优势队形;攻者在前封者在后为劣势队形。优势队形有利于双快配合战术,劣势队形则不利于形成双快配合,甚至会出现配合失误等情况。劣势队形向优势队形的转变,只能依靠轮转,而对手会想方设法限制轮转,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勉强轮转和强行輪转的情况,这时出现配合失误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双打组配的“双快原则”则更重视双打基本功,对于攻封没有明确的个体分工,完全依据场上位置而定,前即为封,后即为攻,两人位置根据战局的变化自由轮转。显而易见,这种自由轮转的攻封配合会更加流畅,更有利于实现双快。
如图7-1所示,西蒂在底线进攻,头顶杀直线。依据同伴的杀球线路,站在前位的拉哈尤迅速做好了“封直线”准备,图7-3的身体姿势清晰地展现了拉哈尤的这种抓球意图。红衣球员防守反抽直线,被早已做好封网准备的拉哈尤逮个正着,只见她高高跃起,头顶封杀直线(图7-6)。红衣球员仅仅抵抗了一拍,随即被跟进封网的拉哈尤一击中的(图7-10)。
图8是拉哈尤进攻、西蒂封网的场景。图8-1显示,拉哈尤在底线头顶杀直线,西蒂依据同伴杀球线路做出了封直线的准备。尽管对手的出球线路比较刁钻(靠近边线),但因为准备充分,西蒂仍然在头顶区封住来球(图8-6)。红衣球员防守反抽对角,西蒂快速移动,二次封拦成功(图8-8)。红衣球员没有机会反击,只好再次把球挑到底线,拉哈尤继续保持进攻态势。由此可见,积极自由的封网配合使印尼组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进攻队形,能够在场上创造出比对手更多的进攻机会。
二、依托“双快”的“攻封原则”才会更强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以攻守实力为主要依据选配的双打组合,在遇到“双快双抢”打法时,往往因为个人技术的局限性,导致顾此失彼或配合失误现象。
例1:“攻封原则”中杀球见长者,封网多为弱项。如图9-1所示,蓝衣球员准备在网前推球,擅长进攻的红衣球员站在网前司职封网。依据双打封网基本原理,在对方击球前举拍和准备封网,而网前的红衣球员显然没有举拍,而是在球飞跃网口之时(图9-2)才做出举拍封网动作。等她想发力下压时,球几乎触及拍面(图9-3),根本没有发力空间,结果封网动作很大,球却没有压住(图9-4),蓝衣球员轻松一挡,红衣方立刻陷入被动(9-9)。
图10是一个封网失败的案例。红衣球员①在底线杀球,红衣球员②在网前封网。图10-3显示,红衣球员②没有举拍准备,只是在看到球飞过网口时(图10-5)才举拍封网,为时已晚,结果以下网失误而终。道理很简单,举拍需要时间,而前半场平抽对抗,球的飞行时间几乎和举拍时间相等,没有举拍提前量,就没有发力空间,匆忙应对,失误多是必然的。
例2:过于重视攻守实力,容易导致网前技术单一。羽毛球技术有轻重之分,底线高吊杀一般视为重技术,网前搓推勾一般视为轻技术。训练理念影响轻重技术训练的比例,从而诱发技术失衡现象。“攻封原则”为主导的训练,比较倾向于重技术,轻技术相对弱化,因而面对“双快双抢”打法的对手,前半场的速度比拼处于劣势,从而导致整个战局的被动和落后。
如图11-1所示,拉哈尤在中半场反手拦吊直线。红衣队员面对图11-3的击球点,有放、勾、推和挑多项选择。因为对手在网前紧逼,放和勾的风险很大,一般选手不愿冒险,而挑球又显得过于软弱,所以多数人会选择推球,网前的红衣球员正是选择了正手推直线(图11-5)。这种推球在单打中可以达到过人的目的,然而在双打中,对手前后站位,这种推球过得了前位之人,却难以避开后位之人。实战显示,红衣球员的推球反而为对手提供了进攻良机,拉哈尤在后半场抢到攻击点(图11-6),果断头顶杀对角。红衣球员勉强防守挡网,结果以下网失败而告终。这种情况在双打比赛中是比较常见的。
例3:攻封职责过于清晰,強“固定”失“灵活”。“攻封原则”对于职责的相对固定分工,使运动员在跑位和轮转时会不由自主地依据职责做出跑位决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容易被对手抓住破绽。
如图12-1所示,后位红衣球员①在中半场放网,此时应该有人跟进抢网,问题是由谁负责跟进?按照常理,在这种情况下的跟进肯定是由前位运动员②负责,因为跑动距离最短。但在该案例中,前位红衣球员②的主要定位是进攻,因而在红衣球员①放网以后,球员②自动后撤(图12-4)。而红衣球员①觉得自己站位靠后,同伴应该会跟进,待发现同伴没有跟进时再起动上网,错失良机,结果补救无效而失分。
综上所述,随着羽毛球竞技运动的高度发展,技术分化越来越细,单双打技战术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单打是双打的基础”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双打技能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在此背景下,以单打理念为基础的双打训练基本走入死胡同。
现代双打训练、双打选配的底层逻辑是“双快原则”,“双快”是因,“攻封”是果,两者是因果关系。无因不能生果,缺失了“双快”,双打就失去了根基。